總網頁瀏覽量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古巴通訊(21)張翠容 古巴現場報導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二十一期通訊,2007年7月23日。



張翠容 西元2007年07月23日



古巴!古巴!

  在拉丁美洲坐飛機,一定要有心理準備,航班隨時延遲起飛,但想不到我所坐的古巴航空公司(Air Cubana)竟然延遲了七小時至晚上十時多,抵達古巴已經半夜三更,來古巴之前已經知道古巴有兩種貨幣:外滙券(CUC)與當地披索,機場的士自然收外滙券。

  「二十五個 CUC!」的士司機斬釘截鐵,絕不少收。

  在古巴,歐元、加元、英鎊絕對受歡迎,銀行與找換店不會額外收取手續費用,但美元則會扣取百分之二十手續費,以示古巴政府敵視美國的資本主義,以及回應美國制裁古巴超過半個世紀之久。

  現在一個 CUC 差不多相等於一個歐元,即十元港幣,當的士司機表示到市中心要二十五 CUC 時,我心裏即如給刀割了一下,深知這只是個開始。

  的士在漆黑中奔馳,濕悶的氣溫即使在深夜仍未散去,我嗅到加勒比海的味道。啊!古巴,古巴,我又再次見到你。

  上一次來古巴是一九九二年,當時蘇聯倒台,古巴斷了後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政府鼓勵人民自救,在家門前院種植蔬菜,結果成為了一種有趣現象,後來更因沒有金錢購買化肥,而被迫全國施行有機耕種,如今已變成一種品牌,不少研究有機耕種的專家都會來古巴取經。不過,近年有機耕種已漸息微,至於原因,另文再述。

  今次再臨,我好奇問這裏的朋友,他們在前院耕種的情況,他們搖搖頭,表示已停止了。近年古巴物資供應比前已改善了一些,加上缺乏種子,有些家庭轉而在家裏養豬,可以有豬油及豬肉。原來,古巴除了雞肉外,豬牛肉和食油都較昂貴和短缺。

  我想想,那不是有機豬嗎?朋友點頭笑笑,的確是有機豬,他們吃甚麼,豬就吃甚麼,沒有化學飼料,跟着朋友力邀我品嘗這裏有機豬的味道,肉質比香港鮮甜,我豎起大拇指。

  我所留宿的家庭,有一位可愛的女主人,六十歲,她經常向我說,雖然古巴物資短缺,不富裕,但古巴人民卻從不愁不夠吃,亦沒有一個人會餓死街頭,說起來臉上充滿自豪的神情。因為,她知道,在拉美很多國家,多少人無家可歸,飽受貧餓煎熬,毫無尊嚴。古巴在美國腳下力挺,竟然奇迹地生存下來。

 古巴不歡迎記者,特別在卡斯特羅重病之際,在前來古巴之前,委內瑞拉的外國記者千叮萬囑,不要表露自己的記者身份,只以遊客身份前往便是了。

  基本上,目前古巴很難發記者簽證,友好的半島電視台亦只獲三天採訪限期。我認識一名獨立紀錄片導演,他曾拍過一部支持古巴革命的紀錄片,早前他再來古巴,怎知他在街上拿出他的專業攝錄機,即給安全部人員截停,說︰「你有兩個選擇,一是到海灘拍美女,不然便請跟我到機場,坐機回家!」

  友好記者尚且給下逐客令,其他來自不友好國家的記者更不用問了。不過,美國反布殊積極分子米高.摩亞(Michael Moore)除外,他最近拍了一部有關古巴醫療服務的紀錄片,藉此嘲弄美國資本主義式的昂貴醫療,在古巴大受歡迎。這部紀錄片六月底已在美國正式上映,不知會否有機會在香港觀看?

  古巴對外國記者患上恐慌症,你問古巴人,他們都會說,這全部因為美國。一名古巴人表示,如果政府稍為開放,美國便會藉機大搞滲透,因此,這裏的資訊管制非常嚴密。

  我曾到過伊拉克,戰前戰後我都可以順利透過電郵傳稿,但古巴完全是一個大問題。在古巴,上網除了因政治原因而要控制外,當中也由於成本昂貴,我會另文解释古巴通訊困難的來龍去脈。這裏我只能到大酒店或註冊網吧,一小時八美元,可以看網站和發電郵,但沒有e drive, 無法在電郵加附件。

  至於普通人家,可以有電腦,但也只是收發電郵,不能探訪網站。我所住的民宿對面有另一民宿,有電腦,一天中午,我跑去說想用電郵服務,主人家竟說一天限用兩小時,兩小時用完了,而下一天卻是星期天,星期天休息。我惟有想到傳真,怎知只有五星級大酒店才有國際傳真,每分鐘七美元,而且不保證成功傳送。

  原來,古巴居民很難申請國際電話綫,如要上網服務,必須向政府申請,說明上網理由,例如這裏的記者和作家。

  折騰了好幾天,也未能把稿子發到《經濟日報》編輯部,急得我哭了五分鐘!

  古巴對資訊控制之嚴密,可以歸咎於大敵當前,更何況卡斯特羅病危,廣東人有句話︰趁你病,攞你命!

  這裏年老一代都深信,美國會在這個時候用盡所有辦法顛覆古巴。

  老作家馬利奧 Mario Martinez Sobrio 認真地告訴我,他們沒有民主,自由也受到限制,但他們不想古巴成為帝國主義下的一口肉,不欲再被殖民,因此,他們都忍受過來,面對封鎖、短缺物質等等,他們唯一可以做的,便是默默等待。

  馬利奧還講了個真實的笑話,他問我︰「美國對古巴虎視耽耽,對卡斯特羅更是恨之入骨,過去五十年來美國嘗試暗殺卡斯特羅共八百多次。」

  我忍不住瞪大眼睛,甚麼,八百多次?老作家點頭,繼續說︰「美國指這數字誇張,他們表示,他們只企圖暗殺卡斯特羅五百九十八次!」

  我們相視大笑起來!

  古巴老一代一直感到居住在危樓之下,如果不力挺,樓頂便會塌下來。

  一切因她而起,美國成為古巴政府口中的罪惡之源。

  我抱怨古巴控制資訊,古巴人會說,罵美國吧!我抱怨古巴以外滙券為主的經濟太昂貴,罵美國吧!我抱怨有限的言論自由,罵美國吧!

  在哈瓦那,我常常見到老人家獨自坐在街角沉思,革命永遠釘在某一個時刻上,他們等待哲古華拉 Che Guavara 發施號令!

  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革命,不知道何謂革命,他們流連在街上,聽到音樂便擺動一下身體,見到遊客,特別是女遊客,會趨前問︰「要跳 Salsa 嗎?我可以帶你到最好的舞廳去!」

  九二年的古巴,與二○○七年的古巴相比,後者明顯已大大不同。

  九二年那一年來到首都哈瓦那,人民一貧如洗,店舖空空如也,國家實行糧食分配,現在,到處都有自由買賣的街市、商場、餐廳,看起來,古巴人生活似乎改善了。

  但,當你深入觀察,真實的情況不及表面的好。首先,這裏兩種貨幣的經濟,製造了不少假象。一位古巴友人告訴我,有空調的店舖一定要收取外滙券,本地普通家庭根本沒有能力光顧,即使沒有空調的街市、商場,以當地披索為主,可是,肉和蔬菜、水果都昂貴,人民要非常節儉。

  我問當地人的收入,司機一天折算五港元,警察一個月工資一百四十港元,較基層的文職人員每月一百港元,醫生這等專業人士也只不過月薪二百 港元。

  好了,這裏的物價又如何?

  走進市場,一問之下,這裏盛產的特大牛油果為十港元三個,古巴人主要糧食大蕉則是十港元五大隻。

  在街頭餐廳,十港元一碟雞飯,兩片薄薄的燒肉片包二點五港元一個,物價與收入不對稱,因此,人們大多在家裏做飯。

  好的館子光顧的只有遊客,或古巴的特權階級,又或做遊客生意的古巴人,所賺的是外滙券。

  年輕人眼見好的東西卻不能享用,有些便想盡辦法接觸遊客,背後目的是佔一下便宜。在街上,我經常碰到年輕人走過來,能說一點英語,主動作嚮導,然後帶你到好館子吃大餐,再到俱樂部聽歌跳舞,他們只能靠這種方法享受一下他們無法享受的娛樂。

  至於遊客,不要以為來古巴享受第三世界的便宜消費,到頭來你會發覺這裏的消費甚至超過香港。

  古巴這個位於西半球的孤獨社會主義國家,自蘇聯倒台後,不得不想盡辦法自救,除了積極尋找盟友、發展生化科技和大搞醫生外交外,也大力推銷島國風情,觀光旅遊是這裏主要收入來源,活在自由世界的遊客要換一下口味,都會抱着熱情來到古巴一窺其社會主義的面貌。

待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