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吉田教授 2011.12.26講演背景資料(下)

吉田太郎教授談綠色古巴
文章轉載自《青芽兒》雙月刊/王墨林譯

綠色古巴 (一)

■吉田太郎.王墨林譯

編按:我們在台灣絕大多數人,或因缺乏興趣,或因資訊不足,都不太清楚那處在地球另一邊的古巴。對它僅有的印象,或頂多是棒球隊,卡斯楚,以及那目前已商品化為大眾文化的傳奇人物:契,格瓦拉。當然,比較有錢。有閒的人,則會知道古巴盛產世界一流的「蘭姆酒」、雪茄,及頂級的藍調、爵士、薩莎音樂/樂團。至於它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則好像只是學者或政治分析家的事。


    其實古巴這面積比台灣大三倍多、人口約台灣一半的島嶼,在文化與生態上具有世間少有的多樣;而它種種的歷史傳奇,也為舉世矚目。許多別地方做不到的事,它做到了;而且成就令人驚訝。由於長期被鄰近的美國,做經濟封鎖、政治施壓、宣傳抹黑,我們在台灣的人。也多半隨著美國主流的意識形態,來觀看古巴:專制、貧窮…殊不知它所創發出的許多作為,如:醫療、教育、生物科技、生態旅遊等,已成為世界的典範。
       
    我們或可說:別人發展的好壞,是別人的事!但我們也別忘了:看不到別人發展的好壞,那可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自這期起,「青芽兒」將陸績刊登吉田太郎所寫的「綠色古巴」。透過一個日本人的眼光,讓我們能更加了解:一個島國,是如何在幾年間,由大型現代式的農耕。全盤翻轉到有機農業。這其中種種的做為:政策的制訂。農民的組織、專業與農民的結合、行銷市場的創建等,都值得我們做為借鏡。

    另外,有關古巴農業的故事,也請參閱:「青芽兒」2:「我們要綠金!」

【序章】為何古巴是二十一世紀的楷模?


    當有人問你:「全世界最進步約有機農業國家,在哪裡?」你腦海中,馬上會冒出哪些國家呢?正確的答案,竟是:「古巴」。在日本,幾乎沒人知道:古巴其實是全世界少有跟她一樣的有機農業先進國。在一百三十萬公頃龐大面積的土地上,幾乎部是完全沒農藥、化肥的有機農作物栽培;其他也都是以少量農藥或化肥,達到環保型農業的目標。

    從首都哈瓦那搭上車後,約一小時的路程,路邊景像映入我們眼簾的,都是廣大約有機田。牛在田地裡,施施然地耕作著;或是農民趕著載滿了各種農產品的牛車。

    我們到了郊外畜牧農家去參觀,看到給牲口吃的飼料,是從餐廳、飯店、學校回收後,加工處理過的廚餘。在古巴,對於城市所殘留的有機廚餘,全都當做農業資源再利用。連尿、糞,也用簡易的沼氣發酵裝置,用來生產燃料。所有廢棄資源,回收後都再利用。

    若將目光轉移到市區,則可看到:在一塊塊不怎麼大的空地上,種了不是「市民農園」、就是「有機農場」所栽培的白菜、花椰菜、萵苣等蔬菜。在市區一些指定的果菜市場,堆滿了各種有機蔬菜;市民大排長龍購買。都市人消費的蔬果,都有法律規定:不准使用農藥。

    雖然在日本,也有不少農民把有機農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但還是趕不上目前美國、歐盟的有機農業政策。而且在日本,也幾乎以傳統堆肥的耕作方式,做為栽培技術。跟歐美相比,勃優孰劣倒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不管日本或歐美,都尚未做到來通過那全面轉換為有機農業的國家政策。現在,「有機農業」雖變成衡量農業進步與否的尺度;大家對「有機農業」,也都有一定的認識。然而就真正的「有機農業」而言,這些都只像是披在 「有機農業」上,薄薄一層的外皮。

    但,古巴卻不一樣;從卡斯楚總統以下,官民合力推動有機農業的轉型。這使得全國整體的農業情況,就好像在舉辦環保型農業博覽會;而且經常在檢討如:願意從事有機農業的人的想法、研究那擬訂農業政策的公平性、行政官僚的熱誠或討人嫌的地方等等;從現在實施的行政措施來看,古巴稱得上是:當前世界最大的有機農業先進國。

    古巴實施有機農業政策,不過短短十年的歷史。在1980年代,古巴像其他第三世界一樣,給人的印象是:為了發展現代化農業,不惜撥出大量預算以求達到目的。在數千公頃大規模蘇聯式農場中,大型拖拉機不斷來回移動;且散播著大量的農藥及化肥。當時所種的,大半是咖啡、菸草等外銷農產品。古巴人口有百分之八十住在城市,他們消費的食物,卻是以國外進口的小麥及牛肉為主;蔬菜在國內自給率,不過是百分之四十三。嚴格地說,古巴根本沒有吃青菜的飲食文化。1990年代後,他們竟寧可捨棄那依賴石油的農業機械化經驗,而成功地回到傳統農業的道路。

    成 功的原因,除了對傳統農業技術的重視,更加上新的生物工程的知識,使其在生產性上超過以前。古巴的農業政策不僅限於有機農業,更推及到全面的農業改革。新 的農業合作社,取代了曾經佔有全國百分之八十農地的集體農場。它並在都市成立了支援農村的義工組織,得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更在農村建設了生活住宅,讓自願回到農村工作的人可以免費居住口針對問題提出許多解決方案。古巴約有機農業,就是在這十年間農業政策改革的基礎上,所產生出來的。

    古巴的 「綠色革命」,改變了那已走向現代化的農業形態。然而,這場革命,卻是伴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後,所產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原本是依賴輸入的農藥、化學肥料及農業機械類,卻在一夕間完全遭受斷絕。影響所及,貿易量損失百分之八十,以至國內經濟萎縮了百分之三十四。加上古巴自社會主義革命以來,美國一直對其實施經濟封鎖;適巧遭逢蘇聯解體的骨牌效應,真可說是雪上添霜。不僅仰賴輸入的糧食驟減。肉類的補給更被切斷。

    在這段只要掌舵人稍一失了準頭,就足以造成大飢荒的時機,古巴領導人將原本過於依賴外來石油資源的現代農業,一轉而為充份利用在地資源的有機農業。這個計劃,竟將瀕臨災難的農業危機,安然渡過起死回生的難關。以美國史丹福大學為中心所組成的科學調查團,於1992年訪問古巴,對於古巴的有機農業。他們提出:「這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實驗。」它更是一個國家壯大的實驗。

    當前世界農業狀態。已被 「全球化」及「新自由主義經濟」作法,將在地農業撥弄成只是國際分工一部份。但是,地球生態不應過度開發,而應在一個「閉鎖系」下被保護。我們設想:有朝一日,石油或一些地下資源都被人類耗用怠盡,也就會發生古巴在1990年 代所同樣面臨的石油危機。這對日本或其他國家,都值得做為借鏡。古巴在特殊的政治情勢中,提出全球未來可能曾遇到的同樣問題。只有像古巴這樣,賴於民眾對 有機農業的認知,及抱著「農業共同體」的態度,才能振興農村沒落的狀況。這就不僅給古巴。也會給人類的未來,帶來一點希望之光。

    古巴做為社會主義國家。從不放棄社會主義路線。一般日本人對卡斯楚統治下的古巴,都有獨裁國家的負面印象;完全看不到對古巴進步的有機農業的任何介紹。相對於歐美,報導就比較多。「古巴有機農業協會」,每年召開的國際會議。世界著名的有機農業專家都會參加。卡斯楚總統在1992年的地球論壇及1996年糧食論壇,都發表過演講。在世界獲得很高的評價。

    這本書進一步想要談:在人本主義基礎上所發動的古巴革命,它的目標是什麼?又往哪個方向前進?要如何才能掌握到它的真正意圖呢?因此,就廛限於農業,其他像:社會福利、醫療、教育等,也都可讓日本未來的走向做為參考。古巴社會,的確有太多長處值得我們學習。

綠色古巴 ()

■吉田太郎。原著/王墨林.翻譯

第一章   全面轉換為有機農業

第一節   經濟危機與奇蹟式的復甦

有史以來的最大危機       
 古巴以前的農業,以大量栽培甘蔗、煙草、咖啡等外銷作物為主;在許多數千公頃的大農場,設置了完備的田間小道及灌溉用水,蘇聯製造的拖拉機,就在這一片片廣大農田土來回釐著地,並播散大量的農藥及化肥。
 

    但嘲諷的是,全部的機械農具、農藥及化肥。都是從外國進口的。而國產的農業用品,幾乎一樣也沒有。古巴革命之後,即面臨來自美國全面封鎖。禁運的處境。輸出是以蔗糖為主;輸入的。卻全是當時社會主義國家所生產的:從肥皂、紙張。到電視、腳踏車等。這倒是徹底完成了國際分工體系。當時古巴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貿易量,僅前蘇聯一個國家就佔了百分之七十;若加上前東德及其他東歐國家,則高達百分之八十五。因而當「蘇東波」發生之後,古巴立即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

    「百萬噸以上的化肥、兩萬噸以上的農藥、兩百萬噸的家畜飼料,一夕之間全都沒有了。七萬五千台大型拖拉機,也都停止。因為這樣,我們與外國的貿易量,突然少了百分之八十!」古巴農業部國際局局長:奧塞。里翁。把當年的危機景況,以回憶的口氣告訴我們。尤其在石油欠缺的情況下,不僅拖拉機,連灌溉用水的「幫浦」也被迫停止。國內生產陷進嚴重的麻痺狀態。原本大量依賴進口的食材,也都突然減少百分之五十。

    古巴自1962年 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以來,穀類百分之百依賴進口,家畜飼料則是百分之九十七、麥類百分之九十、米是百分之四十三。每人每月都可以從中配給到 二十公斤 的米、麥、麵包、雞蛋、牛乳等基本食物。然而這樣的配給制度在經濟危機之中,完全喪失了運作機能。當配給量日漸減少時,八十公克的麵包只能一天一個,米一 個月 二點四公斤 、雞蛋一週能有兩顆就不錯了,其他肉類是完全到不不了手的。配給不到的物資,就不得不向黑市去買。譬如:病人需要補充營養時,幾乎要用一個月收入的高價,才能買到 一公升 牛乳。

    當時卡斯楚總統雖未宣佈「優先解決糧食問題」,但自19919月,古巴進入了戰時的經濟體制,也就是古巴人一般說的「困難特別時期」開始上路。

剩下來唯一的選項

    古巴從經濟危機中脫困而出的第一步,就是切斷對輸入資源的依賴,開始思考如何自力生產所需要的糧食?古巴從經濟危機中脫困的第一步,首先要花貯存量已減少一半的石油,及只剩下五分之一的農藥及化肥之中,考慮全面放棄依機械及化肥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毅然決然地走向綠色革命,這是唯一的活路。

    卡斯楚對於古巴農業,下令全面走向「唯一選項(alter-native)」之路;農業部也正式發佈古巴不再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模式,而開始走向有機農業政策。於是,全國農業政策,就這樣開始全面轉型為有機農業。

    現代化農業轉型為有機農業,要花上三至五年時間,才能回到以前的生產水準。但是,古巴卻在很短期間,恢復了生產水準。例如:在哈瓦那郊外一座佔地百畝的「得密特羅佛共同農場」,從19921995年之間,在拖拉機停工、不再使用農藥及化肥的情況下,收獲量竟然回到百分之九十。到1997年,產量遠比現代化農業時代高出了百分之十。全國性資料也顯示:即使在經濟危機以前,農業生產量掉到了百分之六十三;然而在1996年,卻回到了百分之九十五。

    古巴屬於亞熱帶氣候。平均溫度是25.5℃ ,年間降雨量則是1375米 厘,相對於那屬於溫帶氣候的歐美、或日本,降雨量不多,更是難以推廣有機農業的;然而古巴為什麼竟變得可能呢?這個秘密,從我們到達古巴。展開視察活動的第一天,就找到了答案。我們去農業部及各行政部門或研究機構訪問,聽取了相關人士的簡報後,霍然開朗:「原來如此,這樣做就真的做出來了!」有機農業背後看不到的技術,才是問題的核心。

    所以,古巴有機農業的發展基礎能夠被推廣,甚而普及化,那得看土地如何被翻造?病蟲害如何被管控?及畜產等問題。

第二節  視土如寶

全國土壤管理電腦化

   
    「在六百六十萬畝的可耕地之內,百分之七十缺乏有機物,百分之十一的土壤被侵蝕,百分之十四發生鹽化現象;還有百分之二十四,因過去使用大型拖拉機,而使得土壤呈現硬化。」土壤研究所的索卡.密朗克技術局副局長這樣說
。在古巴。曾經實施那種「集約農業」的後遺症,就是讓已經非常受侵蝕的土壤,在毫無對策之下,幾乎百分之四十以上都缺乏有機物,導致地力大損。

    有 機農業的基礎,在於土質的培養。土壤研究所,就是為研究土壤而成立的中心機構。在哈瓦那的研究所本部,又設置了土壤侵蝕、植物營養及土壤地圖等分組單位。 全國十四個省,陸續都設立了分部。其中在不同地方,設置了五個有機農業實驗場,及十三個土壤、水質及肥料的分析中心。這些部門,都成為全國進行有機農業研 究活動的基地。

    以土壤地圖部門而言,為了讓土壤管理政策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全國進行了兩萬五千分之一精準度的全國土壤地圖化;其中百分之十,也己電腦化。根據各地土質抽樣調查而做成詳細的土壤斷層圖,可顯示出:有機物或礦物質在數量上的不足,更統計出PH值是否適切。這一切,都是為了土壤的改善。而從各地提供的資料中,推算出一個土壤概況的基本面。在這個科學的調查基礎上,可比較容易掌握、計算土壤老化狀態;這也有助於進一步提出恢復地力的各種對策。

用來釐地的牛群


    古巴的亞熱帶性土壤,先天就具容易碎裂的凝固特質。雨水無法從地面滲透下去,只有構築水溝,做為把雨水滲透到土壤裡的渠道。為了解決土壤侵蝕化和凝固化的問題,唯一途徑就是用牛來耕田。1991年。卡斯楚在第五屆農林業會議上說:「我們現在已經養了十萬頭牛,將來還要養幾十萬頭牛;我們不是為了吃肉而養牛,而是要活下去。我們需要植物蛋白質。養牛是為了用來耕田的。牛的勞動,能提高生產力;拖拉機做不到的事,牛可以做得到。用牛耕田,要成為古巴農業的本質,絕不是為了一時變革而做的權宜之計,即使古巴渡過了「困難特別時期],也絕不中止用牛耕田的農業政策。」

    牛耕策略,不僅是因石油不足,而無法使用拖拉機。事實上,用牛釐地,是可因此深掘軟挖,達到防止土壤硬化,而且更防止土壤劣質化。另方面,牛可以解決雨季時拖拉機易陷進泥巴的問題。牛糞,更可拿來當做現成的肥料。這些都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

    曾經,我們看過在土壤侵蝕化的農地,會有畜牲拖著滿載泥土或有機物的車子,運到地力弱的土地,讓它能夠恢復生機。這種原始方法,是以前農民更新土壤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段。卻沒想到它在經濟危機中,重新復活。

    哈瓦那郊外,經常會看到牛群正在整頓的農地上釐著田。這個景像,好像象膠著古巴真的是一個農業大國啊!無論如何,農民都還認同這樣的耕作方式。年輕人向老人家請教以前的現代化農耕方法時,有位老農民這樣說:「拖拉機把泥土搞硬了,還是古早做過的老方法比較好呀!

輪作下復活的土地與微生物


    尋找替代化肥的肥料源。是土壤研究所的重要任務。有一做法,譬如:豆類作物的輪作、大豆與甘蔗的混作、菸草與高梁的併用、蔬菜與豆子等等,…-嚐試組合不同類的作物,將它們種在一起。

    要確保土壤養份,生物肥料擔任著重要的責任。在古巴,為了取代化肥,則大力開發從細菌提煉出的肥料。對豆類作物,接種蘇利菌;從固氮菌提煉出來的氮;VA菌根菌的利用等;這三種方法,就成為生物肥料來源的重要途徑。

    我們在熱帶農業基礎研究所的培育器前,聽取伊利沙貝
. 貝尼亞 博士的說明:「固氮菌不僅可用來固定在空氣中飄游的氮,更可大量供給維他命與荷爾蒙。在 一公頃 之中,可以散佈 二十公升 ,提高不少產量。」

    研究實驗的結果,也證實固氮菌對提供葉面或土壤的養份是適用的。即使對非豆類作物,也可提供必要的氮量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也明顯看出成長速度變得較快,落花也較少。不管是玉米、槓欖菜、稻米或蔬菜,任何一種,都可以增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收成量。

    土壤研究所推動生物肥料的生產,成為它主要的任務。1991年生產出五百萬噸的固氮菌,如今在一般店頭都可買得到。甘蔗製糖工廠,成為培育中心,將之轉用到商業用途而大量生產,甚而將技術對海外輸出。如在墨西哥,也正嚐試生產這種生物肥料。

    土壤中含有的磷肥,被作物大量吸收,跟VA菌根菌一樣,都可大量生產 (譯註:土壤中,含有的磷肥不易被作物吸收。VA菌根菌,可有效幫助作物吸收土壤磷肥)。土壤研究所特定生產五十種不同類的VA菌根菌,適用於咖啡、香蕉、甘蔗、木瓜、芒果、芋頭、?梨、番石榴等作物,市面都有販賣。

蚯蚓的研究


    在製造堆肥方面,蚯蚓是最具獨特性的資源。在土壤研究所的試驗農圃裡,負責人佛利.富蘭先生對我們說:「用蚯蚓做出來的堆肥,品質算是優良的;蚯 蚓愈多,就像魚餌一樣,會引來愈多土壤的養份。就以香蕉樹下培育蚯蚓為例,與其他肥料相比,除了注意要維持一定濕度外,香蕉樹只要蚯蚓堆肥做為養份就可以 了,完全不再需要其他肥料。」他說話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那些在香蕉樹下,一排排堆肥添加起來的土堆,蚯蚓密密麻麻地在土裡鑽進鑽出。

    在試驗農圃裡,我們看到水泥製的長方形容器,很擁擠地並置著。法朗斯可.瑪魯第尼斯技師說:「水泥槽月起來,濕度管理比較容易,蚯蚓繁殖也就更多。現正進一步研究:如何從一般家庭垃圾,製作堆肥。」他取出保利龍空箱,讓我們看到箱子的底部,開了很多洞;連這樣的廢物,都可用來養蚯蚓,也成為垃圾堆肥的設備,真是一舉數得。

    試驗蚯蚓堆肥的結果,很清楚看到它比普通堆肥的氮含量還高。例如存於田,每公頃用了四噸的蚯蚓,等於用了四十噸牛糞,其效果無與倫比。收成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六。

    1989年開始實施的 「蚯蚓堆肥計劃」,到了1992年,全國己完成了一百七十二座 「蚯蚓堆肥中心」。從1992年九萬噸的生產量來看,正是一點一點地往上攀升。我們在五個地方上的土壤研究所進行研習時,適巧以蚯蚓堆肥為主題的全國會議,也正在召開。

    以蚯蚓堆肥為專業的荷西.空薩雷斯.巴依所說:「蚯蚓不管麻袋、紙或紙板,什麼都吃。當然,能吃到腐土,則是最完美的食物。這些都是不用花一毛錢,就可得到的上等肥料。」■ (待續)




吉田太郎(2007/王墨林譯)<綠色古巴><<青芽兒>>1/2月:63-73/4月:56-63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