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古巴通訊(420)終結核能發電在古巴,1983-2000。李秉璋談古巴能源革命。智利911今年四十載 電影《NO》台灣上映。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420期通訊,2013年3月4日。


201334古巴通訊420





古巴1983年起在哈瓦納古東南方336公里處胡拉瓜(Juragua)興建首座核電廠,2000年12月宣布廢除,其後開發再生能源及節能,成績斐然,請見本期通訊專文與李秉璋的「舊聞(適時)新刊」。


李秉璋(2011)〈古巴能源革命:通往樂活經濟的新原動力〉《能源報導》,8月:22-24    6

古巴苦戰巴西 5比2驚險贏球 2013/3/3自由

巴西隊的先發投手里安佐(Andre Rienzo)效力於美國職棒芝加哥白襪3A。(路透社)
〔本報訊〕世界棒球經典賽預賽A組賽事,今天上午古巴隊與巴西隊對戰,古巴隊前4局屢攻不下,直到第5局才有效得分,第6局更追加3分,巴西隊在6局下,搶下2分,但古巴隊終結者伊格雷西亞(Raciel Iglesias)表現優異,最後古巴最就以5比2,拿下一勝。
 巴西隊昨天讓日本隊打得辛苦,今天面對棒球強國古巴隊更是再出奇招,巴西隊的先發投手里安佐(Andre Rienzo)效力於美國職棒芝加哥白襪3A,今天前4局,投得跌跌撞撞,但在5局上保送首名打者後,埋下失分危機。
 古巴隊強打亞雷巴路納(Erisbel Arruebarruena)與貝爾(Alexei Bell)接連擊出安打,古巴分數開張。
 6局上,巴西隊換上日裔投手朝倉(Gabriel Asakura),古巴隊更是趁投手不穩,趁機再下3分,取得以5比0領先。
 巴西隊雖然在6局下,靠著安打及戰術攻回2分,但古巴隊後援投手伊格雷西亞表現精采,巴西打線熄火,巴西隊最後以2比5輸球。

台灣傳媒大幅報導)古巴國寶來台 唱出記憶哈瓦那2013/3/1
民生@報/陳小凌-2013年03月01日

其他報紙舉例,均在第一落:
來自古巴哈瓦那《樂士浮生錄》樂團音樂的美好時光 自由時報2013.3.4
古巴樂士浮生錄組合將再來台 2013.3.2 聯合報
   樂士浮生錄來台歌頌古巴情歌 2013.3.4中時
樂士浮生錄將來台吟唱古巴靈魂2013.3.2中時
   樂士浮生錄再登台遇見古巴100% 2013.3.4中時

【文/陳小凌】用「樂士浮生錄」、「記憶哈瓦那」這樣的名詞堆疊,其實主要是要形容融合非洲音樂與拉丁音樂的古巴「樂士浮生錄─記憶哈瓦那」樂團「Live from Buena Vista-The Havana Lounge」,今年四月,他們將再度訪台。

音樂是古巴人的生活、也是生命,哈瓦那街頭隨時隨地都有人在唱歌演奏。一旦有人唱起一些經典老歌的旋律,路邊所有人都會跟著大聲唱和。古巴的歌曲散發出獨特的哈瓦那韻味,如:具濃厚鄉村樂風的《Chan Chan》訴說著菸田少年的一段露骨告白、《Candela》中唱頌對人生永不言止的燃燒熱情、《Dos Gardenias》中梔子花香般單純的濃情密意等等,伴隨著獨一無二的古巴律動和無憂無慮的歡愉氛圍,渲染力十足。然而最觸動人心的,還是古巴音樂中不受歲月影響永遠鮮活的生命力。

1997年發行《樂士浮生錄》專輯,在國際間大受肯定,熱銷超過五萬張,1998年獲得葛萊美獎殊榮,2003年入選紐約滾石雜誌500大不朽專輯。幾年後,德國名導演溫德斯,受萊庫德啟發前往古巴,以鏡頭捕捉古巴樂手生命故事及遺失在歲月中的「布宜納維斯塔俱樂部」。同名電影「樂士浮生錄」發行後,立即引起轟動,全世界掀起一陣傳統古巴音樂狂潮。1999年,專輯原班陣容更赴阿姆斯特丹及紐約卡內基廳登台演出,感動全球無數樂迷。

哈瓦那的布宜納維斯塔城區自1930年代以來是古巴音樂傳統的聚點。許多傳統作品的題材都取自這個城區,這個城區激發了上一代音樂人的創作靈感。古巴音樂的風光與沒落,從當年最熱門的「布宜納維斯塔俱樂部」可見一斑。俱樂部的舞台上天天都有大樂團現場演出,台下年輕男女熱舞調情,夜夜笙歌喧嘩熱鬧。但1959年古巴革命之後,俱樂部被迫關門,樂團解散、樂手四散。

在俱樂部關閉四十年後,古巴音樂卻又因緣際會再次崛起。隨著電影及專輯的轟動,《樂士浮生錄》專輯中部份已上了年紀的樂手們與當地年輕世代樂手組成了「樂士浮生錄─記憶哈瓦那」樂團,到世界各地巡演,真情傳唱屬於古巴的音樂。

這支古巴國寶級樂團多方面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傳統哈瓦那頌樂,那是一種大型、原始、媲美爵士大樂團的演出陣容編制,透過默契十足地手法,流暢地融合曼波(Mambo)、鄉村(Campesino)、波麗路(Bolero)、恰恰恰(Chachacha)、騷莎(Salsa)等多樣道地古巴元素。

環球音樂古典暨爵士部經理敖成平表示:「古巴音樂之所以豐富是因為融合了印地安土著的原始音樂、非洲音樂的旺盛生命力及西班牙音樂的浪漫隨興,這些元素都可以在他們的名曲《Chan Chan》中聽到。」

溫得斯的《樂士浮生錄》記錄片,目地是將古巴音樂介紹給世人,讓最原創、最獨特、最熱血的古巴音樂能不斷延續傳承。如今當年影片中的主角多已去世,但年輕世代的樂手仍持續將古巴音樂精神發揚光大。許許多多音樂傳承的例子,如:此次來台演出的打擊樂手約翰拿斯.波納.加西亞及是資深歌手泰瑞莎.加西亞.卡圖爾拉的獨生子。

來台演出樂手中只有小號手顏科.皮察科參與了當年電影《樂士浮生錄》中的演出。而高齡75歲的歌手胡利奧.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及76歲的泰瑞莎.加西亞.卡圖爾拉都參與了《樂士浮生錄》專輯的錄製。樂團四月將再度來台,19日臺南 20日台北 21日高雄三地演出。

智利911今年四十載 電影《NO》台灣上映 
【上映時刻表】《NO》首週上映時刻表<3/1(五)~3/7(四)> @ 前景娛樂 ...
萬青「烏雲典當記」搖滾聲援《NO》 @ 前景娛樂:2013奧斯卡最佳 ...

全新腦革命,廣告來救國。經歷多年軍事強人統治,1988年智利舉辦公投,人民要用「Yes」或「No」決定未來八年是否繼續受強人統治。面對壓逼的政權,還有麻木冷漠的人群,反對黨領袖請來年輕廣告人,動用一系列廣告和宣傳來傳達反抗信念,喊「No」要自由。這一回,他們的戰場就在人民眼皮底下,讓視覺軋政權,奔放彩虹圖案對上冷硬政治口號,用想像力解放鐵幕之下停止跳動的心。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蓋爾賈西亞貝納換跑道繼續革命,導演帕布羅拉瑞恩長久以來關注智利政局,巧借真實歷史為底本,重新包裝嚴肅國家議題,暴露政治與媒體複雜連動關係,游刃有餘猶然能讓笑聲與機智對談充滿銀幕空間。是絕妙媒體神話,也是對政治與電視的高超諷刺。(文字摘錄自金馬影展)

委內瑞拉首次公開承認查韋斯病情惡化2013.2.24
【大紀元2013年02月24日訊】 委內瑞拉外長埃利亞斯•豪亞22號表示,困擾著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呼吸道問題今天有所惡化。
但,豪亞對委內瑞拉國家電視台記者說,政府希望正與癌症搏鬥的查韋斯將來能重執大權。
查韋斯目前正在加拉加斯一所軍隊醫院接受治療。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委內瑞拉官方公佈一份有關查韋斯總統病情不樂觀的醫學報告的行動表明,一個以副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為核心的過渡方案正在逐漸成形。
21日晚,委內瑞拉政府首次公開承認,現年58歲的總統查韋斯在去年12月11日接受手術治療後如今仍存在呼吸系統問題,對治療一直未做出良好的反應。
這一消息與此前所公佈的一系列樂觀的公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終結核能發電在古巴2013/3/4
後援會將參加週末9日的廢核活動,歡迎各位朋友在台北、台中、高雄或台東擇地參加後,寄活動照片給我們流通,謝謝)

古巴如同台灣,欠缺能源。1940年代末古巴已設置機關,想要開發核能的和平用途。1958年,古巴政府與美英兩國的廠商簽約,打算興建核能電廠,革命後計畫終止。

1976年卡斯楚以「世紀計畫」之名,與蘇聯簽約,即將發展核電。但又隔了七年(1983),胡拉瓜(Juragua)計畫才告啟動,古巴擬在首都哈瓦那東南方336公里處興建首座核電廠,提供25%電能需求。此時,台灣的核一(1978)、核二(1981)已經或即將(核三是1984)運轉。

何以台灣進展快,更集權、更可「辦大事」的古巴反而緩慢?估計仍與冷戰背景有關,亦因1960與1970年代古蘇簽訂蔗糖與石油貿易優惠計畫,古巴能源無虞而不必找尋替代品有關。

1986年車諾比(Chernobyl)事件後,古巴與台灣的核能之路自見審慎,但兩國均未放棄核能。1990年,古巴原能會卡斯楚博士撰文回述與前瞻核能時,結尾有此文字:「核能選項不僅只是古巴無可置疑的需要:如實地說,這是古巴的權利。」、「吸納核能的運用因此是古巴邁向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步」。蘇聯在1992年底解組,計畫生變,古巴因財政與技術等條件,無法獨立完工;同年,台灣核四因車諾比而凍結六年多的預算解凍。

1993年9月,蘇俄再出三千萬美元,暫時封存電廠,抒解美國對古巴核技術擴散與安全的關切。其後至1998年,古巴與蘇俄曾多次尋求第三方承接核能電廠,蘇聯則想重新外銷核能材料與技術(目標是2000年以前,出口40億美元,對象包括美國、伊朗、埃及與印度)。畢竟,古巴核能廠若能營運,蘇俄取回投資才有可能。兩國是以簽約,想要繼續建廠。古巴若有所成,蘇俄宣傳核能設施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有利於後續生意的推進。

1999年3月,台灣核四動工;5月,古蘇聯合宣布,即將聯手完成核電廠(估計已經耗費六億五千至七億萬美元)。根據這次合約,蘇俄還必須在該年提供1100萬桶石油,比1998年多80%,古巴則出口蔗糖至蘇俄。上個世紀最後這一年,兩國領袖談判四回合後,普丁說,可將古巴在蘇聯時期積欠的債務(約二百億美元)勾消70%,若不成,希望古巴大型企業(鎳礦、石油、雪茄外銷與電信等)可讓蘇俄折換若干股份進入。對此,卡斯楚說,當年蘇聯突如其來,撤離古巴,致使古巴經濟衰退,可說損失巨大,還談啥債務償還呢?至於前述產業,早有其他外資進入,恐怕再無胃納的餘地。

綜觀台灣核四與古巴核一的發展,略可看出兩個島國發展核能的外在環境,迥然有別。美國自始至終都想盡力阻撓古巴開發核能。比如,1996年的Helms- Burton條約的重要條文之一,就是削弱古巴往外取經的空間,也對外國人(特別是蘇俄)設限,升高外商入境參與核能電廠的建造。另外,美國國防部在1999年編列兩百萬美元,古巴核能電廠若運作,就要在佛羅里達州興建監測中心。反之,台灣對岸的中國可能無意干涉、未曾思及,或無實力對台灣的核能開發,頤指氣使;另一方面,台灣核能之路「平坦」的原因之一,剛好是美國廠商在台兜售核能設備,可圖厚利。蘇俄追索昔日債務的正當性,古巴據理力陳,蘇俄只能好言相勸,雖然還想等待償還之日,卻已勾消部分。美國半世紀以來,始終對聯合國大會譴責其古巴封鎖禁運政策,不理不睬,無視於該政策對古巴的巨大傷害。

本世紀的古巴與台灣,很湊巧地亦有重大的核能巧合。2000年10月,行政院長張俊雄宣布停建核四,約兩個月之後,卡斯楚在耶誕節前一週,宣布終止古巴核能計畫,此後開始致力於落實「更有效也比較便宜的」能源供應。何以從1999年5月至2000年12月,古巴有此轉變,值得研究與發掘,是古巴人的幡然醒悟嗎?他們說,「我們拒絕核能發電,並非是受限於美國的制裁,而是因為我們發現太陽才是真正社會主義的能源;陽光對所有人閃耀,沒有人能獨占。」無論轉向的原因為何,轉而節能並積極開發再生能源的古巴,成績斐然,如以下所附,李秉璋的舊聞(適時)新刊文章所述。

至於核電,深入研究古巴能源政策與表現,迄今垂有二十餘年的美國學者本傑明•阿爾瓦拉多(Benjamin-Alvarado, Jonathan)在卡斯楚宣布廢核當年前幾個月,有這樣的見解:
古巴已經擁有周密並且具有運作能力的核能科層組織......古巴的科學
與科技基礎建設已經就位…即便…核能…不再有吸引力,核子部門所
孕育培植的多樣知識專業技術與創造力,仍然可望在未來許多世代,
服務古巴社會。
古巴以醫療及教育服務交換委內瑞拉石油十年後,本傑明•阿爾瓦拉在2010年的另一結論是:
古巴能源部門依舊相對的穩定,對於(外在環境的)重大改變,也都能有對應之方,這些表現相當可圈可點,據此,我們可以說,面對即
將來臨與長遠的新挑戰,古巴應該都有辦法安然地從容處理。


舊聞(適時)新刊
李秉璋(2011)〈古巴能源革命:通往樂活經濟的新原動力〉《能源報導》,8月:22-24。
2013/2/24讀取自http://energymonthly.tier.org.tw/outdatecontent.asp?ReportIssue=201108&Page=22

在歐、美、日各國苦於減碳承諾,又同時為核能災變焦頭爛額之時,一場全新的革命正席捲加勒比海上的熱情島嶼─古巴,大規模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提升計畫早已如火如荼地展開;今天「永續發展」這震天價響的口號,先進國道貌岸然、表裡不一,落後國嗤之以鼻,誰也料想不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所進行的研究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卻指出,古巴是全球唯一能實現社會、環境、經濟多方永續發展的國家。儘管遠在地球的彼端,這個藉由北迴歸線和棒球與我們串聯的平和國度,確實值得國人摘去有色眼鏡、重新看待。

化危機為轉機,永續之路義無反顧

1959年之前,古巴的電力供應集中在大都市與觀光景點,鄉村地區幾乎無電可用,革命後卡斯楚致力於供電普及,到了1989年家庭電力普及率已高達96%,而透過砂糖貿易換取石油則是一貫的能源政策;未料1991年蘇聯一夕解體,古巴陷入瀕臨經濟崩潰的「非常時期」,短短4年間GDP降為原本的34%,美國又趁機實施封鎖、禁運,試圖瓦解民生、顛覆卡斯楚政權。面對愁雲慘霧的困境,古巴未如外界預期般倒下,反而以無比決心採取前瞻性永續思維,逐步重建農業、醫藥、能源等基本需求的自主解決方案,進而領銜走向基於低能源密度、再生能源的嶄新社會型態。

能源革命五大面向

1993年5月,古巴國會通過「國家能源發展計畫」,設定以提升能源效率、國內石油開採、糖業生質能等3大主軸全力發展,分散型再生能源供應體系也開始陸續建置。僅管如此,古巴大體上仍依賴11座老舊大型火力發電廠,妥善率僅達60%,電力需求問題未有效解決。2004及2005年發生全國性嚴重停電後,終於痛定思痛,古巴政府傾全國之力宣示展開「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的施行細節包括5大面向:一、能源效率與節約。二、提升國家電網覆蓋率及穩定性。三、能源結構中導入更多再生能源。四、開發國產石油及天然氣。五、擴大國際合作。過去發展中國家常輕易迷信世界銀行與美國顧問公司規劃的急速擴張型能源方案,反而導致財政沉痾、貪腐和貧富差距,有別於此,古巴認知到「節約」是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政府首先免費發送省電燈泡提供全國民眾更換,短短6個月內,境內900萬顆傳統燈泡幾乎100%替換成省電燈泡;舊家電回收、廉價更換節能家電的措施,則在國民熱切響應下,200萬部冰箱、18萬台冷氣機換成新機型,甚至連廚具也跟上節能腳步,電鍋、壓力鍋進入幾乎所有家庭的廚房,取代低效率的煤油廚具。

不到2年光景,全國煤油、液化石油氣、汽油使用量分別降至原先的34%、40%和80%,社會福祉不僅未因此犧牲,2006至2008年的3年間更分別創造驚人的8%、9.5%、6.5%優異經濟成長率。如今古巴人均能源使用量僅美國的八分之一,人均壽命、教育、藝文體育等方面卻絲毫不遜色。無怪乎近年「古巴模式」在拉美各國備受尊崇,甚而能號召其他民主國家也一同加入「美洲人民玻利瓦聯盟(ALBA)」。

選擇「分散型能源供應」資源共用

身為北迴歸線上的海島國,颶風威脅不在話下,老舊的輸電網路導致跳電、停電司空見慣,一直是民生最痛。古巴政府選擇的解決方案,卻是即便歐美也躊躇不前的釜底抽薪之道─「分散型能源供應(Decentralized Energy)」,這項作法除降低輸電耗損及天災、戰事風險外,由於國土狹長之故,也避免電網設備的投資浪費,更有助未來導入再生能源。2006年古巴政府在全國110個自治區裝設1,854座微型柴油發電廠,徹底解決了停電問題;4,000具緊急備用供電系統被裝配在醫院、農場、學校等重要據點,可在天災、危急時提供高達500百萬瓦的電力,諸多努力之下,古巴目前分散型發電裝置容量比例高居全球第2,僅次於丹麥。為了確保學生不分城鄉貴賤,都能無差別地使用電腦或影片教學,在2,364所學校引進太陽能發電的義舉,則獲得聯合國2001年「Global 500 Award」的肯定。

不可否認,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電價結構才是節能成敗關鍵。以往為了符合社會主義平等精神,古巴以高度補貼的極低電價(約每度電0.38美分)讓人人有能力用電。惟在不犧牲弱勢者的前提下創造家戶節電誘因,新計價模式讓每個月使用100度(kWh)以內的用戶收費不變,超用部分施以懲罰性超高累進費率,300度以上的用電價格高達原本的14倍。

低耗能有機農業與生質能源

冷戰時期古巴一度是全球農業機械化的代表楷模,大型牽引機密度為中南美最高、足可和美國匹敵,65%的甘蔗收割作業及98%的搬運作業均透過機械達成;國民飲食生活普遍西化,人均熱量攝取高達每日3千大卡以上。然而「非常時期」之後,由於燃料、農藥、化肥都短缺,機械零組件也失去後援,「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喪失殆盡,導致糧食供給劇降四分之一,到了1993年只能提供人均2,325大卡的水準。

然而「養兵千日,用於一時」,古巴政府長年教育、科學的投入發揮了作用,大批專家走入田間,運用生物防治法、有機堆肥、滴灌等技術,以務實思維大刀闊斧推動低碳永續農業。如今古巴的糧食供給已回復到3,273大卡的高水準,化學農藥用量降為1989年的二十分之一、化學肥料十分之一以下,完全打破歐美學者「熱帶地區無法推動有機農業」的刻板成見;最新消息更指出,就連20年來無法達成生產目標的蔗糖,也終於將在今(2011)年實現110萬噸的目標產量,表現斐然。

蔗糖是古巴傳統經濟命脈,蔗渣廢棄物用於火力發電的機制十分普遍,裝置容量達478.5百萬瓦,相當於1座核能發電廠。古巴執政當局對於甘蔗多元利用的發展決心十分明確,一方面輸出蔗糖賺取外匯,廢棄物發電降低國內供電成本,同時創造技術人員和非技術勞動者的多元就業機會。目前古巴正積極導入生質能氣化複循環發電(Biomass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units)等第二代生質燃料技術,政府已和英國HAVANA ENERGY集團簽定MOU,將以合資創投方式興建5所裝置容量約32百萬瓦的示範型先進蔗渣發電廠,目前共有56處製糖精煉廠可適用於生質能發電,預估發電潛力可達1,500百萬瓦,足供全國50%電力所需。

古巴格言:明天能做的事,今天就做

1980年代在蘇聯協助下,古巴也曾展開核電廠建設計畫,直到車諾比爾核電廠災變,古巴政府毅然決然宣佈計畫中止,反而利用古巴備受肯定的醫療科技,選擇首都近郊一處優美海岸建立「輻射傷害醫療中心(Tarara medical centre)」,協助烏克蘭輻射傷患的治療,截至2009年已免費收容超過2萬4,000人次受害者,患者復原率將近9成;而原本興建進度達70%的核電廠,至今仍保留當時建築遺跡。

「我們拒絕核能發電,並非是受限於美國的制裁,而是因為我們發現太陽才是真正社會主義的能源;陽光對所有人閃耀,沒有人能獨占。」古巴再生能源暨環境尊敬中心(Cubasolar)主任柏裏茲(Luis Berriz)侃侃而談。在非政府組織Cubasolar以及Ecosol的致力之下,共有25個工作隊深入全國各省份鄉鎮,協助再生能源設備安裝、對居民講解維修與操作程式。由於部分由國外引進的技術,未必合乎現地實需及條件,因此國內頂尖大學肩負起應用面調節、優化的任務;2007年「Energy Global Award」即由古巴奧裏恩特大學(University of Oriente in Santiago de Cuba)再生能源實驗室獲得,該獎項乃聯合國、歐盟議會、世界銀行所出資贊助。

古巴模式:3年間減碳18%

任誰都無法想像,當京都議定書的5.2%減碳目標被視同空中閣樓,古巴卻在2005至2007年短短3年間,達成18%的減碳成果提交聯合國IPCC。誠然文化、歷史背景不同,所謂「古巴模式」未必適合在其他國家複製,美國經濟制裁影響之下,數量級上的「富裕」至今也仍難以實現;資金、資源雖極度受限,古巴卻藉由弭平貧富階級落差、重視生態環保、發展低能源密度產業(觀光、體育、音樂藝文等),造就國民生活本質上的「富足」與安穩,近年來歐、日媒體及學者多所好評,既扭轉國際形象,更贏得尊重。(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