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28日台灣棒球隊教練吳祥木在哈瓦那與Fidel Castro合照

楊佳寧至台南吳祥木教練家,翻拍1984年吳教練與卡斯楚握手照片。

陳綺貞:古巴治安不錯,沒有豔遇。

她說很久以前就跟自己約定一定要去造訪哈瓦那,她回憶踏進這國度所看到的畫面,有很多感觸:哈瓦那街上沒有手機、沒有便利商店、沒有Facebook。

高雄議員吳益政送月曆,嚮往古巴樂觀、維護環境、悠然生活。

2013年「吳益政特色月曆」循例要送給大家100份,主題是「2013 Free Cuba自由古巴」。為何選擇古巴?吳益政承繼10年前最原始的初衷,將考察的成果,和民眾分享;為何選擇古巴?因為去了古巴!十載的歲月,十載的歷練,十載的感知,都在此份「2013 Free Cuba自由古巴」。

哈瓦那:霓虹燈之城半世紀後重煥昔日光彩

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有一位古巴藝術家將城市古早的霓虹燈管重新安裝了回去,點亮了哈瓦那街景,並以此來慶祝這座城市的第500個生日。過去3年裏,藝術家洛佩茲(Kadir López)苦心孤詣,一一尋求城市復古招牌的拯救方式和修復的門道。這是他的藝術項目「哈瓦那霓虹燈光+燈牌」的一部分內容。截至目前,洛佩茲的團隊已經修復了50餘塊霓虹燈招牌,讓它們重現了舊日的風采。4月,洛佩茲還重新開放了40多年前的哈瓦著名的雷克斯電影院(Rex Cinema),並將之重新起名為雷克斯霓虹中心(REX Neon Center)。

日本記者吉田沙由里移居古巴,窗口賣可麗餅賣到開餐廳

出生於東京的吉田沙由里(Yoshida Sayuri),過去曾是一名記者。她笑稱,自己不喜歡烹飪,過去忙於工作,也鮮少下廚。搬來古巴、買了一間小房子後,她想利用這間房子開始自己的小生意;看著隨處可見的牛奶和蛋,決定來做可麗餅。當時沒有提供座位,只透過廚房的窗戶販售,以女兒的名字「Sayu」做為店名。

總網頁瀏覽量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古巴通訊(63) 本期南方周末,古巴,可讀性很高,特此推荐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63期通訊,2008年2月29日。


親愛的朋友,
   台北新店某後援會外圍朋友通知有這兩篇報導,很可讀,轉請您參考。
   因文章長,直貼對您可能不方便,轉如附檔。謝謝。

2008 2 28 Nanfang Weekly on Cuba.doc

古巴通訊(62) 古巴昨(28)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兩部人權公約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62期通訊,2008年2月29日。


古巴目前約有200位政治犯。古巴2009年起,必須接受聯合國新設(改組)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的檢查。
這兩部公約及新聞背景如去年(古巴通訊)441211)所稱,再次轉述如後,請您參考: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下簡稱「公」)及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以下簡稱「經」)。外長宣布該消息時,另有一群古巴異端在數街之遙以抗議行動慶祝國際人權日,支持古巴政府的人群則對異端嗤之以鼻。外界認為這是古巴進一步放寬言論與表意自由尺度的徵兆。
後援會按,聯合國於1948 1210日通過國際人權宣言,1966 1216先後通過「公」與「經」,至1976年兩約因批准國達35個國家,先後於當年 13月生效。

中國在199710 27日批准「經」,20012 28日生效;1998年簽署「公」但迄未批准。美國在1997年批准「公」,但迄未批准「經」。台灣於 1967年簽署二者,20014 18日行政院批准二約,但無生效與否問題,因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唯會員國與否,與是否遵守公約,顯不必然相關。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古巴通訊(61) 台灣人,古巴需要你; 反美罵毛 大陸難忘「卡斯特羅」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61期通訊,2008年2月26日。


親愛的朋友,
兩篇文章,均刊登在今日中國時報。有機會時,後援會籌備組將對古巴外交,略再補充(第二篇報導的略有不實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人,古巴需要你
馮建三(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組成員、台社成員)

以優雅從容的姿態,再次讓美國吃驚,卡斯楚上週發表不連任總統與三軍總司令的公開信。昨日,古巴人民代表大會開幕,正式完成卡斯楚的預告,如外界預期,他的弟弟羅烏獲選為總統。

猜測後卡斯楚的古巴將是什麼面貌已經是一個小型的工業,相關出版品早就琳琅滿目,甚至包括小說以此為主題。既然是臆測,就無法完全逆料,但假使美國的民調與英國的學術研究可信,古巴人在自己可以選擇、可以作主的前提下,不會放棄醫療保健、教育、藝文與體育(至前次奧運,古巴每千萬人累積金牌數是58,居次的美蘇都是31左右)的現有水平,經濟上會持續改革,不會接受美國模式的自由市場,比較可能走向歐陸與北歐的社會化市場,但維持較高的國有或非私有的經濟比重。

前年九月,也就是卡斯楚宣布暫停理事之後一個多月,美國蓋勒普公司在古巴兩大城市民調千餘人,顯示47%的人支持古巴目前的領導團隊、40%反對;79%71%古巴人認為自己對人公平與支持平等價值;96%98%的人認為他們的醫療保健與教育任何人均可使用,不分經濟所得;74%76%的人對於醫療服務與社區教育表示滿足。去年,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教授Elizabeth Dore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演。她說,根據她們的研究團隊在過去兩年於哈瓦納為主的田野訪談(100位住民受訪,有些前後長達30小時),「美國人認為古巴有如古拉格,這是錯的。古巴人對於統治當局,很有可能(probably)出於同意而非被脅迫。」薛非爾大學Steve Lduham博士專研古巴工會,近日撰文再次強調,由於工會的組織與財政都獨立,任何管理與改變若沒有諮商並取得工會背書,
必將無法動彈。

英國衛報記者一年多前親至古巴訪問最活躍、最知名的政治異端Osvaldo  Paya,他不要泛稱為新自由主義的放任經濟改革,雖說「歐美都能幫助,但改變內涵得由古巴人自己決定。」

古巴人民能夠自己決定嗎?不談將近半世紀的經濟禁運與封鎖、不談「暗殺卡斯楚638次」當中有多少涉及中央情報局,只說美國多年來公然出錢,輕則暗地中傷,重則囂張地明目張膽要公然顛覆古巴,「號召」古巴人推翻政府。專對古巴發送節目的馬地電台從1985520開始播音,1990年加上電視。從1990年至2007年,預算增加了87%,積累達46500萬美元。政府編列預算的「民主基金」在19862006年間提供1400萬(從1986年的11萬增加到2006年的240萬),「資助」歐洲傳媒生產古巴負面形象的內容。200610月美國會的調
查表明,1996年以來,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給予反卡斯楚組織的金額達6500萬;也許曾經得到美國「贊助」的反卡斯楚活動,從1997年的44起,至2004年達1805起。小希在2006711更宣布,2007-2008年原已編列7千萬「扶助古巴轉型至民主的、合法的、正當的政體」,將再增加8千萬,要經由衛星、有線電視、電台及網路,提供「未經檢查的資訊」給古巴人。有哪個小國家在面對全球首霸這種蠻橫威脅、文攻武嚇,還禁得起美國水平的自由?卡斯楚說,「美國是古巴社會主義的捍衛者」,諷刺得入骨。

通說古巴反美,實情卻是美國反古。古巴人很希望與美國交往(蓋勒普的調查說,44%古巴人想以美國為商業夥伴,17%是中國),但美國反對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在其「固有」的後花園、後院居然有個熱帶社會主義國家,除了取得前述成
績,另有一項在環保生態價值深入人心的當下,意義更是重大 的第一名:世界野生基金會在2006年底提出報告,古巴是全球唯一的國家,一方面得到高標準人文指數(不輸歐美),同時又能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就是國民消費水平並未破壞土地與海域資源的再生能力。

古巴革命成功以來,一直是國際的注目焦點。1990年代初「實存社會主義國家」崩盤於歐陸,古巴領受美國更大壓迫,各地後援組織相繼創立,無不認為古巴模式自然不能沒有缺點,但其存在仍可照耀拉美,對於人類也是重要的實驗資產。果真美國如願、果真邁阿密為首的反卡斯楚集團得逞,哀傷者、損失者又豈只是古巴?

五十多年前,台北印行了一本小書<<台灣與古巴>>。當時,本地爵士樂先河、日後改名為鼓霸樂團的最初名稱是Taipei Cuban Boys。其後,台灣與古巴斷了線。明年,古巴革命半世紀,套句台社成員卡維波13年前在<<島嶼邊緣>>季刊的籲請,我們可以再次攘臂疾呼:「慈濟(台灣人)!古巴人民需要你」(的理解與聲援)。                         (後援會按:紅字部分為中時編輯刪除)




反美罵毛 大陸難忘「卡斯特羅」
朱建陵∕特稿

古巴卡斯楚本月十九日宣布不再連任,廿四日正式新人換舊人,但大陸民眾不會輕易忘記「卡斯特羅」,因為不論對中共領導人或大陸民眾來說,卡斯楚(大陸譯「卡斯特羅」)都是一個傳奇、親切的人物,大家私下都稱他「老卡」。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卡斯楚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十二月七日他來到了深圳中華民族園參觀,消息傳出,深圳上萬民眾擠著去看他。陪同的中共官員陳錦華隨機抽樣地問一個湊熱鬧的二十來歲小伙子說:「他是誰,你知道嗎?」那名年輕人說:「老卡嘛!」卡斯楚在大陸的親切形象,於此可見一斑。至於這種形象的緣由,當陳錦華再問:「他怎麼樣啊?」那名深圳年輕人的說法提供了答案。他說:「好樣的,敢跟美國人幹!」

「帶種的老卡」敢跟老美作對

大陸民間對卡斯楚「帶種」的佩服,事實上,起源於毛澤東。一九五九年卡斯楚建立政權後不久,毛澤東就在一次接見外賓時說:「這麼個小國,敢於在美國身旁搞革命,所以研究古巴的經驗很有必要,古巴的革命具有世界意義。」

只是,毛澤東和卡斯楚的生命並沒有太多交集。中共、古巴在一九六○年建交之後,因為中、蘇共交惡,而古巴站在蘇聯一邊,中共、古巴關係因此始終親蜜不起來。期間,卡斯楚還一度在群眾大會上罵毛澤東「老年癡呆」,使中共、古巴關係陷入長達二十年的冰凍。於是,當一九九五年卡斯楚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並到天安門廣場南側的毛澤東紀念館致意時,許多有識者都懷疑卡斯楚心裡在想些什麼。

一句老年癡呆 關係冰凍廿年

雖然卡斯楚關於「人定勝天」、「人民力量戰勝一切」的思想和毛澤東基本一致,但根據駐節古巴中共外交官王成家的說法,卡斯楚在他早期的革命階段中,根本沒看過毛澤東的任何著作,雙方的異曲同工,只能說是一種巧合,或者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反倒是一九五九年一月卡斯楚革命成功後,當月,北京就舉行了一次萬人集會,一方面祝賀卡斯楚奪權成功,另方面也向卡斯楚的「帶種」致意。

在二十年的冰凍關係之後,一九八○年代初期,中共、古巴關係開始回春,促成中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於一九九三年首度到訪古巴並會見卡斯楚。江澤民的生日,是一九二六年八月十七日,只比卡斯楚晚四天,但兩人的革命資歷卻是天差地遠。一九五九年當卡斯楚革命成功時,兩人都是卅三歲,但當年,在卡斯楚已經成為古巴革命元勳時,江澤民還只是吉林長春一個汽車廠裡的處級幹部。

根據《為了世界更美好:江澤民出訪紀實》一書的記載,江澤民在那次的會見之後說:我對這個大鬍子是久聞其名,今天卻是第一次見面。他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知識淵博,精力充沛,思維非常敏捷,講話邏輯如此嚴密,而且語言詼諧,讓你一見如故。

但江澤民沒看到的,可能是卡斯楚的好問與心思縝密。一九九三年,在江澤民首度到訪古巴前,卡斯楚約見了中共駐古巴大使徐貽聰,詳細詢問了江澤民的個人經歷、愛好,中共的革命歷史和大陸經濟發展狀況等,甚至江澤民的健康情況,卡斯楚都問到了。二○○一年,在江澤民二度到訪古巴前,卡斯楚又問了當時的中共駐古巴大使王成家說:「我可以擁抱他嗎?」「可以擁抱幾下?」

好問心細 江澤民對他印象好

卡斯楚的好問,在中共前任外長錢其琛的《外交十記》中也有過記錄。一九八九年,當錢其琛訪問古巴時,卡斯楚對他問到了中國的南北差異、香港收回後怎麼管理,甚至包括中國到古巴要走哪條航線、乘坐什麼樣的飛機等等。雙方的會談耗時甚久,因此,當錢其琛的西班牙語翻譯員被好奇者問到兩人究竟談些什麼問題時,那名譯員回答說:「十萬個為什麼」(大陸出版的兒童百科全書)。

但卡斯楚並不只是個「好奇寶寶」,他的每一個發問總有緣由。在一九九五年的首度中國大陸訪問過程中,根據中共陪同官員陳錦華的記錄,卡斯楚曾經質疑中共的糧食政策,認為就是中國大陸到國際市場收購糧食,最終才造成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並間接造成古巴的經濟困難。一九九七年,當中共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古巴時,卡斯楚又向胡錦濤抱怨了一次糧食問題。

只不過,卡斯楚畢竟是一個對時勢認識極為清楚的人,他在中蘇共吵架時選擇了向蘇聯一邊倒,在一九八○年代「蘇東波」後又選擇與中共和善,都是基於對現實的了解。因此,當二○○四年胡錦濤首次以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的身分訪問古巴時,即使和這個革命後輩在個性上南轅北轍,當時因腳傷而坐在輪椅上的卡斯楚仍高呼:「中國萬歲!」因為,陷入困境的古巴經濟,有太多地方需要中國大陸扶持。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古巴通訊(60)BBC 訪談 12 古巴人,言簡意賅,今日刊出‏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六十期通訊,2008年2月24日。


各位朋友,晚安,
BBC在古巴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新總統日前夕(台北時間2008-2-24)刊登12位古巴人言簡意賅(一句話)的時局短評,挺有意思,附照片,由「台灣古巴後援會」整理如後,請您參考。

1.'Same road'
The Cuban National Assembly meets on Sunday to elect a successor to Fidel Castro.

We asked Cubans at the Havana Book Fair about what they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should be for the country's next leader.

Marilyn

"We need to work at doing the same, follow the same road as we have been doing for the last 50 year."


2.'Save our culture'

Adonis

"We need to save our culture.

"We need a government that keeps allowing us book fairs like this one."


3.'Defend rights'

Olga

"They must listen to what the people are saying. That's how we'll preserve the revolution.

"But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 must be defended."


4.'Keep the revolution'

Lisandra and Ernesto

"We must keep things as they are and keep the revolution."


5.'Same rhythm'

Maritza

"We must keep the same rhythm with the revolution that has already given so much to the people."


6.'Joint responsibility'

Angelina

"We must keep following the road that Cuban people have chosen to take. It's our joint responsibility to defend the revolution.

"I am enthusiastic for the future but at the same time a lot has to be changed."


7.'Work hard'

Jorge

"I consider myself to be a part of this process.

"We have to fight to fight against the enemy, our neighbour [the USA].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to overcome many things like the bad work ethic and our domestic economic problems.

"We have to work hard to make things better."


8.'Reduce prices'

Cindia

"We need to bring down prices, increase salaries and improve service."


9.Economy

Miguel Angel

"We have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

"We have to work hard not allow anyone to shirk this responsibility."


10.Education

Adis

"The main problem is education.

"There are so few teachers in our schools and so our students don't learn well."


11. 'New teachers'

German

"Sometimes we lose confidence and respect for our teachers.

"Education is in a bad way. The new government should train new teachers and teach the ones they already have to improve thing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a mess."


12.Currency reform

Anonymous

"We must do away with the dual currency system. This would solve our economic problems.

"The Cuban parliament should understand that Cuba's problem is economic not political."

Interviews and pictures: Kevin Bishop



(欲取得含圖片之完整附檔,請來信cubataiwan@gmail.com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古巴通訊(59) 報導卡斯楚,簡評台北四報(附新京報)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五十九期通訊,2008年2月20日。


今(2月20)日,台北四家綜合日報均大幅報導昨日後援會傳出的短訊:卡斯楚宣布不再繼任總統與軍委主席。

四報均投入半版以上報導,夾議夾敘。中時篇幅最大,頭版大照片外,國際版整版。聯合頭版頭題,加上9版半版。蘋果以1A18版的2/3版投入,但斗大標題最糟糕,「暴君卡斯楚退位」。中時與聯合的標題與內文並無新意,最詫異的是自由時報(五版的3/5版),羅彥傑的特稿也比較深入與公平,最值得轉引如後: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古巴通訊(58B) 5分钟前,BBC转Gramma报导,指卡斯楚确定不连任总统,未多说理由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五十八期通訊,2008年2月19日。


Fidel Castro announces retirement



Fidel Castro has not been seen
in public since his operation in July

 
Cuba's ailing leader, Fidel Castro has announced he will not return to the presidency in a letter published by official Communist Party paper, Granma.


"I neither will aspire to nor will I accept, the

 position of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 of state and commander in chief," he wrote in the letter.

Mr Castro handed over power temporarily to his

brother, Raul, in July 2006 when he underwent intestinal surgery.

 

The 81-year-old has ruled Cuba since leading a communist revolution in 1959.

In December, Mr Castro indicated that he could possibly step down in favour of a younger generation.

——————————————————————————————————


Last Updated: Tuesday, 19 February 2008, 16:16 GMT

Castro steps down as Cuban leader




 



Fidel Castro has not been seen
in public since his operation in July
Cuba's ailing leader Fidel Castro has announced he will not accept another term as president, ending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ary's 49 years in power.

 
The 81-year-old handed over power temporarily to his brother Raul in July 2006 when he underwent surgery and has not been seen in public since then.

Cuba's new parliament will meet on Sunday to elect a new president.

Washington has called for Cuba to hold free elections, and said its decades-long embargo would remain.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said the US was ready to help the "people of Cuba realis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A senior US state department official, John Negroponte, added that the 1962 embargo would probably not be lifted "any time soon".

The European Union said it hoped to relaunch ties with Cuba that were almost completely frozen under Mr Castro, while China described Mr Castro as an old friend and said it would maintain co-operation with Cuba.

Mr Castro has ruled Cuba since leading a revolution in 1959.










I just want to carry on fighting like a soldier of ideas
Fidel Castro
Letter published in Granma
Profile: Raul Castro

The BBC's Michael Voss reports from Havana that most Cubans will be saddened by news of their leader's retirement, but many hope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will bring economic improvements.

Soldiering on

Mr Castro made his announcement in a letter published on the website of the Cuban Communist Party's newspaper Granma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Cuban time.

He said he would not accept another five-year term as president when the National Assembly met on Sunday.

"It would betray my conscience to take up a responsibility that requires mobility and total devotion, that I am not in a physical condition to offer," he wrote.

Mr Castro said he had not stepped down after undergoing emergency intestinal surgery in 2006 because he had had a duty to the Cuban people to prepare them for his absence.
But retirement, he added, would not stop him from carrying "on fighting like a soldier of ideas", and he promised to continue writing essays entitled Reflections of Comrade Fidel.

"I will be one more weapon in the arsenal that you can count on," he said.

Search for new leader




FIDEL CASTRO



Born in 1926 to a wealthy, landowning family

Took up arms in 1953, six years before coming to power

Brother Raul was deputy and Che Guevara third in command

Has outlasted nine American presidents

Target of many CIA assassination plots

Daughter is a dissident exile in Miami



The National Assembly is widely expected to elect Raul Castro, 76, as Fidel's successor.

He has mooted major economic reform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But some analysts see a possible generational jump, with Vice-President Carlos Lage Davila, 56, a leading contender.

Anyone hoping that Fidel Castro's departure from the political scene would bring about the end of the communist regime was disappointed, the BBC's Nick Miles reports.

Whilst Cuban exiles celebrated in Miami, Florida, there were no protests on the streets of Havana calling for political change.

In part, our reporter says, this is because the regime does not tolerate dissent - but it is also because many in Cuba are wary of what change will probably mean: a mass influx of exiles returning from Miami.

Raul Castro has worked to ensure a smooth political transition, keeping the army loyal to the regim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st Party's hold by introducing reforms and weeding out corrupt officials.

He has also had the advantage of continued economic support from Venezuelan President Hugo Chavez in the form of millions of barrels of cheap oil, our reporter adds.

Mixed legacy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Mr Castro's retirement was prompted by a further decline in his health - the state of which is an official secret.

Though Fidel Castro has not been seen in public for 19 months, the government occasionally releases photographs and pre-edited video of him meeting visiting lead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e retiring leader will be remembered as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and enduring icons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BBC's Paul Keller writes.

With his olive green fatigues, beard and Cuban cigars, Fidel Castro was the original Cold Warrior.

Under his leadership Cuba established the first Marxist-Leninist state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almost within sight of the US coastline.

Embracing communism and the patronage of the Soviet Union, Fidel Castro transformed Cuba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but had to struggle when it collapsed.

He leaves his country with universal free healthcare and a much-admired education system, which has produced doctor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but also a failing economy.

 

古巴通讯(58)5分钟前,BBC转Gramma报导,指卡斯楚确定不连任总统,未多说理由。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五十八期通訊,2008年2月19日。


如题,另祝 各位朋友新春快乐,古巴日日进。

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古巴通訊(150B)阿偉-徐雍譯(Why Cuba Matters Still 古巴為何這麼重要)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150期通訊,2008年2月4日。

各位朋友好,

 

附檔是北埔阿偉-徐雍翻譯的長文, Why Cuba Matters Still古巴為何這麼重要

原文刊登於紐約的Monthly Review20091月。請您參考。


古巴為何這麼重要?[1]

 

戴安娜拉比(Diana Raby

 

阿偉 徐雍 譯

 

1990年代初期,不論是在媒體,在西方政界,甚至在學界,都異口同聲宣稱:古巴的革命,即將瓦解。甚至到目前,許多觀察家也認為:古巴轉型到民主(應理解為:狹義的多元治理)及「市場經濟」,也只是遲早的事。

 

但是,古巴的社會主義在極嚴酷的「特殊時期」(Special Period),仍能存活下來;而且在柏林圍牆倒下二十年後,還在運轉,這個事實本身,就值得我們深思。即使在卡斯楚(Fidel Castro)長久的無為之下,以及隨後請辭總統職位,也並未造成許多人所預言的混亂或動亂。為甚麼古巴可以存活下來?而這對目前社會主義與進步政治運動,又代表什麼意義?

 

簡單來說,即使有各種問題與毛病,但整個革命的秩序,仍然在運轉。許多古巴人,仍然信守社會主義理念。他們自然對物品短缺和難以取得,會發發牢騷。但是,幾乎很少會幻想那從佛羅里達對岸所提供的其他出路。

 

為甚麼會這樣呢?是什麼使得古巴,跟蘇聯及東歐不一樣呢?要想了解這點,我們得回溯到革命的起源;以及從19591963年,所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轉型。革命之前的古巴,只是個美國的保護國;是個貪腐 「民主的」政府及兇殘的獨裁政權交互出現的,超大型甘蔗農莊。社會主義革命的念頭,在當地,或是在加勒比海與中美洲這美國的「後院」,都是無法想像的。於是在195911號,當獨裁者巴蒂斯塔(Batista)流亡逃竄,而滿臉落腮鬍的游擊隊進入哈瓦那與聖地牙哥,當時沒有人會預料,以後會發生多麼巨大的變化。

 

古巴轉型到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算是最快速、最徹底的:第一次與第二次『農業改革法』(Agrarian Reform Laws),幾乎所有大型工業及服務業的國有化,成就非凡的掃盲運動,以及在各層級學校推動義務教育,免費的全民健保,民眾守衛隊,由街坊鄰里層級起的各種民眾組織等等。這一切,全在四年間完成。

 

但是在1959年的頭六個月,所有的論調,都是有關民主與人道,直到1960年中期,幾乎沒提到什麼社會主義。而且一直到19614月,在初步戰勝的兩年四個月後(在豬玀灣事件期間),它才正式被納為全國目標。那領導武裝鬥爭及奪權的『七二六運動』(M-26-7),是個廣泛、且異質性高的運動。它也與當時的古巴共產黨:「民眾社會主義黨」(PSP),有極大的差別。這個革命,廣受人民支持。但許多觀察家預期(或者擔心):它必會遭受到與瓜地馬拉五年前一樣的命運。當時 (譯注:1954)在瓜地馬拉,那廣受擁護的阿本茲(Arbenz)政府,被「中央情報局」(CIA)支持的政變給顛覆。

 

要想瞭解這革命的偉績,那在古巴及拉丁美洲的革命所引發群眾高亢的熱情,以及它早先意識形態的靈活度,是其中的關鍵。在美國霸權不容挑戰的地區和時期:在當時,之前的墨西哥大革命,已經被拔掉虎牙;1933年,如尼加拉瓜的桑定諾(Sandino),與古巴的葛拉‧聖馬丁(Grau San Martin),以及之後在哥倫比亞的蓋探(Gaitan),以及瓜地馬拉的阿本茲(Arbenz)等,所帶動的各種進步運動,都已被美國或明或暗地幹掉。於是,古巴在此時刻的勝利,有個即時的象徵性衝擊。19591月底,卡斯楚在勝利後的第一次出國訪問,前往委內瑞拉。

他受到當地群眾狂熱的歡迎。在二月份,當時智利的參議員:阿葉德(Salvador Allende)也宣稱:「古巴革命,不只是你們的……我們所面臨的,是美洲有史以來,最重大的運動。」*1 不久之後,哥倫比亞那被暗殺的民眾領袖的女兒:葛洛麗亞‧蓋探(Gloria Gaitan),也宣稱:「古巴的經驗,是我們美洲(Nuestra America)大解放的開端。」*2  曾於1938年於墨西哥推動石油國有化的總統:卡迪納斯(Lazaro Cardenas),也對古巴表示熱烈的支持。

 

古巴革命最突出的特質,讓它能迴避落入瓜地馬拉同樣命運,而且在19614月擊退豬玀灣反革命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它「造反軍」(the Rebel Army)游擊隊前所未有的軍事勝利;它竟然將巴蒂思塔獨裁者的勢力給擊垮了。也正因如此,這使得馬克思主義者,把這段過程認為是:列寧的武裝勞工革命理論中最佳的教本案例。但那奪取到政權的勢力,並非共產黨或馬克思主義政黨,而是一股廣泛的民主運動。它拼湊式的意識型態,主要是源自古巴及拉丁美洲諸多民眾革命的傳統,以及一些有關社會正義與民族解放的模糊想法。一些古巴的老共產黨員,即使他們在勞工運動及知識界有些基礎,但也因他們早先會去支持巴蒂思塔獨裁政權,多少變得有些妥協。他們當初就曾譴責卡斯楚及游擊隊員,說他們是「小資產階級冒進者」(petty-bourgeois adventurers)。而且得一直到1958年末,在勝利前夕,才轉過來支持這運動。

 

當以卡斯楚為首的革命領導層,從1959年初到1962年,革命後的頭三年間,不顧萬難地開始推動革命:掃除了富有的古巴菁英與地主階級,收回美國佔有的甘蔗大莊園及農場,工業國有化,清除那充斥著巴蒂斯塔支持者的國家機器,與蘇維埃集團簽訂貿易協定,然後宣稱自己是社會主義者。這種作法,難道是像許多美國右翼評論家所說的:是種戴上假面的共產黨領導的陰謀?或如一些自由派所言:這只是普遍民族主義者,在面對那笨拙、不知實情的美國的敵視下,所展開的義憤行動?

 

真相,是更複雜、更有趣的。古巴在二十世紀初,不像當時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它並未爭取到獨立地位。但古巴後來卻發展出一個確切具有民眾與基進特質的強大解放運動。那曾在三十年間(18681898年)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民間游擊隊「曼比斯」(mambises),也著重種族與社會平等,同時具有早熟的反帝、反殖民意識。這也由一位偉大的文人及解放鬥士:馬蒂(Jose Marti),很簡潔地在他1895年最後一封信中說出來:「我到目前所作的一切,以及以後我要做的,其主要的目標,是透過古巴獨立來阻止美利堅合眾國為我們整個美洲添加更多重擔。」*3

 

這種反帝精神,又不斷地重現在往後的鬥爭中:對抗馬卡多獨裁者(Gerardo Machado(1925-33),以及1933年那流產的革命。後者在許多方面而言,也是

1959年革命的先驅。在當時,兇殘的鎮壓加上全球蕭條所帶來的經濟困境,造成百姓的烽火四起:工人佔領糖廠,升起紅旗;學生攻佔總統府;軍隊低階士兵兵變,推翻上層軍官團。一位民間醫學教授:葛拉博士(Dr. Ramon Grau San Martin)所主持的臨時政府,也宣佈許多進步的施政措施,包括農業改革、政府涉入(政府掌控)美國擁有的古巴電力公司、最低薪資、八小時工時制,以及婦女有投票權等。但這個革命政府缺乏有組織的政治勢力的支持。很快地,那與葛拉博士對立的軍方領導:巴蒂斯塔士官(Sergeant Fulgencio Batista),即顯示出他是個願意與美國領事館合作的機會主義者。

 

在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新政府時期,華府也方宣稱「好鄰居政策」(Good Neighbor Policy),也因此不好派遣海軍陸戰隊,但是美國的戰艦就在它外海。哈瓦那感受的壓力日趨增強。於是理所當然地,在19341月,葛拉被巴蒂斯塔顛覆掉。巴蒂斯塔於是成了幕後黑手,在往後二十五年間,人們看見軟弱的傀儡總統,貪腐的民選政府,輪流上台。以及到最後,乾脆是由巴蒂斯塔來赤裸裸地專政。這也造成大多數的古巴人,無論是工人、農民或中產階級,日益覺得挫敗與幻滅。也正是葛拉與他「真正古巴革命黨」(Partido Autentico)同志的失敗,反而造成巴蒂斯塔在195258年的獨裁統治,以及隨後的真正革命。

 

雖然在1950年代初期,那些集結在活動份子/律師:卡斯楚身邊的年輕革命份子,對社會主義理念多少有些瞭解。但他們的知識與政治背景,仍是很多樣、而且是拼貼式的。卡斯楚他本身是「正統黨」(Partido Ortodoho)黨員,這個黨稍早幾年也與「真正革命黨」黨員(Autencosa)分裂,抗議其貪腐及背離1933年的方針。「正統黨」領導戚巴思(Eduardo Chibas),是為極有見識的人,他在1933年,成為學生領袖。而且從19491951年,擁有廣泛的群眾支持。因他在每週的電台廣播中,用強烈的語氣來批判貪腐。他的口號:「榮譽對抗金錢」(Verguenza contra dinero),也重振起道德理想路線;這也是自馬蒂之後,古巴基進路線的支柱。戚巴思於19518月,在他廣播節目中當場用槍自殺。在哀悼他的喪禮中,有很多的群眾示威。但他那「走向民眾」的號召,對「正統黨」黨員,是種啟發。許多黨員,在幾年後,就加入了「七二六運動」。

 

在這個新的革命運動,其意識形態想法源起的關鍵人物是桂特拉斯(Antonio Guiteras)。這位年輕人,在還是哈瓦那大學的研究生時,就已是葛拉短命政權的內政部長。桂特拉斯在1933年那令人興奮的時期,是許多基進政策的主要推手。葛拉被推倒後,他就潛入地下,組織他自己的起義運動「年輕古巴」(Joven Cuba),而且有明顯的社會主義綱領。桂格拉斯,作為一受人擁戴的人物,且作為一個獨立於共產黨的社會主義運動份子,他自然成為某些勢力的眼中釘。於是,順理成章的,他於1935年被殺。

 

桂格拉斯,是拉丁美洲自主的馬克思主義傳統中的一號人物,而這傳統,也與秘魯的卡羅斯(Jose Carlos Mariategui)有關。這個傳統對一些「七二六運動」的重要成員,如哈特(Armando Hart)等,發生重要的影響。它也對一位年輕的阿根廷革命份子:切‧格瓦拉(Ernest “Che” Guevara)的意識形態,產生極大的作用。切‧格瓦拉,於1955年在墨西哥與卡斯楚和他的同志相遇,成為這革命的中堅份子。

 

可是在許多方面,「七二六運動」起義,根本上是受到以下的啟發:一,是那自「曼比斯」、馬蒂、馬賽歐(Antonio Maceo)(他是位在對抗西班牙統治中,解放勢力的混血將軍)等,所延續下來的的古巴民眾革命傳統。二,是一種包含:基進的平等主義,反帝,及農業自給自足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與更大的拉丁美洲傳統,有許多共通之處。此傳統可追溯到波利瓦(Simon Bolivar)整個拉丁美洲統一的夢想;而且他也不信任白佬的擴張路線。

 

這並不表示,在1950年代,古巴革命份子是反共的,或未受到歐洲及國際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理論的影響。但他們大多數,是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以及其他組織,如:托派(Trotskyists)無多大關係。這種沒什麼關聯,以及因此而生的靈活的意識形態與策略,對他們的成功極為關鍵。

 

靠著把民族民眾的傳統,百姓的挫折感,以及對貪腐、鎮壓以及美國鴨霸的氣憤串連起來,這些革命者的成就不只在軍事的勝利,而且也爭取到群眾廣泛的支持與熱情。19591月,出現一股巨大的狂喜與無所不能之感。而這也表現在領導層的宣示中:「革命,不能在一天內完成。但往後,我們會把革命進行到底。往後,也會保證: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這共和國,將會是完全自由的;而且人民,會得到他們應有的。」(卡斯楚,13號)*4「這個革命,就如棕櫚樹般,是古巴特有的。」「許多人還沒有覺察到:在我們國度變化的幅度。」(卡斯楚,224號,)*5 「在195911,我們尚未完結獨立戰爭,馬蒂的革命,才剛開始。」(Raul Catro, 313*6

 

換句話說,毋需想到馬克思、社會主義或階級鬥爭,古巴當時就已很清楚投入到:徹底轉變,與爭取民眾福祉。而它鮮明的意識形態想法,則承傳自全國的革命傳統:卡斯楚於19596月,在捍衛農業改革時,也宣稱:「我們所作的,你們這些在維護巨大利益的先生們請聽好,我們所作的,是要來落實我們的導師:馬蒂的宣示與學說。他說過:祖國,是屬於全民的,而且是為全民謀幸福的。」*7 然後,在19597月,他又引用馬賽歐(Antonio Maceo)的話:「只要仍有任何尚未糾正的不義,革命就會繼續走下去。」*8

 

這些宣示,很快就被證實非屬虛言。在頒布各種新的政策後就立刻行動。而這種種作為,又帶動起更多民眾,來支持這革命領導中心。這個在哈瓦那的新政權,在民眾積極擁護,以及擁有唯一武裝力量下,享有前所未有的行動自由。國內的反對勢力已經癱瘓。沒有任何政黨或組織,能與卡斯楚及「七二六運動」的威望相匹敵。事實上,這運動已成為古巴人民的全國解放運動。

 

在這種環境下,一種先驗的社會主義綱領,只會造成麻煩。這革命的力道,主要是因它具有共識與寬容的特質。因此,後來當它宣稱: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時,那主要也是它對新形勢的省察,一個因辯證過程,而造成的未預期情況。群眾對自決與社會正義強烈的要求,加上古巴大莊園經濟的壟斷性結構,與美國帝國主義直接、且無可避免的敵對等等;在這種情勢下,如果還想來悍衛革命,不讓革命因內部分化及散解而崩潰,那麼自1960年代初之後,社會主義方向,是當時唯一可行之道。有關古巴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在歐康那( James O’Connor) 1970年的著作:「古巴的社會主義緣起」( The Origins of Socialism in Cuba),對它這方面的動態,有很詳細的解析。*9

 

而這解析,也由我於1990年代,在古巴做的一些訪談中,得到證實。一些「七二六運動」的老成員,在我問道,他們的意識形態,由早先武裝鬥爭,到1959 11勝利後的頭兩、三年間,是怎麼轉的?他們也會指出:他們原本是期望民主,反帝國主義,以及促進社會正義。當時是沒有社會主義,更不會有什麼共產主義、或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等想法。而只有到了革命轉型某個階段,他們大多指認是:大約在19601961年年中到年尾,大家才開始覺察到:他們在古巴所開創的,是一種社會主義。在他們的心中,卡斯楚於「豬玀灣攻擊」事件時的著名演說,也證實此點:「 Pues si: somos socialistas(沒錯。我們是社會主義者。)

 

這就我而言,不僅僅是再古巴革命過程中,才會發生的事。這也證實了葛蘭西(Gramsci)的說法:要讓無產階級的意識型態--馬克思主義理論--取得勝利,就得贏得意識形態霸權(hegemony)之戰,而且將之轉為日常的常識。換句話說,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得先與某特定國度的民眾民主傳統傳統相溶合,才有可能稱霸。這也可能是絕大多數共產黨(以及:托派)關鍵的問題:他們以為靠著宣揚抽象的馬列主義,就可實際建立起一群眾革命運動。

 

19591961年間,古巴的革命情操,可與這幾年那些有廣泛根基、草根民主的反全球化與反資本主義運動的意識形態相比擬。革命後的早先幾年,古巴充滿了開創性激情;當時也展現出它許多的特點,像:拒斥任何既有政黨與僵硬教條,相信直接行動,尋求新的、原創的解決方案等等。沒錯,自1962年後,因當時的冷戰形勢,使古巴不得不做結盟,只得採取蘇維埃模式。如此一來,它早先具有的原創性,也就打了折扣。即使是如此,古巴還是多少維持一定的原創與自主。像:那力求開創「社會主義新人類」的「古巴邪說」,以及強調:「道德誘因」等,就是這類的實例。至於古巴持續在支持拉丁美洲與非洲的武裝革命(相對於蘇聯當時的「和平共存」),也是類似的例子。

 

但到1970年代以後,那與「道德誘因」緊密相扣的理想主義發展策略,明顯失敗;再加上在許多國度中的游擊運動,也遭到挫折;古巴只得採取正統蘇維埃式政策。在往後的15年間,這作法,似乎也有一定的成果:高比率的國民生產毛額成長,與穩定的經濟。但到1980年代中期,古巴對蘇聯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度的債務,出現問題。另外,「經濟管理與計畫部」(SDPE)所主導的:那把僵化的官僚式中央極權,與「物質誘因」相結合的作法,也開始破綻百出。*10

 

也正是在問題層出不窮下,古巴於1986年,發動起『整風運動』。卡斯楚也拒絕蘇聯當時在經濟與政治調整上,所提出的「開放」(glasnost)與「新思維」(perestroika)政策。許多人,或會認為古巴仍堅持「史達林式」或「保守式」路線,但事實並非如此。拒絕戈巴契夫的政策,其實是反映出古巴領導者,清楚的瞭解到:由上貫徹到下的自由化,必然會造成走向資本主義道路。它也反映出古巴領導者清楚認定:即使歷經數十年的威權統治,有時甚至會強力鎮壓,但在古巴,它與蘇聯不一樣。它草根群眾的參與,與革命理想,並未完全給摧毀。而且在有遠見的領導群,與民眾動員的結合下,仍可讓社會主義再度發揮活力。

 

除了:古巴革命持續擁有活力外,我們無法找到更妥切的原因,來說明:古巴如何成功地熬過1990年代中期,那幾年異常困頓的「特殊時期」(the Special Period)。物資缺乏與困頓的程度,足以讓任何政府,在幾個月內都會垮台。在那段時期,去古巴拜訪過的人,無不對古巴民眾度過艱難的決心,感到佩服:當時,每天只供電幾小時;缺乏運輸工具,農作物在田裡腐爛,無法送到市場;工人來回徒步六小時,到達工作地點,卻因為缺乏燃料,無事可作;商店的陳列架上,大多是空空蕩蕩的。這些,都發生在一個充滿著對美國消費社會的想象,與各種反革命文宣的國度。當地人也很清楚:柏林圍牆,已經倒塌;而其他東歐國度,也像保齡球瓶般,應聲倒地。但在那段期間,古巴只有在1994年,發生一次較嚴重的示威。有些人因感到絕望,冒險靠著木筏,渡海到對岸的佛羅里達州。但是大部分人,依舊對革命充滿信心。

 

古巴之所以能度過危機,它領導核心,尤其是卡斯楚的承諾與榜樣,具關鍵作用。但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古巴從未拋棄它社會主義方針。相較之下,尼加拉瓜桑定諾政權,在美國極度高壓下,於1980年代末期,不得不採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指導:解除對基本大宗物資價格的管控,並將政府的各種社會服務措施市場化。但古巴,仍維持免費的全民醫療與教育,也持續補助住屋與水電的部份開支。另外,它不但沒有廢止,反而是在採取相關措施前,加強與更多民眾先做民主諮商。這也就說,當以往共產主義的領導人仕,爭先恐後地去擁抱資本主義;而西方許多政府,也不斷地向當地民眾宣揚:除了新自由主義,別無它途的想法時,古巴的領導核心,則展開大規模的諮商過程;在全國各地,分別與八萬多個「工人議會」,一起來討論可解決經濟危機的種種措施。

 

即使古巴一向給視為是個專制國度(在左派眼裡,它算是個福利專制國度),但古巴人總認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社會主義民主。在蘇聯與東歐國度相繼瓦解後,人們會對古巴繼續如此堅持,感到懷疑。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近幾十年來,進步思想界所犯的一個大錯誤,就是去毫不質疑的接受:自由主義的多元治理,是民主唯一的真正方式。但即使是拒絕史達林式威權主義,這也不表示:我們得放棄馬克思主義對於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批判。

 

民主的真諦,也就是:民治,是需要由在地社區出發。由民眾來打點自己社區與工作場所的事務。從這個角度來看,古巴倒是有個活力十足的在地民主制度。在社區會議裡,可直接提名候選人;在數個候選人中,選出那能代表民眾力量的議員;秘密投票。再加上,民意代表有責任(也可被招回)在每半年內,親自參加數次在地會議,向民眾做報告。這些都保障了民眾有一定程度的在地參與及掌控。和許多有完善民主資歷的國度相比,古巴在這方面,更甚一籌。*11

 

當然,在較高的代表層次,仍有一定侷限。在各省與全國民意代表的候選名單上,一個名額,只提名一位候選人。選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接受、或拒絕那位候選人。政策辯論,也會在「勞工議會」等民眾組織的大量參與、討論,以及與國民大會諸委員會的諮商下,來進行,來引入更多民眾的意見。但是,議論的空間,還是得在中央所設定的範圍內。終究是,只要美國持續在想推翻古巴革命,社會主義民主在古巴,要想有完整與自由的發展,就不會有實現的可能。但在西方,資產階級精英也會來操弄那自由主義多元治理,用來防堵任何對資本主義系統嚴重的挑戰。西方國度的選民,在:金融、國防與外交等重大政策的決定上,未必會比古巴選民,具更大的影響力。

 

但如想指出:古巴,在當今世界,仍至關緊要。那麼光是靠:悍衛這國度的社會主義制度,反擊各種烹擊,仍是不足的。這島嶼,在21世紀,能帶給我們有別於過去的新啟示?

 

古巴至少在兩方面,對新的社會主義、或反資本主義潮流的興起,有重大貢獻。首先,是在環境議題方面。這在當初,或只是個救急的必要手段。但到目前,它也轉為國家政策。這是指:古巴曾做出根本的調整,在全國經濟方面,轉向有機農業;而且採用生態永續式農藝。只需幾年時間,古巴在城市農業方面的發展,已成全球的先驅。在任何可耕種的地方,都隔成為一小塊、一小塊的有機菜園。還有各種推動:採用有機農耕,來密集種植各類蔬果的計畫。結果是:哈瓦那有百分之六十的蔬果,都是由市內的農地所提供。*12   這種作法,也受到委內瑞拉與其他國度的青睞。另外,「能源革命」,也轉換那原本中央統一供電的模式。電力,不需再依什麼大型發電廠;而是來自許多在地小型的發電機。供電,不但較有效率;而且在緊急情況下,能隨時做應變。在全國各地,日光燈管,都換成省電型燈泡。而且也在太陽能與風力發電上,做大規模的投資。*13  古巴官員也宣稱:資本主義,與以往社會主義的耗能發展模式,都無法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古巴對於新興潮流的第二個貢獻,在於它目前在支持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與其他拉丁美洲國度,在開創新的社會、經濟發展路線時,所作的鬥爭。一般評論家,通常把焦點放在:委內瑞拉,在提供古巴便宜的石油。但我們也不應低估:古巴在協助委內瑞拉推動「玻利瓦革命」(Bolivarian Revolution)時的各種資助。如果沒有千萬古巴人的鼎力相助,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Chávez),不可能落實他成效卓越的「普及健保任務」(Barrio Adentro health mission),或「魯賓森掃盲任務」(Robinson literacy mission)。同樣地,如果沒有古巴,玻利維亞總統:莫拉維斯(Evo Morales)也不可能,至少短期間,也推動出類似的活動。既然這兩個國度,是處在極兇險的政治形勢中;短期,可真是至關緊要啊。

 

而且,就宏觀政治視角來看,如果沒有古巴,查維斯(以及玻利維亞的莫拉維斯,厄瓜多爾的可瑞亞(Rafael Correa),與巴拉圭的盧果 (Fernando Lugo) )都會更難來得到足夠的威望,來透過國家的撥款與轉型,落實多種民眾政治培力的活動。全球的左派,在政治上是如此的迷失方向;這也只有像查維斯那樣,搞出個完全預料不到的運動,才能有一條可繼續前進的途徑。如果沒有古巴在一些關鍵時刻的開導與支持,查維斯可能早就垮了。所以,沒有古巴,就不會有目前的委內瑞拉。沒有目前的委內瑞拉,也就沒有目前的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尼加拉瓜桑定政權的再度掌權(不論它做的是有多糟)

 

當然,這也不是說:這些國度,沒有古巴,就做不出什麼成績來。但是,如果沒有委內瑞拉的示範實例,沒有古巴的激勵與實質資助,那些有強大的民眾運動,很可能會發展不出適當的策略,來爭取到權力;然後有效的運用這權力,來抗衡新自由主義政策。這也並非在指:委內瑞拉與其他國度,都在一昧地在抄襲古巴模式。這些國度,都很清楚:它們在尋求自身獨立自主的途徑。它們相互、且與古巴之間,會互相觀摩、支持;但也避免重蹈那硬去推一種單一「正統」樣板的覆轍。

 

更何況,古巴人也很明確的表示:他們並不認為古巴的社會主義方式,是份可複製的發展藍圖。古巴所能提供的,只是個活生生的實例,是個証明:相對於「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習以為常的想法;國家,其實不是沒有能力的。它是有可能,來開創與維護一個非資本主義式的另類出路。至於不可能的,則是再去複製那古巴武裝革命的策略。這還得到下一輪的查維斯,與委內瑞拉民眾;他們繼之而來的貢獻,是發展出:一既非全靠武力、也非全依選舉的新策略:把民眾動員,選舉,與軍方支持等,做三結合。

 

當委內瑞拉的「二十一世紀新社會主義」(twenty-first century socialism)的新計畫,與「玻利瓦另類美洲」(the Bolivarian Alternative for the Americas)(ALBA)等,正如火如涂地開展時,古巴也因其在拉丁美洲民眾反帝傳統中,文化與意識形態的啟發,與此再度掛勾。如我們所看到,古巴原本的意識形態,是源自馬蒂,「曼比斯」,以及國際社會主義理論。這也與查維斯的「玻利瓦路線」不謀而合。我們也可指出:在冷戰的時局,革命要想存活,就得與蘇聯結盟;但這也造成古巴社會主義的扭曲發展。但在目前,古巴,一方面,不用再受蘇聯的束縛;另方面,也可接受拉美鄰邦的協助。在這新形勢下,古巴也正重頭找回它的原創性。

 

因此,在目前的脈絡下,古巴現今的改革,不應給視為是(至少也沒必要):往資本主義路線靠攏。反而應看為是:它在採取一更彈性、靈活的「二十一世紀新社會主義」計畫。而這「計畫」,終究也會在委內瑞拉、玻利維亞,以及在其他國度尋找到類似,但不完全相同的表現。這「計畫」,也會基於一共識:在一帝國主義世界中,社會主義,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是完全穩定、安全的;只有靠著民眾的支持與參與,社會主義才能存活與創新。*14  國家,依舊會佔有重要的份量;但它會讓在地草根的開創力,以及讓那過去被譴責為:走資本主義路線的「物質誘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但這一切,仍是基於在認識到:平等,是不能靠政府強制規定而來。至於那保證不再退回到資本主義的良方,是在於民眾集體參與出來的活力十足的文化,而非一昧地官僚式管控。中央政府,現在跟未來,仍具關鍵角色:來提出一完整、一貫的方針,來減少全球資本的入侵,並確保外交、政治,與軍事的防衛力量,來對抗帝國主義。

 

當然,古巴,這些年來也犯下一些錯誤;有些,也不能全怪罪到蘇聯的頭上。最初那工業化衝天的經濟政策,不久就證明是不切實際的。然後,轉為是依靠大規模的蔗糖出口,來累積資本;以便做逐步的多樣化發展。然後,到了1970年,意志掛帥路線,幾乎造成大災難;它根本無法達到:一年,收成一千萬公噸蔗糖的目標。1968年的「革命大躍進」(Great Revolutionary Offensive),導致小型企業在倉促中給國有化;而這不久也造成消費用品與多種服務,嚴重的短缺。在文化政策上,古巴也有嚴重疏失;且飽受批評。但是,讓古巴社會主義,能繼續走下去,主要是因那在他處所罕見的、高漲的民眾參與。再加上它領導層,對攸關民眾之事與需求,持續做出負責的回應。即使是會發初一些嚴重的、往往也可以理解的牢騷,大部分古巴人,仍會覺得:這是他們自己的革命,而非某不相干政黨或國家機器,父權式運作的計畫。如此一來,這個國度,仍在向世人昭示:一個反資本主義的另類發展的主觀、客觀狀況。

 

西方傳媒,一直很熱衷於說明古巴近年來在農業,在工資、獎勵制度,以及在消費電器等方面的改革;而且也將之視為是:古巴朝向資本主義邁進的證據。*15  但是,沒任何證據顯示:古巴在考慮:開放私人大規模的勞動雇傭;它也沒有想來開放私人資本股票交易市場,與類似的資本主義機構。古巴政府,反而是不斷地強調:它會繼續原有免費的義務教育、醫療,與其他社會福利措施。古巴,最近也與許多國度,主要是巴西與歐盟,簽訂新的重要協定。這將有助它來對抗美國的封鎖,卻不至於揚棄它社會主義的目標。

 

最後,成千上萬的古巴人,會去海外一些環境極惡劣的地方,無私的提供醫療與其他服務。這也是古巴仍在繼續社會主義發展的佐證。英國一位退休記者:歐夏耐斯 (Hugh O’Shaughnessy) ,最近寫了篇有關古巴在玻利維亞服務團隊的動人文章。,文章中提到: 瑪利亞.洛杉磯 (María de los Ángeles)。這位古巴醫生,是玻利維亞愛爾鄂圖 El Alto) 眼科醫院的院長。當地海拔四千公尺,生存條件相當惡劣。這名醫生說:「會來這裡的,我想:總是要有愛心才行。」她還繼續說:「我離開古巴,來到瓜地馬拉與玻利維亞後,才知道:什麼是一貧如洗。」*16  當古巴仍繼續做國際團結的工作,它與全球反資本主義運動的關係,也就不言而喻。再加上,古巴諸多團隊,在「玻利瓦另類美洲」(ALBA)國度的服務,也更進一步證明:古巴,與委內瑞拉、玻利維亞,以及其他地方諸多新興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拉丁美洲目前的發展,讓我們看到:另一個世界,真的是有可能實現的。而古巴,在這新世界的開創中,絕對是至關緊要。

 

注釋:

1.   Revolucion (Havana), February 28,1959.  此處與其他由古巴刊物引用的文 

     句,皆由本人翻譯。

2.   Revolucion, April 24,1959. 

3.   Jose Marti, Inside the Monster, Philip S. Foner,ed. ( New York:Monthly   

     Review,1975),3.

4.   Revolucion, January 4,1959.

5.   Revolucuon, February 25,1959.

6.   Revolucion, March 14, 1959.

7.   Revolucion, June 8, 1959.

8.   La Calle (Havana), August 1, 1959.

9.   參考:James O"Connor, The Origins of  Socialism in Cub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0).

10.  這方面最深刻的討論,是:Ken Cole, Cuba (London: Printer,1998), Chapter 3.

11.  有關這個議題,請參考:Arnold August, Democracy in Cuba and the 1997-98

     Elections (Havana: Editorial Jose Marti, 1999), 以及Peter Roman, People's

     Power (Lanham, MD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3).

12.  Simon Butler, " Cuba carries out new land reform,"  Green Left Online, August  

     16, 2008, www.greenleft.org.au/2008/763/39410

13.  " Cuban Agriculture" ( Roberto Perez 一起做訪談) , Fight Racism ! Fight

     Imperialism !  (UK), no. 205 ( October/November  2008) : 10.

14.  參考:Michael A. Lebowitz,  Build It Now ( New York : Monthly Review Press,

     2006) ; D. L. Raby, Democracy and Revolution ( London: Pluto Press, 2006),

     其是第三章.

15.  參考,如: " Cuban workers to get bonuses  for extra effort,"  The Guardian

     (UK), June 13 , 2008.  " Cuba's wage change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a

     return to capitalism, " Helen Yaffe, The Guardian ,June 20, 2008.

16.  Hugh O'Shaughnessy, Misiones cubanas en Bolivia, 4 de abril de 2008.

 

 

* Diana Raby 是英國利物浦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Latin Americcan Studies)高級研究員;也是加拿大吐倫多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她寫了許多有關拉丁美洲的文章,而且也積極投入各種國際團結運動;如:英國的「古巴團結運動」( Cuba Solidarity Campaign),「委內瑞拉資訊中心」( Venezuela Information Centre) 等。她最近出版的一本書:「民主與革命:今日的拉丁美洲與社會主義」(Democracy and Revolution : Latin America and Socialism Today) (London: Pluto Press, 2006),主要也是在指出:在本世紀,委內瑞拉、古巴,以及「玻利瓦另類美洲」的國度,對全球左翼勢力的復興,極為重要。

 

 

* 本文譯自:Diana Raby : Why Cuba Still Matters ?  Monthly Review. January 2009.

感謝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會,提供英文資料。( 2009 2月譯 )

 

 



[1]本文譯自:Diana Raby : Why Cuba Still Matters ?  Monthly Review. January 2009.感謝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會,提供英文資料。( 2009 2月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