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760
期通訊,2021年9月30日。
2021年9月30日古巴通訊760期
內容
古巴作家卡彭鐵爾作品集重現中文世界,《人間王國》首次出版 2021/9/11 1
古巴公布新家庭法草案 為同性婚姻合法化鋪路2021/9/16 4
陳栢青推薦黃崇凱的小說《新寶島》台灣古巴互換2021/9/18 4
國家主席啟程訪古巴 越南批准阿布達拉疫苗2021/9/18 6
古巴宣布 越南採購1000萬劑其國產疫苗2021/9/21(台視) 6
神秘微波在哈瓦那 美國外交官「染疫」:往事與現實2021/9/18(BBC長文) 6
古巴領導人:拜登在聯大會議上的演講「厚顏無恥」2021/9/22 12
古巴作家卡彭鐵爾作品集重現中文世界,《人間王國》首次出版 2021/9/11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10911/39923112.html
絕版已久的多部卡彭鐵爾作品終於重新在中國出版。今年夏天,上海99讀書人推出了「卡彭鐵爾作品集」叢書,首批包括《人間王國》《時間之戰》《光明世紀》三本。9月10日,上海99讀書人在古巴共和國駐上海領事館舉辦了「卡彭鐵爾作品集」贈書儀式。99讀書人總經理黃育海表示,贈書既是向卡彭鐵爾致以崇高的敬意,更是向中古兩國的文化交流和友誼致以崇高的敬意。
阿萊霍·卡彭鐵爾(1904—1980)可能是最不該被遺忘的世界級文豪。哈羅德·布魯姆在《西方正典》中給了卡彭鐵爾至高的評價:「時間可能會證明,卡彭鐵爾的成就超越了同時代一切拉美作家。」我們現在熟知的拉美作家幾乎都對卡彭鐵爾畢恭畢敬。
1927年,卡彭鐵爾因反對當時的古巴獨裁統治而被捕,在短暫的坐牢期間開始寫作第一部長篇小說《埃古-揚巴-奧》。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卡彭鐵爾結束流亡回到國內,成為古巴文學藝術界的領軍人物。他創作的作品包括長篇小說《人間王國》《光明世紀》《消失的足跡》、短篇小說集《時間之戰》以及幾部音樂、文學評論集等。由於他在文學事業上的輝煌成就,他於1975年榮獲墨西哥阿方索·雷耶斯國際獎,1977年獲西班牙塞萬提斯文學獎,1979年獲法國美第奇獎。文學之外,他在歷史、哲學、音樂、建築、繪畫等方面皆有頗高造詣,是一位難得的百科全書式作家。
卡彭鐵爾的代表作《人間王國》發表於1949年,不僅是一部堪稱神奇現實主義「出道即巔峰」的小說,更在理論上為魔幻現實主義奠定了基礎。小說以魔幻現實主義改編了海地民族獨立運動的歷程,通過幾位主人公在革命中的浮沉,揭示了人類如螻蟻般的命運,也解構了人類對於超然於歷史的幻想。表面上,革命創造了全新的世界;事實上,它們卻帶來了全新的壓迫。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主人公甚至想遁入動物世界,卻發現鵝群和蟻族社會的壓迫依舊。所以,這庸庸碌碌的人間王國,和動物世界並無二致;那些想要創造歷史、改變社會的努力,往往只是重蹈覆轍的開始。
略薩認為,《人間王國》是20世紀完成度最高的西班牙語小說。卡彭鐵爾之後,一大批優秀的拉美作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創作了無數名作:《佩德羅·巴拉莫》(1955)、《跳房子》(1963)、《百年孤獨》(1967)、《酒吧長談》(1969)……卡彭鐵爾實實在在地引領了一個時代。
《人間王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自序。卡彭鐵爾在這裏第一次提出「神奇現實主義」,為整個拉丁美洲文學界擺脫歐美、回歸本土、追根溯源確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因此被視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可以說,沒有卡彭鐵爾的這本書,就不會有人們熟悉的馬爾克斯、富恩特斯、魯爾福等人。
由於版權等原因,36年過去了,這本不該被遺忘的著作卻絕版已久。《人間王國》的中譯者盛力說,不少學者、作家、學生都找過她,只想拜讀這篇小說,可她自己都找不出樣書了。
《光明世紀》也是卡彭鐵爾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橫跨加勒比海地區幾十年的歷史,以哈瓦那三姐弟的視角,講述了法國政治投機者維克托·於格在加勒比和歐洲地區的經歷。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就連加勒比海上那些零星的島嶼也不能置身事外。各種革命的浪潮從歐洲席捲而來,加勒比人忽而往左,忽而往右,有的無所適從,有的趁機牟利。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連他們當初追隨革命的熱情也漸漸黯淡,就像法國的革命也被拿破崙竊取了果實。維克托·於格歷經大風大浪,終因沒有堅定的信念而讓他的故事草草收場。不過,理想的火花仍在那對姐弟身上閃耀。在故事結尾,卡彭鐵爾暗示,這位姐姐正是德拉克洛瓦名畫《自由引導人民》上的女主人公,人類對於偉大藝術和崇高精神的追求永不止步。
短篇小說集《時間之戰》則包含了《先鋒派》《時間之戰》《其他故事》三輯共十則短篇小說。第一輯《先鋒派》是作者的三部早期作品,其中第一篇《學生》是未完成稿。第二輯《時間之戰》是作者短篇小說創作的巔峰,用事實和虛構穿插交替,利用奇異的想像和豐富且詩化的意象,完成了三則瑰麗的藝術品,既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時間的主題,也探索了敘事的可能性,其超現實的格調常常恍若達利的畫作。第三輯《其他故事》也具有鮮明的卡彭鐵爾風格,無論是瘟疫、逃奴、聖經故事還是政治事件,都能在卡彭鐵爾的筆下化成精妙的文學故事。
古巴公布新家庭法草案 為同性婚姻合法化鋪路2021/9/16
(中央社哈瓦那15日綜合外電報導)古巴今天公布一項令人期待已久的新家庭法草案,未來一旦立法通過,將為同性婚姻開啟一扇大門。而LGBT團體為此喝采的同時,也對此法是否能實際施行抱持審慎態度。
新草案將婚姻定義為不限性別的「兩人自願結合」,而反對現行規定的「一男一女結合」。
不過,這項草案仍須廣徵社會意見、經過辯論,之後修正草案內容將民意納入,再進行公民投票。
然而,相關人權組織擔心宗教團體反彈與傳統性別歧視文化的影響,認為政府不應將基本人權議題交付公投;政府則說,當局想要建立一種改革,而不是強制接受改變。
古巴自1959年左派革命後,早年將同性戀者送入勞改營矯正;到了2000和2010年代,在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權方面才有了長足進展,不過,性別歧視情況仍普遍存在。
古巴目前已實施法令,讓民眾可自由進行性別重置手術,並禁止工作場所性別歧視;也開始舉行年度反恐同大遊行。
儘管如此,許多LGBT團體成員表示,他們對於古巴近年改革腳步遲緩感到挫折,與此同時,多個拉丁美洲國家已朝批准同性婚姻邁進。(譯者:紀錦玲/核稿:劉文瑜)1100916
古巴發布決議 規範加密貨幣商業交易2021/09/16
(原標題)古巴央行發布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決議,規範某些加密貨幣在商業交易中的使用2021/09/16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6039
9月16日由古巴中央銀行(BCC)發布的2021年第215號決議自周三起在古巴生效,該決議規範了某些虛擬資產或加密貨幣在商業交易中的使用。該決議還規定了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在古巴境內/境外開展金融相關業務的許可。為此,該決議將可以以數字方式交易或轉移並用於支付或投資的數字價值表示設定為虛擬資產。它還表示,即使這些虛擬資產和提供商在銀行和金融系統之外運作,其管理也涉及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風險。該決議還補充說,鑒於在此類網路中註冊的用戶和因使用而產生的交易過於匿名,這種程序還意味著被用於資助犯罪活動的風險。(Prensa Latina)
陳栢青推薦黃崇凱的小說《新寶島》台灣古巴互換2021/9/18
(原標題)【書評‧小說】陳栢青/新一國之小說,所以興一國之民2021/9/18
2021-09-18 01:20 聯合報 / 陳栢青原住民
《新寶島》書影。(圖/春山提供)
推薦書:黃崇凱《新寶島》(春山出版)
書中有書,《新寶島》是書尾聲,在台灣/古巴的人民全民大交換的時空背景下,又來了一篇〈中國夢〉,寫中國和美國人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跟對方對調了。接著自我揭露這只是一本小說《新大陸》的內容,甚至來篇書評,並讓這些個交換去了古巴的台灣人們舉辦了讀書會,煞有其事根據該書內容評論。
什麼都沒有發生,或者,已經發生完了。所以你看不到你以為你想看到的──大交換發生之戲劇性震顫,以及試圖解謎──這些似乎更符合類型文學之需求,或你想像中的「故事」。而我們的小說家偏讓筆下這些角色開讀書會,你來我往討論《新大陸》情節,條列大綱並解釋這些安排的用途,簡直就像看一年份聯副周末書評合刊一樣。
小說家為何要這麼做?首先,小說家在此不避諱暴露:小說作為一個裝置,或稱之為舞台。一切都是演的。是被製作出來的。《新寶島》首先搭建的是舞台,露出內裡鋼筋,玩盡了形式,書裡頭還有書,小說裡還有小說。台灣古巴交換完再讓中國美國交換。他大方把「交換」這個動作所能玩的種種連連看線條都露給你看,形式也是內容的一部分,那其實是首與體的翻轉,不如說,體就是首。
也是這點,讓2021年對台灣文學而言變得很重要,《新寶島》暴露小說的關節──是一本書寫裝置的拼接組合說明書、把他的內裡縫線給你看,同一年還有小說家伊格言《零度分離》出版,小說中收錄多數篇章也是把場景、情節描述放到最簡,有時僅用對話就把小說的骨幹──你所謂的故事大綱給交代完了。他們有一種「新」,那個「新」一方面是基於對舊的承繼──上個世紀八○年代台灣興起拉美小說浪潮,《新寶島》是來自未來的回聲(《零度分離》可能也是),但如果當年大夥兒還討論拉美小說浪潮帶來的技法,《新寶島》可能更直接繼承,你以為的魔幻/科幻,都是現實的,而所有現實的,終歸是政治的。
另一方面,這個「新」也是對當下市場需求扭頭發出哼一聲的氣魄。我想指出一點是,如果你知道這些個橋段情節怎麼安排(你瞧《新寶島》讀書會的人都說得出來),可以有效達到目的(動人的、讓更多群眾閱讀的、賺取眼淚或憤怒的),你為何不去做呢?「你為何不演一下呢?」這個「不做」本身,也許是文學本來的意思,此刻如果還有所謂「純」文學,那個純,正在於敢於不做——小說正是容許去做「不做」的裝置。
所以,在這個「不做」裡,那他要做什麼?
在這本《新寶島》中,總統是原住民,他熱愛寫書評。上個世紀八○年代,拉美文學風潮中的張大春因為看到貼在牆壁上蔣介石總統文告寫下〈四喜憂國〉,新世紀二○年代,為什麼總統不寫文告改寫書評了?或問,為什麼小說家不說(你以為是故事的那種)故事了?
從這裡去討論所謂的「交換」,我想,《新寶島》的核心也許是交換,但他的技術卻全在於「折射」。文告──書評作為一種折射,恰如小說中出現一篇〈中國夢〉讓大夥兒似模似樣討論,你以為他們要討論的是「交換」,但這個「他們」,卻是奠基於「台灣和古巴人們交換」的「他們」,現實已經在小說這個裝置中被換過來了,更深了一層,你必須要在「台灣和古巴人民已經交換」的前置下討論「被交換的中國和美國人民」,透過小說裝置製造「折射」,利用形式,此刻我們現實的諸般微光反而像是進入鑽石孔面般反覆映射,有些東西被放大了,有些被變形了,正因為小說這個裝置設計得好,現在才是討論議題的時候:地緣政治、國與國關係、感覺結構、族群、國族時間中的債與償……
《新寶島》讓小說變新了。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黃崇凱新一國之小說,還要興一國之民。
ofile, Ai Weiwei.
Five Myths About Cuba, Ada Ferrer, Washington Post
This article written by Ada Ferrer, author of “Cuba: An American History” and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tudies at New York University, debunks myths and misconceptions about Cuba and the history of U.S.-Cuba relations. Specifically, she explains that the true nature of the Cuban revolution was not communist, that the U.S. and Cuba had a difficult relationship before the Revolution, and that Cuban Americans in Miami come from a variety of backgrounds and migratory waves. The article also counters the idea that the island is “frozen in time” and argues that the embargo, while a failed policy, is “neither the explanation for Cuban government failures nor a path to regime change or democracy.”
It is Time to Stop Playing Jenga with US Foreign Policy, Aaron Schneider and Arturo Lopez-Levy, Al Jazeera
This opinion piece compares U.S. foreign policy to a game of Jenga in which one person loses but nobody wins. The authors argue that U.S. foreign policy has a legacy of prioritizing short-term bias over the “long-term benefits of a consistent policy of engagement and diplomacy,” citing Afghanistan, Iraq, Vietnam, Cuba, Haiti, and Nicaragua as examples of failed, Jenga-like U.S. foreign policy endeavors.
Bachelet’s Unjustified Silence on Cuba (Spanish), Elroy Viera Cañive, El Toque
This opinion piece written by Elroy Viera Cañive, a Cuban journalist and the legal director for Colectivo+Voces, criticizes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Michelle Bachelet, for not including or mentioning Cuba in her annual report to the Human Rights Council.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ba and various orga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human rights in Cuba. Colectivo+Voces is a collective of actors in Cuban civil society working to empower Cubans through communication tools such as the independent Cuban news source El Toque.
國家主席啟程訪古巴 越南批准阿布達拉疫苗2021/9/18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11688
楊明娟採訪
越南正在對抗最嚴重的COVID-19疫情。阿布達拉成為越南批准使用的第八個COVID-19疫苗。
越南的COVID-19疫苗接種率是區域國家中最低的,9,800萬人口中,只有6.3%已接種兩劑疫苗。
在越南宣布批准使用阿布達拉疫苗前數小時,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剛啟程前往哈瓦那進行正式訪問。
越南在4月底爆發由Delta變異病毒導致的最新一波嚴重COVID-19疫情,至今累計確診達66萬7,650例,染疫死亡1萬6,637人。
越南政府在聲明中指出,基於對抗COVID-19的急迫性,衛生部已批准使用阿布達拉疫苗。
越南衛生部在上個月表示,古巴將提供大量阿布達拉疫苗,並在年底前把生產技術移轉給越南。
目前全球只剩下5個國家是由共產黨統治,分別是越南、古巴、中國、寮國以及北韓。
越南在今年7月曾呼籲美國,停止對古巴的敵對政策,並解除長期的貿易禁運制裁。
古巴宣布 越南採購1000萬劑其國產疫苗2021/9/21(台視)
古巴新冠疫苗研發有成,不僅在國內實施大規模接種,20日還宣布,將賣給越南1000萬劑「阿卜杜拉」國產疫苗。趁著國家主席阮春福上週訪問古巴,雙方當面敲定500萬劑疫苗採購協議,根據古巴媒體報導,雖然協議內容初步只有500萬劑,但越南實際上已經授權採購1000萬劑。
18日越南成為古巴以外,全球第一個批准「阿卜杜拉」緊急使用授權的國家,而古巴宣稱這款疫苗,保護力超過九成,不過尚未經過國際科學同儕審查,目前也還在尋求世界衛生組織(WHO)批准。國際中心/陳韋仁 編撰 責任編輯/洪翌修
神秘微波在哈瓦那 美國外交官「染疫」:往事與現實2021/9/18(BBC長文)
(原標題)美國特工外交官中招 哈瓦那綜合症與神秘微波的往事與現實2021/9/18
戈登·科拉雷(Gordon Corera)BBC安全事務記者
「哈瓦那綜合症」——一種襲擊了美國外交官和特工的神秘疾病。醫生、科學家、情報人員和政府官員都在試圖找出原因。有人稱之為戰爭行為,還有一些人則懷疑是不是某種新的秘密監視形式、甚至還有部分人認為它可能完全是心理作怪。
那麼,這種疾病究竟誰是始作俑者?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病症的出現往往從某種聲音開始,但這又是一種難以形容的聲音: 「嗡嗡聲」、「金屬摩擦聲」、「刺耳的尖叫聲」,是人們能說出的最貼切的描述。
有一名婦女說,她聽到低沉的嗡嗡聲,感受到整個頭都被強力擠壓;另一名婦女感覺到的是一陣疼痛。那些沒有聽到聲音的人,感覺到炙熱或壓力。但是對於那些聽到聲音的人來說,捂住耳朵也擺脫不了困擾。得過這種綜合症的人在幾個月的時間裏都感到頭暈和疲倦。
哈瓦那綜合症2016年首次在古巴出現。 第一批病例全是中情局官員,這意味著病例必須保密不能公開。但是,消息最後還是傳了出來,焦慮情緒越傳越廣。26名中情局特工和他們的家屬報告了各種各樣的症狀。有小道消息說,中情局有人認為這些患者都瘋了, 「腦子有問題」。
五年過去了,現在報告的病例數以百計,而且,英國廣播公司(BBC)得知,這些病例在全世界各大洲都有,對美國在海外的行動能力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影響。
美國CIA間諜正在被俄羅斯「秘密武器」攻擊嗎?
美駐華外交官疑似腦損傷 稱醫學指徵與「聲波攻擊」類似
疑似「聲波襲擊」再引美國憂慮 或撤離數名外交人員
冷戰回聲:科技諜報、經濟戰與蘇聯解體
搞清楚真相現在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任務之一,有官員將此問題稱為他們所面臨的情報工作的最艱巨難題。
要找出確鑿的證據一直難有定論,各種理論彼此對立爭論不休。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另一些人認為這是一種秘密武器。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微波是最可能的罪魁禍首。
美國與古巴自2015年恢復外交關係,哈瓦那綜合症與2016年出現。
2015年,美國和古巴對立幾十年後恢復了外交關係。但在兩年時間裏,哈瓦那綜合症的出現幾乎使美國在古巴的大使館關門:工作人員因身體健康出現的問題而被撤走。
起初,人們猜測古巴政府或反對改善美古關係的強硬派可能是肇事者,是他們部署了某種聲波武器。古巴的安全部門畢竟對美國派來大批人員感到緊張,因此對首都嚴加控制。
隨著病例在世界各地出現,這一將原因歸咎於古巴的理論慢慢淡了下來。
但是最近,另一種理論的可能性正在慢慢成型,這種理論的根源來自冷戰的黑暗角落,在那裏科學、醫學、間諜和地緣政治相互對撞。
微波試驗
當伊利諾伊大學的教授詹姆士·林(James Lin)看到有關哈瓦那綜合症神秘聲音的第一批報道時,他立即懷疑是微波造成的。他的判斷不僅來自多年的理論研究,而且是基於第一手經驗。幾十年前,他曾親耳聽到這種聲音。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雷達問世以來,一直有報告稱,當雷達開啟並向天空發射微波時,雷達附近的人就能聽到一些聲音,但這些聲音並不是當地發出的噪音。1961年,艾倫·弗雷博士(Allen Frey)的一篇論文認為,這些聲音是由微波與神經系統相互作用造成的,從而產生了「弗雷效應」一詞。但是聲音產生的確切原因以及影響至今仍然不清楚。
20世紀70年代,林教授曾在華盛頓大學著手進行過實驗。 小房間裏,牆上襯放著吸音材料,他坐在房中間的椅子上,一根天線對凖他的後腦勺。他的手裏拿著一個燈開關。房間外,同事通過天線不規律地隨意發送微波脈衝。如果林教授聽到聲音,他就按一下開關。
單一的脈衝聽起來像拉一下拉鏈或打一個響指。一系列的脈衝就像鳥叫。它們是在他的頭腦中產生的,而不是來自外部的聲波。 林教授認為,能量被腦組織吸收,並轉化為在頭內移動的壓力波,被大腦解讀為聲音。這種情況發生在大功率微波以脈衝形式傳輸時,而不是低功率連續形式的現代微波爐或其他設備。
林教授回憶說,他試驗時特別小心不要把微波調得太高。他向BBC記者說:「我不想讓我的大腦受損。」
1978年,他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對這種現象感興趣的人,並收到了一份特別的邀請,去與其他正在進行同類試驗的科學家們一起討論他的最新論文。
冷戰時期,科學也是超級大國激烈競爭的焦點。像精神控制這樣的領域也是大國彼此擔心對方領先並曾加以探索的方面,微波包括在內。
1970年代,就曾有關於微波與人體大腦的試驗。
林教授在莫斯科附近普什奇諾鎮的一個科學研究中心看到了蘇聯的方法。林教授回憶說:他們有一個非常精密 、設備非常完善的實驗室。但是蘇聯的實驗比他自己的實驗更粗糙。實驗對象坐在一桶鹽份很高的海水中,頭伸出水面。微波就對凖試驗對象的大腦。蘇聯科學家們認為微波與神經系統相互作用,並想詢問林教授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美國間諜對蘇聯的研究進行了密切跟蹤。英國廣播公司(BBC)查到的美國國防情報局1976年的一份報告說,雖然找不到共產同盟國有微波武器的證據,但卻了解到相關實驗在進行中,其中包括將微波脈衝對凖青蛙的聲帶部位,直到青蛙心臟停止跳動。
報告還透露,美國擔心蘇聯的微波可能被用來損害大腦功能或誘發聲音以達到心理效果。「他們的內部聲音感知研究有很大的潛力,可以發展成武器迷惑或擾亂軍事或外交人員的行為模式。」
美國人的興趣超出了防禦性質。林教授偶爾會不經意地看到美國在同一領域的秘密武器工作的相關信息。
林教授在莫斯科外的普什奇諾鎮時,不遠處的另一群美國人擔心他們被微波擊中,而他們自己的政府卻掩蓋了事實真相。
「莫斯科信號」
在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裏,位於莫斯科的10層樓高的美國大使館籠罩在一束廣泛的、看不見的低能量微波中。 它被稱為「莫斯科信號」。但多年時間裏,大多數在這幢樓裏工作的人對此卻一無所知。
該波束來自附近蘇聯公寓陽台上的天線,並投射在美國使館大樓的高層,那裏有大使的辦公室,較機密敏感的工作都在那裏進行。20世紀50年代這波束首次被發現到,後來還從使館10樓的一個房間被監測到。
1970年代曾是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二號人物的傑克·馬特洛克(Jack Matlock)解釋說:「我們試圖弄清楚這波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1974年,新大使沃爾特-斯托伊塞爾(Walter Stoessel)走馬上任,他要求使館內所有人都被告知這一情況,否則他就辭職。
馬特洛克回憶說:「這造成了人心惶惶。使館工作人員如果有孩子在地下室托兒所的更是擔心。但美國國務院把此事盡量淡化處理。 」
之後,斯托伊塞爾大使本人生病了,症狀之一是眼睛出血。在現在已經解密的1975年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給蘇聯駐華盛頓大使的電話中,他把斯托伊塞爾的病與微波聯繫起來,表示「我們正在努力不讓這件事鬧得人盡皆知」。
斯托伊塞爾死於白血病,終年66歲。他的女兒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他決定盡職盡責,而不是大驚小怪。」
從1976年開始,美國使館大樓安裝了保護屏幕。但許多外交官感到憤怒,認為國務院先是秘而不宣,接著又拒絶承認任何可能造成的健康影響。幾十年後出現的哈瓦那綜合症彷彿當年健康隱憂說法的回聲。
莫斯科信號有什麼用途?馬特洛克說:「我非常確定,蘇聯人並不是要搞破壞,而是有其他意圖。」他們在監視技術方面領先於美國,有一種說法是他們將微波從窗戶上反射出來捕捉屋內的談話內容,另一種說法是他們在激活隱藏在建築物內安裝的監聽設備,或通過微波擊中美國的電子設備來捕捉信息。蘇聯人曾告訴馬特洛克,光束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干擾大使館屋頂上用於攔截莫斯科範圍蘇聯通訊的美國設備。
這就是監視和反監視的世界。這個世界如此機密,甚至在大使館和政府內部也只有少數人知道全部的情況。
有一種理論是,哈瓦那是用一種更有針對性的方法,用更高功率的定向微波進行某種監視。一位前英國情報官員告訴BBC,微波可以用來「照亮」電子設備,以提取信號或識別和跟蹤它們。其他人猜測,某個設備(甚至可能是美國自己的設備)或許因為設計不當或發生故障,而在一些人身上引起了生理反應。然而,美國官員告訴BBC,沒有識別或者找到任何設備。
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哈瓦那綜合症開始蔓延到古巴之外。
美國廣州領事館
2017年12月,馬克·珀利梅洛波洛斯(Marc Polymeropolous)在莫斯科一家酒店房間裏突然醒來。作為中央情報局的高級官員,他是來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的情報官員。「我耳朵裏嗡嗡響,感覺天旋地轉。我覺得我想吐,站不起來。」
他向BBC記者表示:「那種感覺非常可怕。」 那是在哈瓦那第一批病例出現一年後,但中央情報局的醫務部門告訴他,他的症狀與古巴出現的病例不一樣。就此,他開始了漫長的治療過程與病症搏鬥。但劇烈的頭痛一直沒有緩解 ,2019年夏天,他被迫退休。
珀利梅洛波洛斯最初認為他是被某種「調得過高」的技術監控工具擊中了。他說,當中情局出現更多病例,而且所有人都涉及到與俄羅斯相關的工作時,他開始相信自己成了某種武器對凖的目標。
接著在中國出現了情況,包括2018年初美國在廣州的領事館。
一些在中國受影響的人聯繫了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教授比翠絲·寇洛姆(Beatrice Golomb),她長期研究微波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其他無法解釋的疾病。她告訴BBC,她在2018年1月寫信給國務院的醫療團隊,詳細敘述了她認為微波是造成問題的原因。她從美國國務院收到的回復不置可否:「這些讀起來都挺有意思的」。
寇洛姆教授說,在廣州領事館的工作人員家屬用市面上買來的儀器記錄到了高濃度的輻射。「讀數高到超出了儀器上設定的最高水平。」但她說,美國國務院告訴這些員工,他們自己進行的這些測量是機密。
早期的調查受到一系列問題的困擾:沒有收集到連貫的數據;美國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未能相互溝通,內部醫療小組的懷疑態度造成了關係緊張。
在來自中國的九個病例中,只有一個被國務院初步確定基本符合哈瓦那綜合症的病症標凖。 這讓其他出現症狀的人感到憤怒,覺得他們好像是被人指責在編造事實。他們開始了一場維權行動爭取平等對待,至今這場鬥爭仍在繼續。
「21世紀的戰場」
隨著挫折感與日俱增,一些受影響的人求助於馬克·扎伊德(Mark Zaid)——一位專門處理國家安全案件的律師。他現在受理了大約二十多名政府人員提出的案件,他們中一半來自情報部門。
扎伊德代理的這些人是在很多不同的地點身體受到影響的,所以他認為:「這不是哈瓦那綜合症。這個名字本身就叫錯了。根據我所看到的證據,美國政府可能從1960年代末就已經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自2013年開始,扎伊德就是美國國家安全局一名僱員的代表律師,這位僱員認為他們是在1996年受傷的,而地點至今仍然保密。
扎伊德質疑美國政府為什麼這麼不願意承認問題存在的時間線其實更久遠。他說,一種可能性是,這可能會打開潘多拉盒子,暴露多年來一直被忽視的各種事件。另一個可能性是,美國也利用了微波,甚至可能自己還部署了微波,而且還要保密。
美國對利用微波作為武器的興趣可以上溯到冷戰結束後。有報道稱,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空軍有一個代號為「你好Hello」的項目,研究微波是否能在人的頭腦中產生令人不安聲音;還有一個名為 「再見Goodbye」的項目,測試微波用於控制人群的效果;還有一個代號為「晚安Goodnight」的項目,研究微波是否能被用來殺人。十年前的報道顯示,這些試驗並沒有證明是成功的。
但在軍事和安全領域,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研究人的心神狀態及其如何處理人們的頭腦。
美國國防部顧問、喬治敦大學神經學和生物化學教授詹姆斯·喬達諾(James Giordano)被要求研究最初出現的哈瓦那病例,他說:「大腦現在被視為21世紀的戰場。腦科學研究遍及全世界,它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被稱為是西方獨領風騷的領域。」
他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增強大腦功能或者破壞大腦功能的研究都有,但這個領域既缺乏透明度也缺乏監管規則。
他說,中國和俄羅斯一直在從事微波研究,並提升了把微波用作工業和商業用途工具的可能性,例如測試微波對材料的影響等,這些都可能重新找到利用價值。 但他也想知道答案的一個問題是,擾亂人心和散佈恐懼是否也是研究的目的。
這種技術可能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甚至已經被人選擇性地使用過。但總而言之,在古巴出現了某些變化,使這種技術引起了注意。
在哈瓦那綜合症病例出現時,比爾·埃瓦尼納(Bill Evanina)是一名高級情報官員,並於今年卸任美國反間諜和安全中心的負責人。他對哈瓦那發生的事情沒有什麼懷疑。
他在接受BBC的採訪時說:「它是一種進攻性武器嗎?我相信是。」
他認為微波可能在最近的軍事衝突中被部署過,但他指出了一些具體的情況來解釋某種變化。
古巴距離佛羅里達州海岸90英里,長期以來一直是通過攔截通信收集 「信號情報 」的理想場所。 在冷戰期間,它是蘇聯一個主要監聽站的所在地。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4年訪問古巴時,有報道稱這個監聽站被重新啟用。據一個消息來源稱,中國近年來也建立了兩個站點,而俄羅斯人又派來了30名情報人員。
但從2015年開始,美國回到了古巴。憑借其新開設的大使館和不斷增加的駐古巴人員,美國剛剛開始在古巴站穩腳跟,收集情報、反擊俄羅斯和中國的間諜。有人回憶說:「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地面戰鬥。」
然後奇怪的聲音就開始響起了。
埃瓦尼納問:「關閉哈瓦那的美國大使館,誰能從中獲得最大好處?如果俄羅斯政府正在加強和宣傳他們在古巴的情報收集,那麼對他們來說美國在古巴的存在可能不是好事。」
俄羅斯多次駁斥了與哈瓦那綜合症有關聯的指稱,也否認有「定向微波武器」的指控。俄羅斯外交部說:「這些都是搬弄是非,毫無根據、純屬癔想的揣測,不是什麼正經事情,不值得發表評論。」
還有人對哈瓦那綜合症是不是真的存都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古巴獨一無二的情況就很能說明問題。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學教授羅伯特·W·巴洛(Robert W Baloh)長期研究無法解釋的健康症狀。當他看到哈瓦那綜合症的報告時,他斷定它們是一種群體性心因性疾病。他把這比作人們在被告知吃了有毒食物時感到的不適,即使食物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也會有很大的精神作用,就像安慰劑效應的反面。
他說:「當你看到群體性心因性疾病時,通常已經存在一些造成緊張的潛在問題。在古巴出現的情況,大使館的大量僱員,特別是首先受到影響的中情局特工,肯定處於一種心理極為緊張的狀況。」
在他看來,像腦霧和頭暈這樣的日常症狀被患者、媒體和健康專家重新規劃為綜合症。他說:「這些症狀和其他症狀一樣是真實的。」
他認為,隨著報道的傳播,特別是在一個封閉的社區內,每個人會變得高度警覺和恐懼。 他認為,這樣一來其他在國外工作的美國官員中這種緊張情緒會變得具有傳染性。
但仍然有許多無法解釋的因素。為什麼加拿大外交官在哈瓦那也出現了症狀?他們是在附近美國人成為攻擊目標時被連帶受害的嗎?為什麼沒有英國官員出現同樣的症狀?
律師扎伊德問道:「俄羅斯人近年來確實試圖用放射性材料在英國本土殺人,但為什麼英國沒有古巴綜合症?」
前美國情報官員埃瓦尼納對這個問題的回應是:「我會暫時不提英國還沒有人出現任何症狀的說法」。 他說,美國現在正與盟國分享綜合症的具體細節,以發現病例。
另外還有的情況可能並無關聯。一位前官員說:「我們在中東有一群軍人,他們聲稱受到了這種攻擊,結果他們是食物中毒。」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2021年5月,美國駐古巴哈瓦那大使館
律師扎伊德認為,「我們需要甄別真偽」。他說,公眾當中一些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也找到他聲稱自己遭受了微波攻擊。據一位前官員估計,美國正式報告的大約一半案例可能與對手的攻擊有關。其他人說真正受影響的人數可能更少。
美國國家科學院2020年12月的一份報告標誌著一個關鍵時刻。專家小組從科學家和臨牀醫生以及八名受害者那裏獲得了證據。擔任小組主席的斯坦福大學大衛·若爾曼(David Relman)教授回憶說:「整個過程像電影裏的故事一樣。」
「他們中的一些人因為害怕有人對他們採取更多地行動,實際上處於躲著不見人的狀態,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來確保他們的安全。」
小組研究了他們的心理和其他原因,但得出的結論是,部分病例的原因最有可能與直接對凖他們的、高能量、脈衝式微波有關。林教授也向小組提供了證據,這個結論也與他的看法基本相同。
儘管美國國務院贊助了這項研究,但仍然認為這個結論只是一個合理的假設,官員們說他們沒有找到進一步的證據來佐證這樣的結論。
拜登政府已經表明正在認真處理這個問題。中情局和國務院官員得到了如何應對事件的建議,包括如果有人覺得自己中招了,就從某地調走。美國國務院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以支持工作人員處理所謂的「無法解釋的健康事件」。以前試圖按照是否符合特定標凖對病例進行分類的做法已經被放棄不用了。但是如果沒有給病例定性,統計也就會更難。
今年,一波新的病例出現了,受影響的包括柏林和維也納的一個人數更多的群體。8月,美國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的越南之行被推遲了三個小時,因為據說在河內的大使館有了一個病例。外交官們現在都憂心忡忡,在與家人一起接受外派任務之前都會提出相關的問題。
前中情局官員珀利梅洛波洛斯今年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治療,他說:「如果我們覺得俄羅斯人會對出差在外的情報人員下手,這會嚴重分散我們的工作注意力。這樣會影響我們的行動範圍。」
中央情報局已任命追捕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一名資深情報人員領導特別工作組,調查神秘聲波在世界多地襲擊美國情報人員和外交官的事件。
血液中的標記
要指責其他國家在做傷害美國官員的事不是口頭說說就能定罪的,而是需要提供確鑿的證據。
前中情局官員珀利梅洛波洛斯說:「這等同於戰爭行為。要定罪需要符合很高的評判標凖。決策者們將要求相關部門提供確鑿的證據,而官員們說,到目前為止,仍然缺乏這種證據。 」
五年過去了,一些美國官員說,除了哈瓦那綜合症開始的那段時間,幾乎就再沒有更多的信息。但有些人不同意。他們說,現在微波的證據即使還不夠下結論,但也更加充分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了解到,隨著第一次有了更系統地收集證據和分析,新的證據正在顯現。今年的一些病例顯示血液中存在特定的標記,表明腦部受到損傷。這些標記在幾天后就會消失,而以前的病例中由於時間太久遠而無法找到它們。但是現在,人們在報告症狀後很快就被檢查,這些標記第一次被看到了。
有關哈瓦那綜合症的辯論仍然各有說法沒有答案,而且即便有答案也可能會相當複雜。可能會有一個真實案例的核心點,其他案例則被折算在綜合症範圍之內。
官員們提出的一種可能性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在變化,意圖也在變化,或許現在的目的只是要讓美國杯弓蛇影。還有人擔心,一個國家可能會趁機利用另一個國家的活動。
若爾曼教授認為,「我們喜歡給診斷貼上一個簡單的標籤,但有時這很難做到。而當我們做不到時,必須非常小心,不能簡單地舉手放棄走人了事。」
哈瓦那綜合症本身的神秘可能正是它真正的威力。它散發出來的模棱兩可和恐懼起到了放大複製效果,使越來越多的人懷疑他們是否中了招,也使間諜和外交官在海外展開活動更加困難。
因此,哈瓦那綜合症即便在開始時是一個很小範圍的事件,現在可能已經延伸出來自己的生命力。
中國第五批援助物資 運抵哈瓦那2021/9/18
(原標題)中國政府援助古巴新一批醫療物資運抵哈瓦那
新華社哈瓦那9月18日電(記者林朝暉)中國政府援助古巴的醫用脫脂棉18日運抵古巴首都哈瓦那。這是中國政府在對古巴抗疫物資、食藥品和醫療用品緊急援助項下向古方提供的第五批物資。
自7月底以來,在該緊急援助項下,中方已向古巴提供包括呼吸機、制氧機、抗原檢測試劑、個人防護設備、醫用耗材和藥品等在內的多批物資。中國政府援助的其他醫療和民生物資還將陸續分批運抵古巴。
古巴外貿外資部、駐華使館、與各國人民友好協會、共產主義青年聯盟等發佈或轉發推文表示感謝。
古巴領導人:拜登在聯大會議上的演講「厚顏無恥」2021/9/22
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導 據埃菲社哈瓦那9月21日報導,古巴國家主席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指責美國總統拜登21日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厚顏無恥」,並且威脅古巴和委內瑞拉。
據報導,計劃在本周四通過視頻發表聯大講話的迪亞斯-卡內爾在推特上發文說,「美國逃離了其軍隊在20年的時間里幫助製造的阿富汗泥潭,拜登在他厚顏無恥的講話中,試圖以威脅古巴和委內瑞拉來洗刷失敗的恥辱。它有什麼資格?」「拜登說他不想發起新冷戰,但卻隨意侮辱委內瑞拉和古巴,就因為這兩國政府讓他不爽」「我們該如何評論他建立全球單一政治模式的企圖,以及在疫情期間加強制裁的行為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