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451期通訊,2013年10月21日。
2013年10月21日古巴通訊451
“燃灰白如雪,煙草卷如茄”,原產于美洲的特殊香煙“雪茄”譯名來自徐志摩。古巴年產五億支雪茄。古巴國際煙草公司(近哈瓦那)使用機器生產佔了古巴雪茄總出口額五分之一。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上岸就地合法 美國優待古巴偷渡客 2013/10/17
2013/10/21: 古巴在非洲圖說5:
整個1960年代,哈瓦那領導階層都隴罩在美軍攻打古巴的陰影下。1964年10月,古巴資深官員Jorge Risquet到了莫斯科,兩度與赫魯雪夫會談,有些緊張。他這麼說,「我們的談話並不順暢;我們古巴人堅信,美國人正在計畫,想要進攻古巴;我來莫斯科就是要告訴他這些。」但赫魯雪夫沒有聽進去。十月中旬,赫魯雪夫失勢,可哈瓦那與莫斯科的觸礁關係,也並沒有改善。圖中顯示Risquet穿著軍裝,站在赫魯雪夫後面。他的左方是古巴駐蘇聯大使Carlos Olivares。
|
台灣向左看 古巴生態農業啟示錄2013 年 10 月 20 日
本文摘要:古巴,一個拉丁美洲的小國家,歷史課本上的形容是:卡斯楚、共產主義、飛彈危機,但古巴卻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都市居民吃的蔬菜、餐桌上的米飯,75%來自方圓十公里內的農地,當有機農業在全世界蔚為風潮,古巴農民早在20年前就不用農藥化肥,引領有機風潮(圖:古巴光是都市農園就餵養了75%都市人口/陳美玲提供)
古巴,一個拉丁美洲的小國家,歷史課本上的形容是:卡斯楚、共產主義、飛彈危機,但教科書不會告訴你,古巴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都市居民吃的蔬菜、餐桌上的米飯,75%來自方圓十公里內的農地,當有機農業在全世界蔚為風潮,古巴農民早在20年前就不用農藥化肥,在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石油資源枯竭的今天,古巴用多樣化的耕作方式,為全世界提供另類的糧食新解。
經濟制裁,古巴意外走出農業新路
香港樂施會國際項目總監陳美玲(攝影/林慧貞)
「在古巴,要買農藥化肥只能在黑市買,而且還很難找!」由浩然基金會主辦的「彎腰農夫市集」,昨天特別邀請專研古巴農業的香港樂施會國際項目總監陳美玲,分享古巴生態農業經驗,講座現場擠滿五十多位民眾,有些人甚至甘願站兩小時,陳美玲也沒讓聽眾失望,一開口,就讓現場民眾嘖嘖稱奇。
不過古巴引以為傲的生態農業,其實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展開。古巴是國際少數還施行共產主義的國家,在1993年以前,他們和世界上大多國家一樣奉行「綠色革命」,以大量的農藥化肥換取產量。但90年代蘇聯體制崩潰,加上美國對古巴展開新一波經濟制裁,禁止石油、各種物資外運,等同宣告機械化農業的死刑,90年代末期,古巴的塊莖類作物產量下滑96%、水稻產量重挫六成,讓他們不得不思索另一條路。
1993年,古巴開始「復古」農業,學習不用農藥化肥、大型農機,以傳統牛隻、人力耕作,農園除了種菜,還畜養各式各樣牲畜,自家門口就是堆肥場,「在1993年前,古巴使用牛犁的農民大概只有7、80個,現在幾乎每個村落都有牛。」陳美玲說,牛除了是重要耕作夥伴,糞便還是田裡最佳的肥料來源,自然界中各種昆蟲則是農民的好幫手。
古巴政府確立「生態農業」政策後,各個大學開始進行天敵防治研究,還協助農民田間交流,分享保種、抓害蟲心得。經過一連串農業改革,目前古巴的糧食自給率已經達到六成以上。
不過陳美玲強調,古巴的農業政策並不強調「有機認證」,昂貴的有機認證食物,通常會出口到其他國家賺取外匯,國內則以「生態農業」為標準,讓每個人都買得起乾淨健康的食物。
此外,古巴的生態農業也不等於零化肥,事實上,有些當地農民認為,適當的化肥可能有助於生產,但由於政府限制化肥農藥買賣,農民只能在黑市交易,「只是有些連黑市都買不到,農民也認為作物被蟲咬是很正常的事,不會自動使用農藥化肥。」
許多古巴農民會利用天然材料自製堆肥(圖:陳美玲提供)
75%都市人自給自足
除了生態農業,來到古巴,你可能還會看到高級的華樓大廈前,種著一排排蔬菜、玉米、花卉,每塊土地至少種了20個種類的蔬菜,在台灣,這可能是都市人的休閒娛樂,但在古巴卻是隨處可見的景象。
陳美玲表示,古巴政府將都市周圍五公里定為城市農業,十公里定為郊區農業,全面禁止農藥化肥,都市居民可以到這裡買菜,若有興趣也可在自家門口種菜,食物里程超短,有些農民甚至會設置小型風力發電機、自製儲水系統,實現自給自足的循環型農業。陳美玲指著自家被蔬菜淹沒的民宅入口,笑著說:「自從來到古巴就被他們感染了,感覺一定要好好利用家裡每一塊土地。」
許多農場會有小型風力發電機和儲水槽,連能源都自給自足(圖:陳美玲提供)
陳美玲說,這種精細且多樣化的種植,讓古巴就算面臨劇烈的氣候變遷,作物也不至於全軍覆沒,保有一定的糧食自給率。
這些都市的零碎土地,也成為許多婦女的經濟來源,他們種植花卉到市場換取現金,奇妙的是,花園旁竟然還種著一株株玉米,「用玉米把害蟲餵飽,他們就不會來吃作物了。」陳美玲佩服地說,農民的智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當陳美玲表示,古巴的都市農業,可以滿足75%當地人的糧食需求,在場民眾又驚訝地睜大眼睛,主持人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還開玩笑說:「既然都市農業可以提供這麼多糧食,那我們在凱道種菜也是很正常的啦!」
花園裡除了種花還種玉米,害蟲吃完玉米後,作物損失比例就大大降低(圖:陳美玲提供)
都市農園餵養了75%都市人口(圖:陳美玲提供)
台灣應效法古巴建立循環型農業
然而,正如台灣農村高齡化,古巴的農業也面臨人力短缺的問題。陳美玲說,古巴國土約有十萬平方公里,其中一半都是可耕地,實際種植面積約有500萬公頃,不過農業從業人口卻只有9%。
特別的是,在古巴從事農業的收入,比公務員還要高出2、3倍,即使收入高,仍然無法吸引年輕人種田,「關鍵還是在種田實在太辛苦。」陳美玲表示,古巴人才濟濟,拉丁美洲有10%科學家來自古巴,許多年輕人就算從農業相關科系畢業,也可能選擇其他職業。
許多老人退休後會回家種田,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活化土地(圖:陳美玲提供)
此外,古巴仍籠罩在共產主義的思想中,農民得向政府繳交作物,換取票券,才能買到剪刀、雨鞋,就連種子都得向特定機關購買;古巴國營土地比例雖然降低到20%,但政府仍堅信大型合作社共產制度,個體戶農民得不到任何資源,只能依靠自己及NGO團體協助,大大墊高從農門檻。
雖然古巴的生態農業面臨挑戰,但蔡培慧認為,作為全球唯一一個經歷能源危機且成功轉換農業政策的國家,古巴的生態農業的確值得台灣借鏡,「台灣應該效法古巴,將農業從經濟性的思維,轉換為多樣化的糧食生產,維持生產平衡,提高糧食自給率。」
台大農業化學系退休教授張則周也大大讚揚古巴的生態農業,他表示,台灣應捨棄農藥,走向合理化施肥,並且建立循環型農業,台灣有些原住民部落已經自己養牲畜、在田間空隙種空心菜、養吳郭魚,自給自足,面對氣候變遷和糧食短缺,台灣應該儘早改革,提升糧食自給率。
多樣化種植可以避免氣候變遷,作物全軍覆沒。(圖:陳美玲提供)
上岸就地合法 美國優待古巴偷渡客 2013/10/17
(原標題)美邁阿密海域偷渡船傾覆致4死 11人倖存被捕 2013-10-17
中新社休斯敦10月16日電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附近海域16日發生致命翻船事件,目前已造成4名女性死亡,另有包括海地和牙買加人在內的11人倖存,他們因涉嫌非法偷渡,在獲救后被當局拘捕。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海岸警衛隊16日凌晨1時左右收到求救電話,稱一艘船隻在邁阿密以東7英裏海域傾覆。士官馬克·巴尼(Mark Barney)說,「10個人被發現時正在海水中抱著白色的汽艇船體,船上的控制台已經不知所蹤。」另外1人在船體下依靠一袋空氣倖存。其中1名男子在獲救時癲癇病發作,被送上邁阿密海灘的醫院接受治療,其餘人員健康狀況良好。
海岸警衛隊從水中打撈出4具成年女性屍體,指揮官卡普拉拉(Darren Caprara)稱,他們認為沒有其他的倖存者,停止了對邁阿密海域的搜索。事發前,小船嚴重超載,沒有救生衣,且試圖趁著夜色過境。
10名倖存者均為海地人和牙買加人,其餘人的國籍尚未確認。因涉嫌非法偷渡,當局已將他們全部扣押。目前還不清楚他們會留在美國還是被遣返。
邁阿密大學法學院移民法教授亞伯拉罕(David Abraham)表示,「當局雖然沒有立即證實他們是偷渡客,但可能性很大,這種情況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全球現象。絕望的人們冒著如此高風險,以擺脫貧困或動蕩的時局。本月早些時候的幾起案例中,數百名移民擠進走私船,在從非洲到歐洲的途中傾覆。」他指出,「這種現象並不奇怪,西半球最貧窮和最富有的地方差距如此嚴重,人們認為值得冒這個險。」
截止到9月30日的上個財年,美國海岸警衛隊在海上發現508名海地人和1357名古巴人。自10月1日開始的新財年,他們已經報告發現93名海地人和117名古巴人。加勒比海官員也報告稱,那些被捕的逃往波多黎各的海地人數量正呈跳躍式增長。
據悉,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海地人鋌而走險,企圖經巴哈馬群島從海上偷渡到美國,2010年海地遭遇大地震后,情況更為嚴重。為了省錢,他們擠在小船上,很多偷渡客命喪半路。
對待古巴偷渡者,美國可以按照1995年美古兩國達成的「濕腳、乾腳」政策,即在海上被截獲的偷渡者將被遣返回古巴,而偷渡者一旦踏上美國陸地則成為美國境內的合法移民。其他國家的非法移民則不會享受同樣的待遇。
究竟有多少偷渡者殞命佛羅里達海峽,或是成功登陸后消失在南佛州的社區,人們不得而知。(完)
聯合國高度評價古巴抗災工作 2013-10-19
據古巴《格拉瑪報》10月14日消息,目前聯合國駐古巴代表處高度評價古巴在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方面所做的努力。聯合國駐古巴總代表索拉亞·阿爾瓦雷斯表示,古巴位於熱帶風暴多發地區,因此落實減小暴風、颶風影響戰略是十分必要的,而包括古巴氣象局在內的多個機構始終保持警惕,有效地承擔著災害預防工作。
索拉亞表示,自然災害預防工作是聯合國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早在15年前,聯合國為古巴多個地區援建了減災中心(CGRR)和早期預警網路(PAT)。
聯合國大會在2009年12月21日通過第64/200號決議,並將10月13日改為國際減災日。2013年國際減災日的主題是:殘疾人與災害。
古巴關塔那摩省建立新礦泉水灌裝廠2013-10-19
據古巴《格拉瑪報》10月14日消息,關塔那摩省即將投產運營新的瓶裝水灌裝廠Sierra Canasta。該廠位於關塔那摩市以西14公里處的尼塞托佩雷茲市,每小時可灌裝600毫升礦泉水1500-2000瓶(600毫升/瓶),將成為古巴東部地區第一大礦泉水灌裝廠。
古巴另兩大礦泉水廠分別為西恩富戈斯省的Ciego Montero和維亞克拉拉省的Amaro。
不敵美國禁運 德國拜耳公司取消古巴合同2013-10-19
(原標題)德國拜耳公司退出古巴市場2013-10-19
據拉美通訊社2013年10月17日報導,古巴外貿外資部宣布,由於美國對古巴實施的經濟封鎖,今年古巴與德國拜耳醫藥保健公司簽訂的所有採購合同及所開信用證被迫全部取消。
古巴外貿外資部官員路易斯·迪亞斯介紹,相關業務的停止在今年一季度造成了古巴相關醫療物資短缺,影響到醫療放射造影和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治療。
德國拜耳公司在古巴已有118年的歷史。該跨國企業的拜耳保健醫藥公司將其地區總部遷至美國新澤西州。根據美國法律,禁止美國公司及其在國外的子公司與古巴貿易。因此,該公司必須終止與古巴的業務。
路易斯表示,在古巴與其它第三國公司的正常經貿往來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案例,均受到來自美國的阻撓、威脅和施壓。
2012年11月,第67屆聯合國大會以188票贊成、3票反對、2票棄權的結果通過決議,要求美國終止對古巴實行的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經濟、貿易和金融封鎖。這已是聯大連續21年通過類似決議。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