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古巴通訊(409)委內瑞拉副總統與查維茲今日通電話20分鐘,老虎尾巴特為本通訊繪製《古巴萬歲》觀後圖片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409期通訊,2012年12月26日。


20121226古巴通訊409


老虎尾巴看完《古巴萬歲》,言簡意賅寫了數十字,意猶未足,為本通訊繪製了這幅圖片。2012/12/26





欣傳媒/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為了讓台灣人了解「騷莎」,積極推廣騷莎舞的Larry(邵樂人),曾把舞蹈用食物來比擬,化抽象為具體,這次他用「騷莎就是『醬』來形容騷莎舞,不只是因為騷莎的英文「Salsa」是一種醬料,而且是帶有火辣味的醬汁,用來形容舞步總是讓人感到臉紅心跳的騷莎舞非常貼切。
有人認為騷莎舞很激烈,很適合健美瘦身,有人誤以為騷莎是國標舞,也有人覺得騷莎是「dirty dancing」,為什麼騷莎舞有這麼多種不同的面貌?在今(23)日的欣講堂中,Larry特別向大家介紹騷莎的歷史與變遷,解開騷莎為何如同「千面女郎」之謎。
在今天的講堂中,Larry在美國舊金山的知名DJ及騷莎舞者好友DJ Huang也前來捧場,在介紹騷莎的歷史前,Larry引用DJ Huang在網路上回覆民眾請教騷莎根源的回覆:「騷莎的爸爸媽媽分別是古巴人和歐洲人,騷莎生在古巴、幼兒期生在古巴,曾短暫住在墨西哥,青春期搬到大城市紐約,後來寄住在波多黎各」,由此,大家就不難理解,騷莎為何會有這麼多種面貌了。
Larry解釋,騷莎舞最早出現在古巴,據說是因為古巴是非洲奴隸販賣到北美的轉濟站,來自非洲的奴隸們雖然得辛苦勞動,但是天生愛舞蹈的他們沒有忘記舞蹈,常常邊耕種,邊跳舞步,也因為物資缺乏,用來伴奏的樂器也很簡單,常常只是日常生活用具,所以騷莎舞的源起是受到黑人樂舞的影響的。
原來的騷莎舞是源自求偶舞「guaguancó」、男生耍帥舞「Columbia」、老人版求偶舞「Yambu」,後來又結合了英、西、法引進古巴的宮廷樂影響研發的民俗舞蹈「Son」,經過不斷演變,在20年代,騷莎舞形成了現在的舞蹈動作,而且因為美國禁酒令的關係,很多美國人來到沒有禁酒令的古巴,騷莎舞對美國音樂及舞蹈的影響很大。
60年代末,騷莎舞在美國融合了爵士舞的風格,變得更有娛樂性和表現力,並開始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直到美國封鎖古巴,美國和古巴間騷莎的交流也中斷了。
 
騷莎舞先後結合頌樂、倫巴、曼波、恰恰等舞步,但舞步主流仍是以不拘形式Free Style、自然隨性、隨音樂舞動的舞蹈,無論是男女對跳,或自由獨舞,騷莎能讓舞者親密接觸,結合獨特性感舞步,讓女性發揮嫵媚,男性發揮豪邁不「娘炮」的扭腰擺臀旋轉舞步,因而無論男女都能接受騷莎舞步。
騷莎令人狂熱的不只是舞步,還有它獨特的音樂,在「曼波」的時代深受美國百老匯夜總會「波雷迪安Palladium Ballroom」中,大樂團(Big Band)和爵士樂的影響,Larry說,這時候的騷莎最著名的,就是穿起大花袖,而且音樂唱到一半,大家會大聲發出「呃」的聲音,金凱瑞在「摩登大聖(The Mask)」中,就有著穿亮藍色大花袖舞衣,大鬧街頭和警察對峙的場面。
在這個階段流行的拉丁樂風有MamboLatin JazzChaChaChaBoleroGuaracha,後續則有BoogalooPachanga。而在70年代,騷莎則興起「范尼亞唱片」的狂熱,到了80年代,范尼亞退熱,後來被波多黎各的抒情騷莎取代……
Larry在講堂中用影片介紹了騷莎各種時期的舞步和音樂,最後還現場來了一段舞蹈教學,欣講堂來了滿場騷莎舞愛好者,一同體會騷莎的熱情奔放。

















洪世民譯《切格瓦拉論游擊戰》2012/12/14出版
切格瓦拉論游擊戰Guerrilla Warfare
原文作者:Ernesto Che Guevara
譯者:洪世民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21214

《古巴萬歲》老虎尾巴短影評、豬尾巴觀後感及簡介/觀賞網址
老虎尾巴說:
天真的小女孩和小男孩,帶著堅定的友誼和小豬撲滿,手牽手橫越半個古巴。一部可愛又詼諧的電影,也可以看作古巴社會政治、經濟、階級、信仰的縮影。
大海是平靜的藍色嗎?還是暗藏著大人世界的心機和詭詐?

豬尾巴說:搭一座友誼信任的橋
這個月借了一本西班牙萬歲的旅遊集錦給女兒,又不約而同地欣賞了古巴萬歲這部電影能藉著這小小的發表告訴我們關心下一代要及時、要反思,要有VIVA CUBA 像拍這種素材的勇氣與膽識!
學西班牙語恐怕沒有捷徑,但認識一個注重教育的國度總是吸引人無限憧憬的地方。兩小無猜不畏艱難,在具體行動方案赴諸行動後給兩個家庭愛他們的家人、學校、國家、社會所帶來的震撼!
長大過程裏跌跌撞撞,不就是你我一路走來的鮮明寫照嗎?最美的就是那失而復得的至情擁抱!雖然他們抗拒分離所付出的冒險精神,為父母維繫安全投下了震撼彈!在欣賞整個古巴風光的異想世界中,有犯難、爭執、危機,跨過父母角色的焦慮,對比出面對著壓力的執著,目標向着燈塔之愛〈小女孩的父親〉仍然能為他們找到結局和答案嗎?
答案竟在每一個觀影人的探討觀點中發生對家有成長中青少年的我來說與其說認識友情在他們生命中的分量逐日增多,是不可逆的事實!
到不如調整好自己的成人角度,懂得溫暖他們並且容易聽到他們心聲的機會都要努力把握!
環境改遷我們對待他們的愛心與盼望是一致的。傾聽、陪伴與分享的過程中感動了你我!
本片可在這個網址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MoKae1sHRo

2005年出品 / 35釐米 / 彩色 / 80分鐘 ( 台灣 )

類型: 喜劇 / 劇情

級數: 普通級 ( 台灣 )
國別: 法國 / 古巴

語言: 西班牙語
片長: 80分鐘 ( 台灣 ) / 80分鐘 ( 智利 ) / 80分鐘 ( 阿根廷 )
導演: 胡安卡洛斯克雷馬塔馬貝堤 ( Juan Carlos Cremata Malberti )

演員: 喬治米羅 ( Jorge Milo )
瑪露塔羅 ( Malu Tarrau Broche )

編劇: 胡安卡洛斯克雷馬塔馬貝堤 ( Juan Carlos Cremata Malberti )
瑪利內胡迪格 ( Manolito Rodriguez )

製片: 尼可拉杜瓦-阿達索斯基 ( Nicolas Duval-Adassovsky )

劇情:
胡其托與瑪露--是鄰居也是同學,兩人總是在一起玩耍,時而鬧脾氣,時而在乎對方;瑪露的家信仰「天主」,胡其托家裡則信仰古巴軍隊領袖--「卡斯楚」,因為彼此的出身及信仰不同,兩方家長早就看不慣對方的家庭;對於對方的態度,老是抱著偏見與不屑;瑪露的媽媽認為對方缺乏教養,警告女兒不准和胡其托來往,而胡其托的母親則認為對方高傲而瞧不起人,因此也告誡自己的兒子不准和瑪露走太近。不懂大人糾葛的兩人,聽著父母的警告,卻仍視彼此為最要好的朋友,成天在一起玩樂。

有天,瑪露心愛的外婆去世了,痛恨軍事化生活的瑪露母親,再也找不到理由說服自己繼續待在古巴,決定帶著瑪露移民改嫁外國人;兩個不願分開的孩子,為了說服父親別讓她們移民,決定去遙遠的南方燈塔找尋瑪露的父親,希望父親能拒絕簽署同意書,讓媽媽不能離開古巴。趁著某天上學的早晨,天真無邪的兩人帶著地圖,往父親守護的海角燈塔前進,開始展開出走旅程,憑著自己的力量為兩人找尋希望。




Hugo Chavez is recovering progressively in Havana南美多國合建的teleSur衛星電視頻道報導了一分二十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N_goBW90AE&feature=em-subs_digest


(法新社卡拉卡斯22日電) 前往古巴動癌症手術的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仍在康復中,他欽點的接班人、副總統馬杜洛則預做準備,彰顯他的個人領導風格。
在查維斯養病期間,馬杜洛開始在全國電視台上以查維斯風格抨擊反對黨。
民調公司負責人維先特(Luis Vicente Leon)說:「原本只是外交部長的馬杜洛(Nicolas Maduro)如今判若兩人,他現在是副總統,也是(查維斯)欽點的接班人,且是事實上的代理總統。」
維先特說,馬杜洛丟棄他以往的「溫和」形象,大量使用諸如「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等字眼,指稱查維斯的兩大對手:富裕的委內瑞拉人及美國。查維斯在煽動貧窮支持群眾時,經常拿這兩個對象當代罪羔羊。。。


欣傳媒記者方雯玲/台北報導

古巴,一個曾經紙醉金迷的度假勝地,在歷經強權美國超過半世紀的經濟封鎖後,近年再度以成為全球流行文化圖騰的革命英雄切.格拉瓦的象徵、榮獲葛萊美獎的古巴傳奇樂團Buena Vista Social Club的《記憶哈瓦那》的樂聲,再度返回世人目光焦點,曾輝煌一時的奢靡,雖已殘破頹廢,卻以獨特的音樂、舞蹈、建築、歷史元素,甚至雪茄與蘭姆酒香,吸引世人再度前來尋蹤。
曾在中南美、加勒比海流浪4年的旅遊達人Mark Yen表示,華麗卻頹廢的古巴更增添迷人魅力,如今古巴面臨改革開放,人們正在小部分的把生活環境還原到當初的絕代風華,或者修築成制式的現代灰色風貌,也許5年或10年後所有的廢墟都會被修復,所以趁著古巴還散發殘破的華麗魅力時,趕快走一趟古巴吧!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巴首都哈瓦那,搜集了從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巴洛克建築,到受美國影響的新古典主義與裝飾主義建築,發燙的街道簡直是古董車博物館,令人沉醉;聖克拉拉(Santa Clara),1958年切.格拉瓦在此以推土機攔截武裝火車,成為古巴革命贏得最後勝利的關鍵戰役,也是他被安葬的陵墓所在地;千里達(Trinidad),17世紀曾是蔗糖生產中心,現在昔日美侖美奐的大宅院,紅磚瓦被漆成五顏六色,石板路上戴帽的賣竹簍老人,嬉戲的孩童,都是極佳的快門捕捉對象。
古巴這座由菸草與海、蘭姆與詩、咖啡與棒球構成的加勒比海島嶼,曾吸引文人騷客流連忘返,文學巨擘海明威生命中就有三分之一的足跡在古巴,也曾在古巴買下莊園做為住所,他最鍾情MojitoDaiquiri兩種古巴調酒。
坊間有旅行社預計年底推出12天的古巴單國主題旅遊產品,囊括吸引喜愛藝文者與心中懷有革命浪漫夢想者的所有元素:在哈瓦那廢墟中尋找頹敗的美,憑弔切.格拉瓦,追尋海明威的足跡,到小酒館暢飲MojitoDaiquiri,晃蕩在18世紀殖民風格小鎮-千里達,在古巴有「南方之珠」稱號的海港Cienfuegos,漫遊新古典建築,在古巴著名渡假勝地-瓦拉德羅,享受加勒比海的陽光、沙灘,全程盡情享用當地特色美食,包括古巴咖啡、加勒比海式料理等,在哈瓦那、瓦拉德羅都安排完整一天以上的自由活動時間,讓旅客有足夠時間沉浸於古巴的慵懶與頹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