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古巴通訊(305) 慶祝三八婦女節,305期古巴通訊推出特刊,請您欣賞評論人譽為「近乎完美的」古巴、也是世界影史經典電影Lucia,三代古巴女性的故事,及長篇影評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305期通訊,2011年3月8日。
 


201138古巴通訊305

慶祝三八婦女節,305期古巴通訊推出特刊,請您欣賞評論人譽為「近乎完美的」古巴、也是世界影史經典電影Lucia,三代古巴女性的故事,及長篇影評,如附檔。
(1)Lucia (Humberto Solas, 1968).avi 785.535 MB 可在http://ifile.it/ealunor
http://ifile.it/ealunor/Cine%20Cubano%20-%20Lucia%20%28Humberto%20Solas%2C%201968%29.avi 下載。

(2)字幕可下載自http://ifile.it/35cgqmfhttp://ifile.it/35cgqmf/Lucia%20%28subtitle%291~1.SRT
 

與歷史和現實作抗爭 –
談古巴電影《露西亞》中三個女性的命運轉折
(blog主人寫於2006年)

古巴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這個美麗的加勒比海島國不僅有熱情的人們,奔放的SALSA舞,濃鬱的雪茄和醇美的朗姆酒,卻也曾經歷過著苦難的歷史,無論是十九世紀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還是二十世紀初被美國操縱的傀儡政權抑或是後來的社會主義反抗運動,連年不斷的戰爭無疑使古巴人民的生活陷於痛苦之中,而古巴電影向來就能夠把自己國家沉重的過去和人民的苦難經歷潛移默化地融入主人公的現實生活中,這使得他們的電影從一開始就被打上了深深的古巴製造的烙印,成為拉美電影中風格獨特的一類;古巴電影人在拉美電影歷史中同樣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這其中既有像聖地牙哥·阿爾瓦雷斯(SantiagoAlvarez)這樣優秀的紀錄片工作者,也有像溫貝托·索拉斯(HumbertoSolas這樣充滿激情地敍述國家歷史和永遠保持著獨特民族特性的故事片導演。


如果讓我選一部影片來代表五十年古巴電影創作的最高水準,我一定會選《露西亞》(1968),一部近三個小時長描寫古巴婦女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經歷和命運轉折的偉大作品,一部接近完美的女性主義電影,它是古巴現代電影史上的里程碑,被譽為古巴版的《亂世佳人》,同時也是公認的拉美影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露西亞》是古巴著名導演溫貝托·索拉斯的首部劇情長片,當時年僅二十六歲的他就完成了這部史詩般的電影,以驚人的歷史審視眼光來講述一部古巴女性思想覺醒過程的編年史,無論從拍攝手法,藝術語言,歷史視角或觀點等各方面來說都堪稱完美,影片在當年震驚了世界影壇,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並成為拉丁美洲第三世界電影的經典之作。

《露西亞》是一部分成三段獨立故事的電影,每個故事講述的內容和所發生的時代背景都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其中的女主人公都叫露西亞,影片以每個露西亞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遭遇來表現古巴女性對社會現實的反思與尋求美好生活的努力,這三個歷史時期前後跨越了整整七十年,三個女主人公都生活在男權的社會中,但她們所處的階層和最終的命運卻各不相同,通過她們的眼睛,我能夠感受到她們內心的彷徨掙紮與一個民族沉重的歷史。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一八九五年,當時的古巴正處於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時期。露西亞是一個身處上流社會的貴族女人,住在金壁輝煌的莊園裏,與一群閨中好友嬉戲著,談論著無聊的小道消息,然而就在她們所居住街道的另一邊則是一幅慘不忍睹的景象,每天都有戰敗受傷的西班牙士兵推著載有屍體的小車經過,衣衫襤褸的瘋女人放肆地在路邊大笑大叫著,詛咒著上天對自己的不公。。。

露西亞有個感情很深的弟弟菲利佩參加了人民反抗軍,秘密躲藏在山頂的咖啡種植園裏,而那也正是反抗軍的大本營,上山的路只有露西亞知道。一天她在路上偶遇一個陌生男子拉費爾,拉費爾英俊的外貌和大膽的追求讓她怦然心動,甚至請他來家中共進午餐,其間拉費爾說自己出生于古巴卻成長於西班牙,所以對這兩個地方都有感情,他不在乎哪邊能打贏這場戰爭,也不關心政治,只希望自己能快樂地生活。他的話語打動了露西亞,露西亞瘋狂地愛上了他,甚至到後來她發現原來拉費爾在西班牙已經結婚並有了孩子,她在內心極度矛盾和情人的苦苦哀求下還是原諒了他,拉費爾告訴她說自己永遠愛她,希望能和她一起私奔去個沒人能找到的世外桃園過幸福生活,而山頂的種植園正是他想去的地方,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露西亞不顧一切地帶他上了山,沒想到後面緊跟而來的卻是成群的西班牙軍隊,原來拉費爾只是想利用她找到通往反抗軍大本營的路。。。

現在一切都晚了,拉費爾推下坐在身後馬背上的露西亞獨自跑了,而反抗軍也與西班牙軍隊在山上展開血戰,那些貧窮到買不起衣服的反抗者竟然赤身裸體地騎上馬揮舞著大刀與擁有槍炮的鎮壓軍搏鬥!這是多麼讓人敬畏的畫面啊。。。一場慘烈的戰爭之後,精神崩潰的露西亞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找到了菲利佩的屍體。。。滿腔悲憤的她狂笑著奔下山去,終於在廣場慶祝的人群中發現了已經是軍官打扮的拉費爾,她沖上前去,掏出了懷中復仇的匕首。。。

在這段故事中,主人公露西亞的命運是悲慘的,她原本是一個嚮往美好愛情的女人,她不關心政治,甚至連身為反抗軍首領的弟弟菲利佩偷偷下山來看她,她也希望能說服弟弟留下來和母親團聚,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善良甚至有些天真的女人卻最容易成為別人所利用的工具,實際上影片從一開始就已經預示了她的悲慘結局,露西亞在打聽瘋女人的遭遇時得知她曾經是一位虔誠的修女,被人騙去給戰場上死亡的士兵做祈禱,卻被一群躺在地上裝死的強盜給玷污了,露西亞在悲傷之餘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即將成為狼外婆的犧牲品,甚至在她準備好行李打算與拉費爾逃往山上時,當那個瘋瘋顛顛的女人突然一把抓住她說千萬不要去的時候,已經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的露西亞依然一意孤行,最終導致弟弟的慘死,自己親手殺死曾經的愛人之後也瘋了的結局,在這一點上,導演索拉斯創作出那個瘋女人的角色是有其象徵意義的,她不僅直白地展現出殘酷的戰爭對女性身心的摧殘,也暗示著主人公的命運走向。

同時我個人覺得露西亞的頭腦中還是有朦朧的獨立意識的,這表現在她並不反對弟弟從事反抗活動甚至為他保密消息以及她內心中想追求更好生活的願望等等,而這一切實際都應該從感性的角度去理解,換句話說當時的古巴上層女性只嚮往過一種理想化的生活,她們還沒有真正明白一個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對自己意味著什麼,而這正成為了某些用心良苦之人所利用的弱點,故事中的拉費爾正是這樣一個陰險狡猾的人,在沒得到露西亞的愛情之前,他可以想盡一切辦法去接近她,冠冕堂皇地把自己說成一個不關心政治只追求愛情的拜倫主義者,在露西亞發現他已經結婚正欲痛苦地與他分手時,他又可以聲淚居下地跪地苦求她不要離開自己,花言巧語地騙取她的原諒,而當自己的目的已達到時他又能毫不留情的拋棄露西亞而去。。。當然,最後這條披著羊皮的狼也得到了自己應得的下場。

導演索拉斯創作出這樣一個女性角色,同時也是對義大利電影大師維斯康蒂的一次致意。索拉斯自己也曾經說過維斯康蒂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位電影導演,而維斯康蒂一九五四年的名作《戰國妖姬》(Senso)正是講述了一個相似的故事,一個義大利女人為了自己與奧地利軍官之間那段不顧一切的感情而背叛了她的祖國。

不過在我看來,索拉斯的露西亞卻比維斯康蒂的莉維婭的命運還要悲慘得多,露西亞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人物,這不僅在於她被情人所欺騙,也在於她其實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在她那些看似美好的生活下卻隱藏著太多的危機和壓力,而這些危機和壓力早已超出了她所能理解的範疇,她時常擔心於自己將要一直獨身的命運,因為很多男人都死在了戰場上;她活在一個令人窒息的封閉空間中,在那裏只有一群天真的貴族女人們圍在身邊喋喋不休地談論著無聊的話題,她們整天無所事事,穿著模仿巴黎最新流行趨勢的華麗服裝到處閒逛,而這正是當時即將枯萎消亡的殖民地文化的最後寫照。她想過改變,她也做了在當時她們那種階層的女性所不敢嘗試的事,她把自己放任在一種偉大的激情甚至是一種神秘而浪漫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我所有想得到的只是快樂,她經常這麼想,然而當她那所謂的快樂最終被殘酷的現實所擊破時,她頭腦中不切實際的想法只能暴露出對自己到底需要什麼的膚淺認識,而這種膚淺的認識註定使她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也無法改變那個時代女性的宿命。

我想第一個露西亞的故事可能是全片三個故事中最宏大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一個了,不僅體現在莎士比亞式的悲劇情節和最後那場悲壯的戰鬥帶給我心靈上的沉重,而且還突出地表現在創作者對攝影,音樂和光線的處理上。溫貝托·索拉斯是六十年代初新拉丁美洲電影(NewLatin AmericanCinema)的創始人之一,這場短暫的電影運動與後來出現的巴西新浪潮在攝影風格上是一脈相承的。在影片的第一個故事中,我看到了一種結合蘇聯蒙太奇學派,巴西新浪潮攝影和安東尼奧尼或貝托魯奇的巴羅克式的影像風格,歌劇般的背景音樂讓人感覺心潮澎湃,在表現浪漫的情節時,鋼琴彈奏出同樣舒緩的音樂,而當表現殘酷的情節時,比如瘋女人的經歷,展現她在路邊瘋狂的行為以及後來那場血戰,導演有意將畫面的明暗度提高,變換成一種對比更為強烈的黑白色,音樂上也轉變為怪誕甚至略顯恐怖的配樂,以製造出一種極度顛狂歇斯底里的氣氛,而其中用手提攝影機的拍攝(hand-heldshots)讓我想到的是格勞貝·羅查的《太陽帝國中的上帝與魔鬼》或多斯·桑托斯的《貧瘠的土地》中那種簡約的紀錄式風格,在這一點上,《露西亞》與巴西新浪潮電影是相通的。

《露西亞》的第二段故事發生在一九三二年,當時古巴正處於反抗獨裁者傑拉多·馬查多(GerardoMachado1871-1939)的統治之下,為了躲避暴亂,美麗的少女露西亞與母親來到一座偏僻的小島上暫住。一天晚上,露西亞聽到窗外有奇怪的動靜,透過門縫她看到幾個男人正悄悄向對面的小木屋走去。。。第二天,好奇的露西亞來到小木屋前想知道自己的鄰居究竟是誰,她推門而入,卻發現裏面躺著一個受傷的青年,原來青年名叫奧爾多,是哈瓦納的地下反抗者,在一次刺殺馬查多的行動中受了傷,他的兩個朋友弗雷多和安東尼奧送他來這裏療養。隨後的幾天,露西亞每天都來木屋與奧爾多聊天,奧爾多告訴她自己的理想,而露西亞也向她傾訴自己的煩惱,兩人逐漸產生了好感,時間流逝,轉眼奧爾多的傷已經痊癒,也是該回到自己所奮鬥的事業中去的時候了,雖然他不願走,但還是在一個深夜靜靜地離開了,露西亞沒有攔他,也許她知道這只是一次萍水相逢而已吧。。。

幾個月後,由於露西亞的母親受不了島上孤獨的環境,她們重新回到了哈瓦納。一天露西亞與奧爾多在街頭又不期而遇,兩人都發現自己已經徹底愛上了對方。奧爾多帶她來到朋友安東尼奧的家中,安東尼奧的妻子弗洛娜勸露西亞留在奧爾多身邊幫助他實現他的理想,露西亞毅然決定留下與奧爾多一起,逃離以前那種無聊的生活,於是她在雪茄廠找了一份工作,每天與奧爾多住在一棟破舊的小樓內,而奧爾多依然與朋友們一起策劃著秘密的地下活動來反對政府,露西亞也會發動工廠中的姐妹們走上街頭罷工,高喊著獨裁者下臺的口號,與政府對抗,在這期間,露西亞看到了很多以前從來不知道的社會現實,也經歷了不少恐怖時刻,她所組織的遊行隊伍經常遭到政府軍隊的強行鎮壓和驅離,但她堅持與奧爾多在一起,無私地支持著他。幾年後,在反抗運動的洪流中,獨裁者終於垮臺了,四個好朋友激動地擁抱在一起,也許他們嶄新的生活真的要開始了。。。

然而好景不長,當奧爾多發現新政府與舊政府一樣腐朽墮落,而連他的好友安東尼奧也沉迷於聲色犬馬中時,他感到異常的痛苦,每天以酒消愁,酩酊大醉,已經懷孕的露西亞每次都要去破落的小酒館把他扶回家中,他們之前的快樂仿佛徹底消失殆盡,而露西亞卻不願離開處於深深自責中的奧爾多,依然苦苦支撐著這個家,直到有一天,奧爾多再次拿起了衝鋒槍,子彈射向了那些曾經朋友現在的背棄者們,然而他卻再也沒能回來,只留下悲痛萬分的露西亞久久徘徊在兩人重逢的地方。。。

在全片的三段故事中,這是角色刻畫最細膩精緻的一段。女主人公是一個勇敢去追逐愛情的女孩,她美麗的眼睛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從剛到陌生環境中的好奇,到與母親爭吵時的叛逆,從初識奧爾多時的膽怯,到沉浸在幸福中的快樂,露西亞的雙眼仿佛把一個女人一生的體驗和感受都展現無餘,也許她生來性格中就有那種反叛的特質吧,也許她早已渴望改變自己平淡的生活而去經歷冒險,所以當帶有一種神秘色彩的奧爾多向她描繪出自己夢想中的社會時,她會被那種美好所吸引,對他一見鍾情。。。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不知不覺間我卻發現她的眼神中總有一絲憂傷,這種憂傷讓我預感到這又將是一個悲劇的結束。

從女性思想解放方面來看,第二個露西亞的確比第一個要進步很多,這表現在她並不像前者那樣對自由的追求只存在於模糊的概念或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而是勇敢地付諸於行動,同時,她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而不像前者那樣盲目和狂熱。她厭倦於三十年代古巴中產階級頹廢浮誇卻還自鳴得意的生活,厭倦于母親每天神經質的抱怨著父親和他那些“情人”的關係,她敢於擺脫那種貧瘠的自我陶醉式的生存狀態,逃出精美的囚籠,進入雪茄廠做一個普通人的工作,過平民的生活,甚至還會在工廠休息室的牆壁上寫下“獨裁者垮臺!”的標語,組織大家走上街頭罷工,與腐朽的政府抗爭。。。在這一點上她已經比第一個露西亞做得太多了。

不過我覺得導演索拉斯其實並不想把露西亞描繪成一個反抗獨裁統治的革命代言人或者新女性代表的形象,她不是聖人,她只是一個對待愛情忠貞不二的普通女人,甚至當痛苦萬分的奧爾多勸她離開自己回到父母身邊去,因為自己永遠不可能帶給她更多的快樂時,露西亞會說“我要永遠跟著你,因為我是你的妻子。”,實際上她並沒有很明確的政治信仰,她所做的一切也許只是為了能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讓他快樂,幫助他去實現夢想就是最幸福的事,然而理想與現實往往總是差之千里的,當每個人心中的聖殿徹底坍塌之後,所有的痛苦和不幸也只能由無私付出的人來獨自承受了,當影片的最後畫面定格在露西亞飽經風霜的臉上,她用謎一般深邃的眼光凝望著我,我才真正覺察出這是索拉斯對露西亞以及很多同時代古巴女人命運的沉思,是一個藝術家對他所創造的女性角色思想深處的一次情感探尋,畢竟一個敢於衝破種種障礙去追求個人幸福的女人,放在那種動盪不安的時代中,所失去的也許遠遠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而奧爾多呢?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自由的戰士,一個對革命始終充滿激情的人。他策劃著,戰鬥著,用手中的衝鋒槍去對抗著政府,重建著自己所嚮往的世界,就好像一個毫無任何後援的獨行俠。。。然而他也不是聖人,他無法單憑自己的力量去挽救整個社會的道德淪陷。每一個重建者都應該知道,重建的過程是艱難的,而重建後的維持則是更困難的,當奧爾多發現新政權依然沒有改變那些骯髒的氣息,當他曾經的戰友如今也沉迷酒色之中時,他感到不適,這並不是他所追求的生活,雖然安東尼奧勸他說如今一切都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如去適應這些變化,何必讓自己活得太累。。。但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還是使他痛苦萬分,既沉浸在對逝去朋友的追憶之中,也自責於背叛了以前所苦苦堅守的信仰,無法帶給露西亞更美好的事物,所以他用了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結束這一切,就像1900一樣,一個理想主義者選擇用最理想化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痛苦。然而他所留下的傷痕卻只能由露西亞來承擔,這難道公平嗎?也許不。但如果他繼續苟延生存下來,兩個人必將會感到一種更深的痛苦,只有讓他離去,才能使露西亞真正審視自己的生活,把這段感情深藏於心,繼續勇敢地走下去吧。

同樣,索拉斯對安東尼奧這個人物的描寫也是很有象徵意義的。安東尼奧曾經與奧爾多並肩戰鬥,推翻了腐敗的政權,然而當新的政府建立起來之後,他很快沉淪於美色之中無法自拔,完全背離了當年的理想。導演仿佛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角色對現實社會起到一種警示作用,不過如果仔細想想,索拉斯並沒有像第一個故事中的拉費爾那樣把安東尼奧徹底刻畫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反面人物直到最後可悲地死去,他的結局其實片中並沒有說,甚至當他與奧爾多,露西亞和弗洛娜重聚在一起喝酒時,當悲傷的奧爾多談起犧牲的朋友弗雷多和以前那些美好的事,他所流露出來的只是一種無奈,“我知道這一切都是謊言,都是無用的垃圾,都是不好的,但又能怎樣呢?弗雷多已經在美麗的天堂裏了,而我們卻還在現實之中掙扎著。”,他內心知道現實已經離他們的夢想越來越遠,但他也很清楚自己無法改變這一切。當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像肥皂泡一樣漸漸破滅之後,那些曾經抱有幻想而又無法改變現狀的人的最終結果只有兩個,隨波逐流,或像鬥士一樣死去。

片中的另一個女性角色 --安東尼奧的妻子弗洛娜,也是一個為愛情付出了一切的人,不過我覺得她的愛過於盲目,以至於當她發現所有的事情都和以前不一樣後,她依然為自己的丈夫辯護著,就算她的辯護聽上去是那麼地自欺欺人,連她自己的內心也倍受煎熬。到最後當失去奧爾多的露西亞孤獨地走在小路上,她本想上前安慰一下露西亞並給她點錢,露西亞卻拒絕了她的幫助,也許露西亞會覺得是他們兩人間接害死了奧爾多,但弗洛娜難道不是一個悲劇性命運的女人嗎?她太追求個人的感受而失去了判斷對錯的基本標準,而這樣的女人在當時的古巴社會還是很多的。

除去片中對人物情感細緻入微的展現之外,從整體的風格上來看,第二個露西亞故事帶有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的痕跡,明顯看得出受安東尼奧尼作品的影響。索拉斯放棄了第一個故事中極端的鏡頭運動和新浪潮式的紀錄風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古典的詩意寫實主義風格,大部分場景使用中遠距離鏡頭和緩慢移動的攝影,以倒敍的方式展開劇情,重點表現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而不是以傳統的戲劇性衝突來打動觀眾,演員的表演內斂而自然,用畫外音敍述內心獨白,比如影片的開始是穿著簡樸的露西亞在工廠裏做工的場景,然後由她的回憶和內心獨白再開始下面的情節發展等等,這些都是現代主義電影所常用的藝術語言。

然而,由於不到一個小時的長度要完整講述這樣一個過程複雜的故事,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情節交待不清的地方,比如在推翻獨裁政權後那些曾經與奧爾多並肩戰鬥的兄弟們為什麼會很快墮落的原因導演並沒有具體解釋,讓人略感突兀,還有就是那段描寫革命者成功後在慶祝舞會上醜態百出的場景拍攝得有點誇張,也許索拉斯本意是想用對比鮮明的畫面更強烈的凸現出奧爾多的失落和痛苦,但卻使我開始懷疑之前那些反叛者推翻政府的真正意圖到底是什麼?是真心想建立起一個屬於人民的自由國家還是為了享受與獨裁者一樣的權力和欲望?如果奧爾多是前一種想法,他又怎會與一群志不同的人結交呢?影片對革命者政治信仰限度上的不明確在某種程度上減弱了最後奧爾多壯烈獻身的場面帶給觀眾心靈的震撼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