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古巴通訊(285) 不是改革,是更新社會主義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285期通訊,2010年11月1日。
 

2010111古巴通訊285

(謝文誠攝2010-10
   
 

2010/10/310記者:王婉玲
洲際盃冠軍戰由古巴與荷蘭今晚(31)進行交手,古巴不負紅色閃電的美名,在投打都優於對方的情況下,終場以41擊敗荷蘭,奪下末代洲際盃的金牌。
古巴在過去16屆洲際盃就奪了10次金盃,這屆洲際盃又是一路過關斬將,從預賽、複賽到決賽,以全勝之姿登上王者寶座,拿下洲際盃第11次冠軍
古巴3局下Jose Dariel Abreu CorreaAriel PestanoYorbis Borroto JaureguiGiorvis Dovergel連掃4支安打,為古巴隊率先攻下2分。8局下再靠Alexeis Bell Quintero的兩分砲再添2分,Bell表示:「很高興打出這支全壘打,古巴棒球就是勝利保證」。
沉寂一整晚的荷蘭隊在9局下展開反攻,Eugene Kingsale獲得保送後,234棒接連敲出安打追回1分,後援投手Youder Mantinez滿壘時連飆2K,驚險為古巴守住勝利,古巴總教練Eduardo Martin笑說,「9局時有擔心一下,不過對於自己的後援投手有信心,相信他的能力」。
古巴先發投手Miguel Alfredo Gonzalez Puebla登板8局無失分,只被敲出2安打,表現十分出色。
Eduardo Martin賽後對於古巴能完成奪金目標表示,「這次能達成金牌的目標感到很高興、也很滿足,跟原先預期的結果相同」。
本屆洲際盃名次依序為:冠軍古巴、亞軍荷蘭、季軍義大利、殿軍中華台北,第5名日本、第6名韓國、第7名尼加拉瓜、第8名捷克、泰國第9、第10則是香港。


不是改革,是更新社會主義20101028中國新聞週刊
 (原標題)古巴:社會主義在"更新" 又一個"改革開放"
20101028:中國新聞週刊

    半個世紀以來這個西半球獨樹一幟的社會主義國家,正在為個體經濟發展鬆綁。但被西方稱為改革派代表的勞爾.卡斯特羅,在各個公開場合發表演講從來不說“改革”,而代之以“變化”,他自己說追求的是“更新社會主義”

  本刊特約撰稿/陳君
  位於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中華街,一天到晚總是很熱鬧。
  紅燈高挂,酒肉飄香,穿著旗袍的古巴女孩笑顏如花……在這條小街上有10多家中餐館,其中唯一由中國人經營的“天壇飯店”人氣最旺。
  餐館老闆是來自上海的陶錦榮和女兒陶琦1997年開張,最初屋子很小,只能擺5張桌子,現在已蓋起兩層小樓。古巴外交部長等政府官員都曾光顧“天壇”,而中方人員和遊客更是常客。
  社會主義古巴規定個體飯館規模不能同時接待超過12個客人(3張桌子),經營者也不能雇傭親屬以外的員工,但對“天壇”卻 “法外開恩”。“大概10年前,我們這裡的店舖得到特別許可,好像是個體經濟試驗田,讓很多古巴同行眼熱。”陶琦的老公、古巴人李榮富操著熟練的漢語說。
  古巴經濟95%為國營,國營領域從業人員約510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總人口的84%,平均月工資430比索(1美元約合25.94比索)。上世紀90年代後,政府向個人頒發了數量有限的經營執照,允許從事擺書攤或開餐館等小生意,但經營須嚴格遵守規則和規模。
  最近,情況發生變化。古巴共產黨機關報《格拉瑪報》924刊登政府發展私營經濟的方案。報道說,政府將對私營從業者開放179項經濟活動,還考慮向他們放貸。
  這一具有社會發展風向標意義的方案,成了“天壇飯店”熟客間的熱門話題。在外界看來,半個世紀以來這個西半球獨樹一幟的社會主義國家,為個體經濟發展進一步鬆綁,預示著一場不動聲色的變革真正開始。
  小心翼翼的試水
  古巴人稱私人小買賣為“廷姆比裏切(Timbiriche)”。在古巴革命勝利後最初的9年裏,它一直被允許存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記得,1964年至1967年他在哈瓦那大學留學期間,經常到公費生大樓旁邊的私人小店買餅乾、麵包、冰淇淋和汽水,也常去私人開的理髮店理髮,在小攤上買冰鎮甘蔗汁喝。
  自19683,被古巴人稱為“總司令”的菲德爾.卡斯特羅,發起名為“革命攻勢”的國有化運動以來,私營企業在古巴幾乎禁絕——所有的小商小販全部“國有化”,都成了國有企業或商店的職工,每月拿固定工資。
  那時,徐世澄已經回國,古巴唯一的中文報紙《光華報》也創刊十多年了。他們關於古巴的新聞都是從《格拉瑪報》《勞動報》等官方報紙上翻譯來的。近來,《光華報》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轉載《格拉瑪報》上政府有關新經濟措施的方案。
  《格拉瑪報》用3個版面刊登這一方案。報道說,政府有關部門經協商後一致決定,從101日起把個體經營者可經營的職業從以往的29個擴大至179個,經營領域由原來的服務業放寬至生產領域,如建築、工具製造、食品加工等。
  徐世澄覺得方案規定得“特別細緻”,“很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剛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時小心翼翼的試水”。
  按照新方案,古巴政府允許私營業者從事出售食品、訓練寵物、修車、維修家電、修葺房屋、做鞋、出售酒精飲料等原先禁止的活動。
  新方案還允許古巴人將自己的房屋租給遊客,部分出租房屋獲准以美元結算房租。除流亡者外,旅居海外的古巴人如果想出租自己在國內的車輛,可以指定一名境內古巴人代理辦手續。
  這一措施也著眼于現實。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古巴是美國後花園,那時候進口的福特、凱迪拉克轎車,現在依然開在古巴的街道上;六七十年代,又成了蘇聯與美國冷戰對峙的最前線,那時候蘇聯援助的拉達、波羅乃茲轎車,現在依然開在古巴的街道上。
  大多數古巴人所謂“打的”,不是緩慢的馬車、宰人的黑出租,就是“突突”冒著黑煙的蘇聯大轎車。更準確地說,是轎車模樣的公交車。因為石油短缺,卡斯特羅一聲號召,古巴所有的公車私車,都招手即停,只要順路,誰都可以搭車
  行進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古巴這輛車的“速度和性能”一直令世界側目。
  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1961年宣佈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次年美國開始對古巴實施全面經濟封鎖政策。艱難境遇中,古巴硬是把一些制度化的優越性保持了近半個世紀,比如全民醫療保障和全民免費教育。
  古巴人看病不用花錢,住院吃飯不用花錢,就連病人家屬吃飯也不用花錢。古巴人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部實行免費教育,大學生還能按月領取工資。“古巴的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非常發達”,中國駐古巴前大使陳久長說,“發達到擦皮鞋的人也可能是大學畢業生。”
  支撐“優越制度”的是古巴按照“計劃”正常發展的國民經濟;而從“計劃”被蘇東劇變打亂之後,古巴的經濟和民生便遭遇了“如革命剛成功時那般巨大的挑戰”。
  上世紀90年代初,原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對古巴的糧食、石油、工業原料等援助相繼停止,古巴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蔗糖、鎳等也同時失去了最重要的市場。從1991年到1994年,古巴陷入物資全面匱乏的“特殊困難時期”。
  時任中國駐古巴大使的陳久長清楚地記得,“我們使館請客需要牛肉,最終是去墨西哥買回來的。後來江澤民主席訪問古巴時,知道古巴物資供應緊張,還專門給使館帶去好多大米、麵粉。直到90年代中後期,哈瓦那的商場裏還經常是空蕩蕩的。”
  “至今,古巴沒有加入一些重要的國家經濟組織,無法拿到低息或者無息貸款。沒有很好的物質基礎,又能怎樣保證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福利呢?”徐世澄介紹道,勞爾政府節約國家開支,先拿大食堂開刀,從101日起免費餐食被逐漸取消。作為補償,原本在食堂就餐的工作人員,將得到補貼。
  此外,《格拉瑪報》還披露,個體業主將繳納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及社會保險金。這也就意味著公家100%負擔醫療和社會保險的歷史行將結束。
他們希望什麼,又害怕什麼
  不可思議的一幕真實上演:自由市場已經開到了哈瓦那革命廣場,小商販們都在此擺攤,見到外國人叫賣聲更是高漲,而老卡斯特羅的辦公室就在廣場旁邊。革命廣場上的小販們是否擁有私營執照,似乎並不重要了。
  路透社記者看到,近些年古巴政府確是給予個體經濟越來越多寬容,儘管這種寬容被迫的成分居多。“被迫”是古巴調整經濟政策的一個特徵。

  為應對“特殊困難時期”的嚴重情況,自19938月起,老卡斯特羅曾在堅固的計劃經濟框架內做過些微改革,比如,允許個體戶從事135個行業(大多為服務業),但不允許大學生和各級領導幹部下海;允許美元流通,開設外匯商店和自由市場等。但顯然,當年“總司令”以及古巴政府對自由競爭和貧富差距的高度警惕和反感,遠比那些“五花大綁”的措施出名得多。
  1995年,古巴個體戶一度發展到21萬人,但兩隻攔路虎阻礙著私營經濟的發展:被認為是在社會主義社會裏的“危險的資產階級分子”,個體戶遭到歧視和蔑視;又缺乏生產資料來源,不得不依靠黑市。
  1996年,允許個體戶從業的行業擴大到157個,包括家庭小飯店、旅館或商店。當時,徐世澄曾訪問古巴,在家庭旅館住過。店主告訴他,政府規定,飯店最多放3張桌子,仍不準雇人。個體飯店和旅館一般需要支付外匯,價格比較昂貴,但還是比政府開設的飯店和旅館要便宜。
  21世紀初,古巴經濟有所好轉,政府加強了對個體戶的控制和管理,停止發放新的營業執照。然而最近幾年,古巴經濟卻又再次陷入低迷。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的3場颶風,古巴農作物嚴重減產,大量房屋遭到破壞,《紐約時報》說,幾場颶風使這個島國至少蒙受了100億美元的損失。
  個體戶在古巴的“波浪命運”正是社會經濟的晴雨錶。如今,面對經濟困難的情況,勞爾.卡斯特羅為首的古巴政府不得不重新放寬對個體戶的政策。
  今年913,古巴工人總工會宣佈,國營領域將在明年3月前裁減50萬富餘人員,以提高生產率、減少國家財政壓力。
  “國營企業內約有100萬人無所事事,為了保證勞動的尊嚴,這些人員在今後都將會被裁減,應該改變古巴是世界上唯一不勞動也可生活下去的國家的概念。”勞爾.卡斯特羅說。
  打破鐵飯碗之後,一些古巴人不得不從頭再來,未知成敗。
  “生活其實還過得去,黑市上也可以買到,還有其他途徑。”在中國街餐館打工的吉特.艾米對《中國新聞週刊》說。據統計,古巴人每月需約20比索就可以把自己那份基本生活物資全部買下,與目前每人平均430比索的月工資相比,這個數字不算多。
  艾米知道或許改革後可以生活得更好,“但如果改革不成功呢?說不定還不如現在呢。”
  按照新的經濟發展方案,個體經營許可還涉及需要較高學歷的領域,如會計師、家庭護士、體育輔導員等。據報道,這些職業的開放,主要是針對國營領域可能裁減下的管理人員、教師、教練員等,吸引他們在社會謀生。
  改變“低水準下平均主義”現狀的同時,愈發明顯的收入差距和由此導致的不滿情緒, 則可能成為古巴社會新問題。
  古巴,還是那個古巴?
  變化,是西方世界熱切期待的“古巴方向”。而此前古巴改革進程給西方的印象一直是“溫和”“謹慎”“步子太小”。
  美聯社914援引專家的分析稱,這次古巴“將不會回頭”。
  徐世澄並不認可這種“樂觀”。他說,古巴調整經濟政策很有些“逼上梁山”的意味,出臺一些措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與中國從國策上推行改革開放有明顯不同。“古巴農業和建築業其實很缺勞動力,政府會鼓勵更多的人轉入。個體或者私營經濟領域只是再就業方向之一,面對危機,古巴領導人認為市場因素可以利用。古巴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很忌憚與私有化有關的說法,堅決反對搞市場經濟,這是古巴改革的底線,當然也與他們的國情有關。”
  今年813,菲德爾?卡斯特羅84歲生日。自20067月因腸胃出血接受手術後,卡斯特羅已近4年不曾公開露面,而是將權力轉交給“年輕人”——76歲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然而自今年7月以來,菲德爾.卡斯特羅卻連續多次公開露面。
  “老卡斯特羅現身,意味著什麼?”有人認為,他是想阻止弟弟對美國開放;有人覺得,他想昭示自己仍能左右政局;還有人評價,他是想提振古巴共產黨人士氣。
  眾多猜測中,還夾雜著一種說法,按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這個雙手顫抖、說話結結巴巴的老人已不再是20067月將權力移交給弟弟的那個堅強的戰士。儘管他又一次穿上他的橄欖綠軍服,但那個曾經在電視節目上滔滔不絕地發表演說,讓熒屏前的人們繃緊神經的人,那個執掌著生殺大權、制定法律而不需考慮任何人意見的人,已經不復存在了。”
  “不能說老卡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尤其在他身體好轉的情況下。” 徐世澄覺得,古巴艱難地邁出經濟調整的這重要一步,不會出大亂,也不會發生“巨變”,“被西方稱為改革派代表的勞爾,在各個公開場合發表演講,都從來不說‘改革’(Reform),而代之以‘變化’(Change)他自己說追求的也是‘更新社會主義’。”
  《格拉瑪報》924也在社論中強調,發展個體經濟將提高生產力,“保護、保持並持續完善”古巴社會主義體制,否定政府這些舉措是為“擁抱資本主義”的猜測,強調發展本國私營經濟“總是忠於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原則”。
  這一立場被古巴各級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
  “無論怎麼改革,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這在古巴都不會改變。”一位參與中古建交的外交人士對《中國新聞週刊》說,“到哈瓦那去看一看,感受人們對革命的信仰,對領袖的崇敬,對國家團結的自豪感,你就可以知道古巴還是那個古巴。”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