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561期通訊,2015年8月28日。
2015年8月28日古巴通訊561期
歐巴馬決關閉古巴關達那摩灣監獄2015-8-20
【希望之聲2015年8月20日訊】任期時間所剩不多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要為關閉古巴關達那摩灣美軍監獄做最後一搏,但想實現這一計劃,必然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困難。
中央社8月19日報導,奧巴馬的首席反恐顧問摩納可(Lisa Monaco)與國防部長卡特(Ash Carter)將對關閉已有13年歷史、臭名昭著的古巴關達那摩灣美軍監獄提出全新計劃,來完成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與擔任總統期間的承諾。
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無限期關押、“強化審訊”、囚犯身穿橘色囚衣關在籠內的照片違背美國價值理觀,也等於是給好戰人士提供了很有說服力的招募工具。 奧巴馬政府將要完成的這項計劃將解除國會對關灣囚犯移監美國的限制。奧巴馬政府正在考慮讓關灣囚犯移往堪薩斯州的李文渥斯堡(Fort Leavenworth)等軍事設施,但此舉可能引起地方政治人物的反對。
已有反對者警告,奧巴馬修訂預防性監禁的提案,不可能列入到無限期反恐戰爭期間無限期關押囚犯這個類別。也就是說不是把監獄關掉,而是將關灣移往別處。 而實質的障礙是或許是這些恐怖分子的命運,目前只有12人被認為太過危險、不能釋放。
聯邦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支持關閉關灣,但希望囚犯以後得到的權利,不會比現在擁有的還多,希望將來這些囚犯不會因為司法上的勾心鬥角而獲釋。 國際特赦組織沙阿表示:“不能認為關閉關灣,就覺得可以解決人權問題,或洗刷關灣讓美國名聲所蒙受的污點。” 而奧巴馬政府認為,要關閉關灣,或許就得付出某種形式延長預防性關押的代價。
資料顯示,關達那摩監獄是美國軍方於2002年在關達那摩灣海軍基地所設置的軍事監獄,美方說法,該拘留營內所關的都是被俘獲的敵方戰鬥人員,美國軍方每年耗資1.5億美元用於運轉關塔那摩的監獄和軍事法庭系統。可稱“全球最昂貴監獄 ”。
陸媒中新網2014年12月22日報導,奧巴馬錶示,美國沒有必要再為關押在古巴關達那摩灣美軍監獄的每一名囚犯花費數百萬美元,這不符合美國的價值觀。
文編:劉瑩
美防長全力支持轉移關塔納摩囚犯 正在本土找地方2015-8-21
北京新浪網 美國與古巴正式恢復外交關係的當天,美國國務卿克里與古巴外長羅德里格斯在華盛頓舉行「歷史性會晤」,期間羅德里格斯呼籲美國取消對古巴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封鎖、歸還強佔的關塔那摩海軍基地,尊重古巴主權。圖為羅德里格斯7月20日與克里共見記者。中新社發 張蔚然 攝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美國媒體20日報導,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表示他全力支持轉移關塔納摩灣的囚犯。
卡特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說,轉移囚犯一事沒有收到白宮任何壓力,他還補充說:「我和總統的看法完全一致。」美國法律規定,國防部長擁有批准轉移關塔納摩灣囚犯的最終權力。
卡特還證實,五角大樓正在美國本土尋找地方,接收從古巴關塔納摩灣美國海軍基地轉移來的囚犯。
卡特說,考慮的兩個主要地點是堪薩斯州利文沃斯堡的軍事監獄和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海軍基地。他補充說:「我們也在考慮其他地方。」
卡特還說,約有50名囚犯符合被轉移到其他國家的標準,但是另一組囚犯必須繼續受到戰爭拘留法的限制。
他解釋說,為了關閉關塔納摩灣監獄,這些囚犯就要被安置在美國某處設施。
五角大樓發言人戴維斯上校上周說,國防部希望在國會八月休會完之後遞交一份關閉關塔納摩灣監獄的計劃。
迦納醫師罷工 引進古巴外援 2015-8-20
中廣新聞網
西非國家迦納醫師罷工,準備從古巴引進170名醫生,解決燃眉之急。
罷工的醫生都是「迦納醫學會」成員,他們爭取加薪、改善福利和工作條件,8月7號開始罷工,導致幾名重症病人死亡。
迦納衛生部一方面把病人轉到軍警醫院治療,另一方面接洽古巴,借調170名醫生,目前還不清楚何時抵達。
迦納政府說,醫生罷工屬於非法,他們必須返回工作崗位,政府才願意談判。
要人遊古巴2015.8.21
星島日報 –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美國撤銷對古巴制裁(按:應該寫「封鎖」,或「霸凌」),港人掀起到當地旅遊的潮流。今年到加拿大,留意到當地同樣流行遊覽古巴,多倫多的《星島日報》,就有旅行團廣告。由於加國飛古巴不遠,報團收費不貴,費用約一千加元左右。由於加拿大到古巴交通便捷,不少當地人一早到該國遊覽,港人想到古巴,同樣可以考慮先飛加拿大,取道楓葉國,實行一遊兩地。
最近有退隱的政壇要人曾到當地旅行,除了參觀雪茄廠和聽著名的老爵士樂隊獻技外,還有海上遊等。到這些開放不久的國家旅遊,感覺最好是當地淳樸民風。古巴過往多加拿大人到當地觀光,現在開始有美國遊客,還有來做生意的中國人。
古巴土地肥沃,最出名是雪茄和蔗糖。由於被美國施加貿易制裁(按:應該寫「封鎖」,或「霸凌」),農產品難以出口,國家缺乏外匯,人民生計匱乏,海產成為當地賺取外匯的一大來源,國家有統收政策,人民不易享受到漁獲。到當地遊覽,自然要嘗價廉物美的海鮮餐。
政壇要人的行程包括遊船河,一出大海已有船家駛近兜售鮮活龍蝦,船上包煮,一隻三磅只售一百港元左右,幾個人要六隻,三隻做刺身,三隻熟食,風味十足,只需香港一隻價錢。
另一次是農家菜,在村屋坐下,先吃沙律,然後三隻龍蝦肉,跟 上主食、咖啡,盛惠十二美元。
一場豐盛美食,吃者大飽口福,農戶已有不俗收入,利己利人感覺,比享受六星級酒店或米芝蓮三星名廚出品還要受用。
《星島日報》社長 蕭世和
古巴人的膚色與種族 2015/8/23
(原標題)從「台灣歷史上的種族滅絕」談起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50823/bkntw-20150823000522083-0823_04411_001.html
「台灣歷史上的種族滅絕」,這個標題讓人吃驚。近日,「公民行動影音」網路媒體發佈了這篇文章,引發交鋒與討論。
1732年,在漢人與平埔族人競逐生活空間的背景下,清廷派兵六千,以七個月殺死「大甲西社」92族人(包括戰後梟首該社13位領導人),生擒男女老幼千人。兩年之後,清廷推展教育、引入漢人文化,以統治者的姿態,將平埔人的居住地,改名「德化社」、「感恩社」、「遷善社」、「興隆社」等等,最終迫使平埔族「被融合」,語言與文化凋零消失。
對於當年的平埔族,這是人命與「精神的嚴重傷害」。但對當時的人,特別是對當代人來說,「種族滅絕」四字也許不是那麼準確,即便泛稱平埔族的不同群體,其文化已遭滅絕,最多僅能或多或少,仍在日常生活留存祖先習俗的若干痕跡。
這就讓人有很多聯想,就說古巴。古巴如同佳勒比海很多群島,原住民是塔伊諾人(Taino),古巴及哈瓦那等地名,來自該族的語言。西班牙人到古巴時,散居其間的29個塔伊諾部落,可能還有10萬人左右。不過,40多年後,也就是1544年葡萄牙人船艦稱呼台灣是福爾摩沙時,塔伊諾人幾乎「已經被滅絕...」。因此,兩個月前,有部古巴紀錄片的主角,自稱是塔伊諾人後裔時,《哈瓦那時代》網站起了漣漪,許多讀者據此發表見聞與評論。
未來,古巴的塔伊諾人(如果還有,)是不是如同近年的台灣平埔族群或原住民,也會在「種族問題」的理解過程,加入自己的角色,還不清楚。
但在古巴,不太有人談種族問題。重要原因之一是,被尊稱是古巴國父,所有拉丁美洲人都很尊敬的荷西‧馬蒂(Jose Marti),在十九世紀末領導獨立戰爭時,基於他本來就對種族歧視反感,也為了團結更多的人,屢次呼籲古巴人不要「老是提膚色,應該停止了」。他說,大家應該共同以殖民者為敵,不要因膚色被分化。果然,參與這次獨立戰爭的人,有三分之二是非裔古巴人。但恐怖的是,獨立之後,1912年竟有三千黑人,大多沒有武裝,在兩個月間被屠殺!
1959年古巴革命以後,屠殺不再可能,但左翼政黨過度凸顯階級色彩,傳統上不談種族問題的窠臼延續,甚至說新古巴沒有種族問題。過去半世紀以來,由於古巴對非洲原鄉的獨立與醫療支持,付出很多,菲德爾在協助安哥拉與南非脫離殖民,及解除種族隔離的過程,高呼古巴是「拉美非洲國家」,可能都是要宣示,古巴對於黑人或黑白混血的國人,沒有偏見與歧視。
最多,菲德爾只承認種族問題,「客觀上」是存在,特別是1990年代以後。比如,2006年的研究推估,白人從海外親友得到的匯款收入,是黑人的2.5倍,是黑白通婚者的2.2倍。又如,黑人在2004年,在黨政要職務的610人當中,雖佔了32%,但到了如政治局或部長會議等等高層,只有10-20%,中央委員也只有13.3%是黑人。
菲德爾堅稱,在日常生活中,古巴沒有種族歧視或態度。真沒有嗎?我去過古巴兩次,相去十八年,一次參加旅行團,這次自由行,似乎仍然可以認同菲德爾所說。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說,種族歧視或偏見,是與美國不同,沒有那麼嚴重(美國警察一年「誤殺」五百多無辜民眾,不成比例的人數是有色人種。古巴社會平和,自然沒有美國的這個問題),但怎麼能夠說不存在呢?《再現古巴!古巴藝術、國家權力與新革命文化的誕生》的作者是非裔美國人,提及2004年她重返古巴時,白人警衛阻擋她及古巴非裔女友入內。他們抗議這是種族歧視,警衛卻只重複說,「古巴沒有種族歧視。」
最後,比較讓人不解的是,古巴究竟是白人後裔為主,還是非裔與黑白混血佔了多數?1804年海地獨立後,古巴殖民者擔心黑人泡製,因此加速提供多種誘因,吸引歐洲白人向古巴移民。這樣一來,1861年的白人後裔佔了海島居民的56.8%,1877年上升到了64.9%。到了1953年,亦即革命前最後一次普查,72.8%是白人,而2002年的普查則說是65%。
但我與女兒行走古巴,從西部的哈瓦那、中部的千里達,再到東部的聖地牙哥,覺得這個比例應該倒過來。我們在大街小巷馳目所得的印象是,非裔與歐非混血人數的比例,應該有6至7成才對。美國國務院及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也說,古巴白人約佔總人口的38%。古巴非裔學者、三次得到古巴教育部學術獎的多明格斯教授(Morales Domínguez),曾在2007年於古巴出版《種族問題的挑戰在古巴》則說白人最低可能低至28%。
所以,這究竟怎麼一回事?假使古巴人口的構成,外界推估與政府普查的落差問題,作何理解?
一是遊客如我們,以及美國及古巴學者的數字,來自印象與推估,不如政府普查數字正確。二是,在美國,界定人的身份,據說有所謂的「一滴黑血法則」,但在古巴不曾如此,通婚後人種計算方式與美國不同,另用毛髮捲曲與否…等等面向判定,因此數字就有差異?第三個原因,如同日本動畫片《平成狸合戰》的啟發,太多無法戰勝支配者的人(動物),最後不管是被迫,還是主動選擇,並無遺世獨立的空間,而是融入了,並對支配者的文化有所增減,久而久之,忘卻出身,或出身仍可印記,但無礙於不同出身者的結合,共同推動改變歧視與偏見,以及,改變同樣重要的物質與權力分配不均的大業?古巴有色人種的專業與知識份子在2009年宣佈,要恢復1998年創立的「黑人兄弟會」,應該就是這個用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