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500期通訊,2014年8月5日。
2014年8月5日古巴通訊500期
美國中間偏左週刊《國家》(the Nation, 1865年創辦,發行14多萬份)在2014年6月首次組專隊至哈瓦那考察一週,該團親身接觸觀感見本期通訊。
通訊發行500期 考慮組團譯介古巴國際主義成績論文集
紀念「古巴通訊」發行500期,「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已經購買二本圖書數冊,願意蒐藏或閱讀的朋友,歡迎來電郵索取,我們將在八月十二日寄發。
兩本文集各有十多位作者,書名是:
(1)The Capacity to Share :A Study of Cuba'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以及
(2)Cuba in a Global Context: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ism, and Transnationalism
兩書的封面及內容頁(含章節篇營與起迄頁碼)請見本通訊pp.11-16。
後援會擬譯註第一本、The Capacity to Share文集,最慢將在2019年古巴革命六十週年,合理期限是2016年出版,實際進度將由參與這項翻譯計畫的志工決定。歡迎也敬請有意願參與的朋友電郵告知。
“中拉時間”聚焦世界目光 悄然重塑世界格局2014年7月31日
新華網
1988年,鄧小平同志在會見阿根廷時任總統阿方辛時曾經斷言:“將來也會出現拉美世紀”。
26年後的今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拉美進行歷史性訪問,中國與拉美實現世紀攜手,開啟了聚焦世界目光的“中拉時間”。
——這是一個悄然重塑世界政經版圖的“中拉時間”。
此訪中,中國與巴西,東西半球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國與阿根廷,中國與委內瑞拉把雙邊關係都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國與古巴宣佈“三個堅定不移”,標注了新時期的坐標。
此訪的重頭戲,是習近平主席與拉美諸多領導人實現歷史性集體會晤,雙方一致決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宣佈成立中國—拉共體論壇。
從雙邊拓展深化關係,到多邊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國與拉美把手伸過世界上最浩瀚的海洋緊握在一起。這戰略性的握手,體現了發展中世界的力量在整合、在崛起,全球格局與秩序為之一變。
——這是一場精彩紛呈、亮點頻出的“中拉時間”。
格局之變需要時間的沉澱方才顯現。而在當下,人們對“中拉時間”的記憶,是一幕幕讓人難忘的經典時刻,是橫掃拉美大地的“中國潮”。
從習近平主席踏上拉美大地起,時時是特殊禮遇,處處是熱情接待,講述著一段段中國情。
在巴西,人們很快從“世界盃時間”切換到“中國時間”,大街小巷佈滿了中國紅。從威武颯爽騎兵馬隊護衛到巴西國會演講的全國直播,中國聲音傳遍亞馬遜大地。
在“馬背上的國家”阿根廷,東道主精心挑選了兩匹駿馬作為國禮,恭賀農曆馬年。在共和國莊園,好客的人們把所有的美好一一捧上:高喬人的馬術、印地安人的歌舞、阿根廷探戈……
在委內瑞拉,習主席的專機一進其領空,兩架戰機升空護航,馬杜羅總統親臨機場迎接。一路是聞訊而來的民眾,一路是五星紅旗飄揚。
在古巴,習近平與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 卡斯特羅敘舊談新,抒寫“辣木緣”佳話。從哈瓦那飛往聖地亞哥,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勞爾登上中方專機,高空煮茶論英雄。
為表達敬意,委內瑞拉、古巴,分別把國家最高榮譽勳章“解放者”“何塞 馬蒂”勳章鄭重授予習近平主席。阿根廷參眾議長專門通過國會決定,新設了“阿根廷國會榮譽貴賓”稱號授予習近平主席。
——這是讓“中國夢”與“拉美夢”交匯對接的“中拉時間”。
“中拉時間”意味著“中國夢”與“拉美夢”全方位戰略對接,開創歷史新機遇。
與“中國夢”相平行的是,巴西正實施“壯大巴西”等一系列發展規劃,阿根廷展開“2020年發展戰略”,委內瑞拉繼續推進21世紀社會主義建設,古巴進行經濟模式更新。
“中國夢和拉美夢息息相通。中拉雙方要勇於追夢、共同圓夢。”這是習近平主席在巴西國會演講時發出的攜手發展強音。
“中國夢”與“拉美夢”的對接有著深厚的物質基礎,中拉合作範圍之廣、程度之深、領域之寬,從一個個合作協議的簽署可見一斑:
中巴簽署30多項協議,累計金額350多億美元:中國、巴西、秘魯決定合作探討建設橫貫南美大陸的兩洋鐵路;中阿合作建設水電站、改造鐵路;中巴探索鐵礦石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中阿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中委融資合作機制繼續深化,雙邊經濟合作注入了新動力……
——“中拉時間”體現了對發展道路的堅定自信,對發展模式的互鑒共進。
巴西國會演講,習近平主席再提“鞋子論”:“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我們應該繼續堅定支援對方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此訪中,拉美國家領導人往往會提出一個請求:請講一講中國的治國理政思路和經驗。羅塞夫總統讀了市面上很多關於中國的著作,卻仍然“不解渴”,向習近平主席詢問從幹部培養到城鎮化進程的諸多問題。克裏斯蒂娜總統稱要“借鑒中國成功經驗”,尤其讚賞中國的“堅持”和“規劃”。
委內瑞拉有著濃重的“中國情結”,馬杜羅總統在同習近平主席共見記者時,對中國的讚賞之情溢於言表。訪古期間,習近平主席對勞爾主席說,不論國際形勢怎麼變,堅持中古長期友好是中方的既定方針。
——“中拉時間”體現了中國與拉美的命運與共、志合意聚的責任擔當。
“在這個世界上,不同階級、種族、膚色、信仰的人怎樣才能和平共處?這是每個國家、每個團體都不得不面對的迫切問題。”1941年,斯蒂芬 茨威格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發出這樣的疑問。
70多年後,中拉領導人首次會晤在巴西利亞舉行,給出了答案:成立中拉論壇,打造中拉命運共同體。
對於中國,這是外交佈局的“全覆蓋”。
對於拉美,這是外交舞臺的“再登臺”。
對於世界,這是對國際格局和秩序的“再塑造”。
中拉構建命運共同體,順時應勢,推動潮流。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中,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以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人類願景。
回顧拉美之行,習近平主席用魅力打動人,用思想感化人,用合作行動信服人,在拉美大地掀起一波波“中國風”。在尼加拉瓜人民廣播電臺臺長威廉姆 格裏斯比看來,此訪不但推動了中拉關係發展,更對維護當今世界和平繁榮具有積極意義。
格局之變,往往在不經意間悄然而來;驀然回首,已是地老天荒。中國與拉美,因璀璨文明彼此吸引,因夢想交匯而理解,因互利合作而攜手。習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猶如一個“點睛之旅”,讓“亞太世紀”與“拉美世紀”的歷史性攜手,推動了發展中世界的聯合自強,帶動了世界政經版圖的嬗變,給世界和平發展大業帶來正能量。文/國平
社交網絡已成美國確保其霸權的新戰場2014年8月4日
新華國際
參考消息網8月4日報道 外媒稱,美國對世界范圍內的社會運動展開調查以便根除這些運動,進而達到鞏固其霸權地位的目的。這也正是美國展開大規模操縱活動的原因所在。
拉美社7月30日稱,社交網絡已經成為美國確保其霸權的新戰場。例如,美國政府通過秘密監控臉譜網站上7億用戶的情緒表達,了解他們對某些事件的態度,通過監控用戶對新聞的選擇偏好,了解人群當中是否存在一種“情緒傳染”。
此舉在美國社會當中引發了不滿,《紐約時報》和《大西洋》月刊等媒體對政府在未經網際網路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對其評論進行監控的行為是否觸碰了道德底線展開了討論。
國防部出資研究“反美運動”
有媒體警告說,對臉譜網站的調查或許與美國國防部出資推動的“智慧女神計劃”有關,數所美國大學參與了此項計劃。該計劃和美國國家安全局在“棱鏡門”事件當中秉持的觀念一致,認為全世界都是“敵對領土”,需要美國去消除敵對勢力。
美國政府通過“智慧女神計劃”向多個大學研究項目提供了資金,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全世界具有不同戰略價值的地區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發展動向。
美國軍方從2008年就開始調查人們如何參與旨在推翻美國霸權地位的社會運動,于是催生了所謂的“恐怖主義研究”。參與此類社會活動的人們被其視為感染了一種“社會傳染病”。在五角大樓看來,全世界所有像“佔領華爾街”運動那樣,反對美國軍事政策、鎮壓式的司法制度和貧富懸殊的社會運動都是敵對的,必須加以鎮壓。
在“智慧女神計劃”的框架下,美國國防部向康奈爾大學提供了大筆資金,用以研究社會運動何時會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達到憤怒的極限,進而轉化為街頭暴動並且威脅到當權者的利益。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課題則是大規模社會運動。研究人員對全世界大約58個國家中參與者超過1000人的社會運動展開了調查,以了解這些參與者是如何組織和開展運動的。
美國政府對世界范圍內的電話通信和網際網路通信展開監聽,並對人類聚集的方式進行研究,以便盡可能地將抵抗扼殺在搖籃當中,以免這些社會運動在全世界引發傳染效應。
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傑弗裏‧漢考克曾于2009年接受國防部資助,就一項題為《霸權政府如何塑造社會輿論》的課題展開研究。
每個人都在其監控范圍內
美國國防部還專門設立了高級研究項目局,旨在研究推特網站、臉譜網站等社交網站的用戶活動,以便通過操縱信息來控制社會情緒。
據媒體披露,五角大樓不但通過上述研究項目,對社交網站用戶在自己賬戶上的留言進行監控,還掌握了他們對某些特定事件的具體反應。
五角大樓的戰略通信計劃已經深入到社交網站,這是其在媒體宣傳運動當中邁出的新步伐。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研究的正是用以幫助美國政府監控有悖美國利益的信息的工具。
據曾經接觸過上述研究項目的研究人員稱,網際網路上的每一個人都被視為可能傳播信息的潛在因素,因此他們的工作就是在特定的時刻找到恰當的人,以便傳播有利于美國利益的信息。
近年來五角大樓一直在開展虛擬情報項目,以便預測公眾對其宣傳活動的反應,並通過某些手段敗壞針砭時弊的活動家、政治家和媒體人的名譽,使其喪失公信力。
2013年前中情局雇員愛德華‧斯諾登向世人公開了大量有關華盛頓對電話通信和網際網路通信進行監聽的證據,被監聽對象不但包括普通人,還有盟友國的領導人。
秘密資助他國反政府網站
不僅如此,美國政府還秘密資助了古巴版推特“ZunZuneo”,目的是通過傳播煽動性言論來引誘古巴年輕人推翻古巴的政治體制。
據媒體披露,大量證據表明這個古巴版推特是美國國際開發署于2010年創建的,旨在古巴年輕群體當中傳播反動思想,進而拉他們加入持不同政見者的隊伍。
據報道,古巴版推特的用戶原先根本就不知道這個表面上由海外銀行出資的社交網站與美國國務院有關,更不清楚自己的信息已經被美國人用于政治目的。
然而,美國政府創建古巴版推特的秘密計劃只是美國利用高科技展開的煽動計劃的冰山一角。古巴媒體認為,美國政府也曾在敘利亞、烏克蘭和委內瑞拉等國制定過類似煽動計劃。美國情報機構在這些國家利用高精尖技術,對最容易接受社交網站等新生事物的年輕群體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美國政府甚至在第三國開設空殼公司,利用洗白的錢和偽裝成商人的技術兵在這些國家實施煽動計劃。
美國政府的某些行為違反了本國法律和國際通信法,甚至在未經國會允許的情況下使用地下資金。
在古巴版推特的真相被曝光之後,古巴政府警告說,美國的古巴廣播辦公室和馬蒂廣播電視臺曾利用秘密資金創建了一個名為“Piramideo”的社交網站。在這個“金字塔式”的社交網站中,用戶之間的信息傳播更加快捷。而美國政府的目的就是打通一個傳播反革命思想的渠道。
目前美國還在實施一項名為“Conmotion”的計劃,旨在推動古巴地下無線網絡的裝配,並為此投入了430萬美元。該計劃于2012年啟動,或將于2015年完成。
美聯社稱 美招募年輕人赴古“滲透” 2014-8-5
新華社電 美國媒體4日報導,美國國際開發署及其承包商自2009年10月起以旗下項目為幌子,秘密派遣來自委內瑞拉、哥斯大黎加和秘魯的年輕人前往古巴從事反政府活動。
美聯社說,這一秘密項目的開始時間在奧巴馬宣稱將尋求與古巴關係的“新開始”之後不久,約10名來自拉美國家的年輕人受到招募,最低時薪僅為5.41美元。
美聯社獲得的文件顯示,這些年輕人通常偽裝成遊客或以開展衛生和民間項目為幌子,入境古巴後四處物色能被“策反”為反政府人士的大學生等普通古巴人。
為掩人耳目,他們在交流中經常對暗號。例如,“我頭疼”的真實意思是懷疑自己可能被古巴政府監控;“你妹妹病了”則意味著要縮短行程。為避免事情敗露,這些年輕人會把筆記本電腦中存儲的敏感信息偽裝成普通信息,並對個人移動存儲設備加密。他們在收發電子郵件時也使用加密軟體。
按美聯社的說法,美國承包商艾倫·格羅斯2009年12月在哈瓦那被捕後,美國官員曾私下告誡政府承包商暫緩前往古巴,但國際開發署及其承包商“創意聯合國際”並沒有暫停這一項目。
格羅斯曾多次前往古巴執行秘密任務,利用一種通常只有政府掌握的敏感技術幫助古巴人連接到互聯網。古巴認定,格羅斯企圖顛覆古巴政權,判處他15年監禁。
(後援會案:本則新聞與前則來源相同,但編譯比例較大)
美再被曝顛覆古巴政權企圖 曾派人赴古招起義者 2014-8-5
原標題:美國再度被曝從事顛覆古巴政權活動 曾派遣拉美年輕人赴古招募“起義者”
國際線上報導(記者 閆明):今年4月,美聯社曾爆料稱,一向致力於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美國國際開發署曾在古巴秘密推出“古巴推特”項目,旨在利用這一社交網路平臺號召古巴年輕民眾舉行反政府示威活動,從而達到推翻古巴政府的目的。可以說“古巴推特”項目僅僅是冰山一角,當地時間8月3日,美聯社再度曝出了一個美國國際開發署在古巴秘密實施的顛覆項目。
美聯社3日披露,美國國際開發署從2009年10月開始派遣一些來自委內瑞拉、哥斯大黎加和秘魯的年輕人到古巴各地,他們假扮遊客,實則希望募集到當地的起義者,從而推翻古巴卡斯特羅政權。
報導稱,美國國際開發署雇佣了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一家公司——國際創意聯合公司來具體實施這一項目。有大約十多名拉美年輕人參與到這一秘密項目中,而每小時獲得的報酬只有5美元左右。其中的哥斯大黎加人以舉辦愛滋病預防研討會為幌子來招募政治活動家,而委內瑞拉和秘魯人則被派遣到古巴的各個大學,招募大學生參與到推翻古巴政府的活動中來。報導援引參與項目的哥斯大黎加人費爾南多·穆里略的話稱,他每48小時就要向國際創意聯合公司報備,與此同時被告知一組安全代碼。而這些年輕人幾乎沒有怎麼接受相關的安全培訓,例如如何避開古巴情報部門的監控等。
報導稱,在2010年9月,這一項目的承包商國際創意聯合公司改變了策略,他們不再派外國人到古巴去招募和培養反政府人士,改為幫助那些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獲得古巴離境許可、赴第三國進行培訓,而一些留在古巴國內的人則獲得了不少現金、用於在本土繼續招募“起義者”。
美聯社在報導中指出,與此前被披露出來的“古巴推特”項目一樣,這一項目也是美國國際開發署實施的、旨在顛覆與美國政見不合的國家的計劃中的一部分,不過這兩個項目都以失敗告終。
面對美聯社的爆料,美國國際開發署4日發表了一份並不太有說服力的聲明。聲明稱,美國國會為開發署在古巴的民主推動進程提供資助,使古巴人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有利於社會發展。美國國際開發署在古巴的項目在政府的外國援助官網上都有羅列,這一項目不是秘密的,也不是間諜活動,相反這對美國國際開發署支持普世價值觀、致力於減少極端貧困和推廣民主社會的使命非常重要。美國國際開發署否認美聯社關於“開發署項目旨在推翻古巴政權”的報導。
古巴國家電視臺及古巴共產黨機關報《格拉瑪報》4日均在頭條關注了美聯社關於此事的報導,不過古巴政府目前尚未對這一事情做出回應。古巴民眾則表示,這隻是美國五十多年來試圖破壞古巴革命成果的又一嘗試而已。
美國最老政論週刊《國家》首度組團訪問古巴2014.7.30
(後援會編譯,原標題Cuba as Seen from a ‘The Nation’ Tour)
July 30, 2014
By Circles Robinson
HAVANA TIMEs
美國中間偏左雜誌the Nation在2014.6月首次組專隊至哈瓦那考察一週,第一手經驗如後。
團員之一 Anna Theofilopoulou*寫了詳細印象報告。
第一段提及2014年初的新法,開放更多外資進入。其次提及 Cuban National Center for Sex Education由勞爾女兒 Mariela Castro主持,指古巴考慮同性結婚法法化,已在補助變性手術,禁止性/別工作場所歧視。次提反卡斯楚國會集團,特別是Senator Bob Menendez (D-NJ) and Representative Ileana Ros-Lehtinen (R-FL).. 指古巴有困難,但社福成績不俗。The Nation表示2015年及其後這類教育訪問將會繼續辦理。
* * * * *
1. Since Raúl Castro became president, there has been no political change.
2. Raúl is the end of the line; once he goes, there will be no succession.
3. The military is the key institution in Cuba.
4. Dissent is prohibited and punished.
5. Political opposition groups are the democratic alternative in Cuba.
6. National political mediation is led by the Catholic Church.
7. As long as one party remains in power, no democratization is possible.
8. Cubans know nothing about the rest of the world.
9. Most youth want to leave Cuba.
10. Average monthly income in Cuba is $20.00
11. Cuban émigrés are exiles.
12. US-Cuban policy is driven by the Cuban-American lobby.
13. The Cuban-American political elite is changing as the second generation comes of age.
2. Raúl is the end of the line; once he goes, there will be no succession.
3. The military is the key institution in Cuba.
4. Dissent is prohibited and punished.
5. Political opposition groups are the democratic alternative in Cuba.
6. National political mediation is led by the Catholic Church.
7. As long as one party remains in power, no democratization is possible.
8. Cubans know nothing about the rest of the world.
9. Most youth want to leave Cuba.
10. Average monthly income in Cuba is $20.00
11. Cuban émigrés are exiles.
12. US-Cuban policy is driven by the Cuban-American lobby.
13. The Cuban-American political elite is changing as the second generation comes of age.
作者說老卡推翻暴政、古巴有很多缺點但讓古巴也讓人人有醫療與教育,但他還是覺得,一個人掌權將近五十年的政權,他還是有些狐疑。
《國家》團隊在哈瓦那。
作者稱,聽聞很多,但不如一見。七天後的想法是(包括一日遊至豬灣與海明威故居),覺得「古巴是奇妙耐人尋味也充滿魅力的國家,讓人想要得到更好的理解。此行讓他下兩個想法,超過一切。「一是想要再次回返,看更多的古巴,走訪更多城市與鄉村,與當地人有更多相會並能雜談。二是不禁想到,美國究竟想要以已經超過五十年的禁運達到什麼作用呢?」
左圖是ael Hernandez
Rafael與其他訪問古巴的人都說,美國以上假設,都屬誤認。Raúl Castro以來公部門縮小,私人部門增長,部隊規模縮編。政府雇員人數持續減少,食品配送系統的改革繼續。整個過程1990年代啟動,2007年後加速。他特別指副總統 Miguel Diaz-Canel是改革者,會持續Raul所為,且他對重要的議題之觀點,古巴人很清楚,並非美國人所說那樣一無所知。在他看來,「古巴有民主也有自由,但定義不同。古巴人得到鼓勵,能表示意見,甚志是抱怨,定期有民調查訪人們認定的需要改進的事項,古巴人表示意見也不遲疑。政策形成過程他們也被鼓勵參與,且其意見得到傾聽。」
古巴天主教會是許多聲音之一,外界再三宣傳古巴是共產黨無神社會純屬不實宣傳。古巴人可以列入世界上其他地方最有認知的人群之中。除了若干古巴認定是他們認為至關緊要的專頁,許多年輕古巴人遠離故鄉,人力外流確實是嚴重問題,他們畢竟與老世代不同,對革命沒那麼在意。Rafael又說,外人說古巴月薪20美元,僅直是荒謬的說法。古巴移民隨時都能返鄉,只要沒有推翻政府的想法。
Hernandez對古巴的批評可以分做七點。 (1)1990年代初期至今不平等與貧窮增加了四倍,當前有20%古巴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53%住家壞或很壞 ; (2) 太過中央化,且法治薄弱,致使政治參與偏低. (3)國家與科層官僚管太多 ; (4) 存在腐化現象; (5) 人口結構不均衡,26%國民超過六十歲,生育率在拉美最低,每年有3.5萬人移民美國; (6)政府控制傳媒,他稱之為「官本位」”; (7) 美國禁運造成恆久存在的「圍城」心態 。
左圖是哈瓦那大學。
經濟困難,政府決定逐漸將貨幣從雙軌改制為單軌,減少社福項目與規模,但這對 20%窮人而特別是沒有家人的老人將是打擊。能接近旅遊行業或有海外親友的人經濟收入較好,致使很多專才放棄本行,改成他就。
蘇聯時代的機械耕種對土地傷害很大,至今沒有完全恢復,但古巴土地原本理當能有更好農業發展,蔬菜種植還是很少,致使價格幾乎與紐約 的 Union Square市場相去無幾。肉類,甚至雞肉都很少,對一般古巴人太顯昂貴。古巴進口 80%食物,荒唐的是美國佔了60%,且要現金給付。
住房
Miguel Coyula.
平均房舍已達75年,幾乎沒有修護補助,只能說居民各顯神通儘量湊合,1980年代啟動的更新房舍的計畫進展緩慢。近日容許購買私房的後果是古巴裔美國人買了歷史古宅,拆之,另建。
健保
與 Gail Reed會面,她在1997年創辦,現在是the Medical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with Cuba, (MEDDIC)主任,宗旨是要增加與美國及國際健康社群合作。這部分,本文再次確認古巴成績(壽命,萬人醫生數量,嬰兒死亡率等),但提及在Raúl年代,不再完全免費對外派醫生,而是有錢的國家得支付,並將這部分收入移轉入古巴。
外交
左圖是古巴外交官 Vidal
古巴外交:有 140個大使館或國際機構在哈瓦那 ,6.4萬古巴人在94個國家工作,1.3萬外國人在古巴學習(醫為主)
結論
儘管美國顛覆古巴之心與行動仍然強勁,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古巴沒有想像中脆弱。「和平基金」 (the Fund for Peace)過去十年逐年製作與發佈「國家脆弱指數」(the Fragile States Index),古巴名列107(70.8分)(優於中蘇印墨土以泰…等國,拉美有16國列入,古巴僅次於5國)美國159名(35.4分)。美國在三個重要指標如「群體民怨」(group grievances)、「經濟發展不均等」(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與「貧窮與經濟衰退」,與古巴得分接近。美國在這三項得分不佳,反過來說,以美國標準看,古巴在這三項得分不算太差。古巴得分偏低的是「國家正當性」(state legitimacy)與「人權」…等,必然與其政治系統有關,惟逆向考量,「若不帶偏見」,也會說古巴的「政治模式」讓她在這三項得分不弱。
—–
作者Anna Theofilopoulou 任職聯合國,專長領域是政治與經濟發展議題,包括中東、去殖民化及外資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目前,她負責分析北非與美國難民政策。
作者Anna Theofilopoulou 任職聯合國,專長領域是政治與經濟發展議題,包括中東、去殖民化及外資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目前,她負責分析北非與美國難民政策。
詳全文 美再被曝顛覆古巴政權企圖 曾派人赴古招起義者-國際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805/13046336.html
http://www.havanatimes.org/?p=105208&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Feed%3A+havanatimes%2Fapge+%28Havana+Times+Posts%29
http://www.havanatimes.org/?p=105208&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Feed%3A+havanatimes%2Fapge+%28Havana+Times+Posts%29
List of Tables ix
Series Editors’ Preface xi
Foreword and Acknowledgments xv
Abbreviations xix
Introduction: Cuba’s Capacity to Share 1
Anne Hickling-Hudson, Jorge Corona Gonzalez, and
Rosemary Preston
Section 1 Cubans Sharing Educ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The Revolutionary and Material Basis
1 The Cuban Revolution and Internationalism: Structuring
Education and Health 13
Anne Hickling-Hudson, Jorge Corona Gonzalez, Sabine
Lehr, with Marina Majoli Viani
2 Challenging Educational Underdevelopment: The Cuban
Solidarity Approach as a Mode of South-South Cooperation 35
Jorge Corona Gonzalez, Anne Hickling-Hudson,
and Sabine Lehr
3 Cuba’s Education System: A Foundation for “The
Capacity to Share” 53
Elvira Martin Sabina, Jorge Corona Gonzalez, and
Anne Hickling-Hudson
Section 2 Studying in Cuba: Returning Home to Work
4 Cuban Higher Education Scholarship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 Overview 73
Francisco Martinez Perez
5 The Children of the Isle of Youth: How Ghanaian Students
Learned to Cope with “Anything in Life” 83
Sabine Lehr
6 Studying in Cuba, Returning Home to Work: Experiences
of Graduates from the English-Speaking Caribbean 107
Anne Hickling-Hudson
7 Cuban Support for Namibia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127
Rosemary Preston
Section 3 Cuban Educators: Sharing Skills
Internationally
8 Cuba’s Educational Mission in Africa: The Example of Angola 141
Christine Hatzky
9 Capacity Building in Lat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Cuba’s
Contribution 161
Boris Trista Perez
10 “You Help Me Improve My English, I’ll Teach You Physics!”
Cuban Teachers Overseas 175
Anne Hickling-Hudson
11 Cuba’s Contribution to Adult Literacy, Popular Education,
and Peace Building in Timor-Leste 197
Bob Boughton
Section 4 The Global Reach of Cuban
Education: Participant Narratives
12 Cubans Sharing Education: The Isle of Youth 217
Oscar Elejalde Villalon interviewed by Anne Hickling-Hudson
and Jorge Corona Gonzalez
13 The Long Road to Neurosurgery: Reflections from Ghana on
18 Years of Studies in Cuba 225
Samuel Kaba Akoriyea, with Sabine Lehr
14 The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 in Cuba:
For a Stronger Media Culture in the Global South 231
Anne Hickling-Hudson and Melanie Springer
15 Air Raids, Bride Price, and Cuban Internationalism in
Africa: A Cuban Teacher in the Angolan Civil War 241
Marta Fernandez Cabrera interviewed by
Anne Hickling-Hudson
16 Teaching in Rural Jamaica: Experiences of a Cuban Teacher 249
Emelina P. Perez Herrera interviewed by Anne Hickling-Hudson
17 Cuban Cooperation in Literacy and Adult Education
Programs Overseas 255
Jaime Canfux Gutierrez interviewed by Jorge Corona Gonzalez
and Anne Hickling-Hudson
18 The Role of the APC (Association of Cuban Educators)
in Advancing Cuban Internationalism in Education 263
273
Lidia Turner Marti interviewed by Anne Hickling-Hudson
and Alejandro Torres Saavedra
Section 5 Endnote
19 Achievements, Celebrations, and Learning
Rosemary Preston
Biographical Notes 277
Index 283
Foreword vii
Louis A. Pérez 11
Acknowledgments xi
Intro社uction: Cuba in a Global Context 1
Catherine Krull
PART I. INTERNATlONAL RELATlONS
1. Disaster, Disease,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U.S.-Cuban
Cooperation as a Bridge to Reconciliation 27
William M. LeoGrande and Marguerite Rose Jiménez
2. A Model Servant:τhe Revolntionary Anned Forces and Cuban Foreign
Policy 44
HalKlepak
3. Cuba's Monumental Children: Operation Peter Pan and the Intimacies
of Foreign Policy 58
Karen Dubinsky
4. The Role of the Conrts in Shaping U.S. Policy toward Cuba 75
Stanley 1. Murphy
5. Cuban-Chinese Relations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89
Carlos Alzugaray 1i知如
6 “Complicated and Far-Reaching":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s of Canadian
Policy toward Cuba 109
Asa McKercher
PART 11. INTERNATIONALISM
7τhe Cuba-Venezuela Alliance and Its Continental Impact 127
MaxAzicri
8. Santeria Commerce and the Unofficial Networks ofInterpersonal
Internationalism 144
Kevin M. Delgado
9. The Prornise of Globalization: Sustainable Tourisrn Developrnent and
Environrnental Policy in Cuba 160
Ricardo Pé何Z
10.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The Irnpact of Cuban Medical Internationalisrn
in the Global South 176
Robert Huish
11. Cuba's Revolutionary Agro-Ecological Movernent: Learning frorn the
Experience of Food Sovereignty 192
Efe Can Gürcan
12. Postcards frorn Abroad:τhe Cuban Special Period through Spanish
Eyes 208
Ana Serra
PART III. TRANSNATIONALIS品f
13. Transnationalisrn and the Havana Ci日ar: Cornrnodity Chains, Networks,
and Knowledge Circulation 227
Jean Stubbs
14.τhrough the Eyes of Foreign Filrnrnakers: Contradictions and Paradigms
of Cuban Cinerna after the Revolution 243
María Caridad Cumaná
15. Cubans in Spain: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and Memories 257
Metle Louise Berg
16. Oral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s of Racial Mernory 271
Yvette Louis
17. Cubans without Borders: Frorn the Buildup to the Breakdown
of a Socially Constructed Wall across the Florida Straits 287
Susan Eckstein
的Ernesto Che Guevara, Dispositions,叫ld Education 品。r Transnational
Social )ustice 302
John D. [-[olst
List of Contributors 319
Index 325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