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古巴通訊(602)民報林健次說,古巴是「台灣的孿生兄弟」。港無線台 同時製作古巴節目,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602期通訊,2016年4月7日。


2016年4月7日古巴通訊602期
洪永城到訪古巴,大讚當地人熱情和樂天知命的性格。(溫菁莉攝)
香港兩家無線電視台日前同時在古巴製作節目。佔有60%以上電視收視份的TVB製作的
《在那遙遠的地方—古巴》,主持人洪永城說,他在古巴「感到驚喜」,2016/4/6日
開台的是ViuTV,拍攝《價值連城》。(溫菁莉攝)





中美-古巴觀光業吃不消2016.3.27
鍾志恆(工商時報)
路透報導,美國與古巴關係破冰後,美國人到古巴觀光人數呈現暴增,甚至每年都在創新高,一下子讓古巴旅遊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難以滿足大量旅客前來的需求。
古巴陽光普照的熱帶氣候、豐富的音樂傳統、雪茄遠近馳名和到處都有經典款老車。但冷戰時期美國對古巴經濟封鎖到現在已接近一個甲子,這些觀光業的絕佳賣點幾十年來都跟美國遊客絕緣。
美國遊客暴增
隨著美古兩國恢復關係,一切為之改觀。現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街道上到處都可看到美國人。
不少商家和攤販因為生意太好,不斷調高計程車資、餐點費和小飾物價格。像古巴雪茄每根售價更從1美元大漲至5美元。
去年到古巴的旅客人數,較前年增加17.4%至352萬人而創新高。期間美國旅客人數更大幅成長77%至16萬1,000人,當中還不包括數十萬古巴裔美國人。
旅遊業專家擔心古巴將無法吸收那遠超過預期的旅客人數。因為,現在大量旅客在訂飯店房間和出租汽車上都極度困難。
來自田納西州的44歲美國旅客安娜(Ana Fernandez)說:「古巴現在的旅客是爆滿,我到處都看到太多美國人,這一點都不好玩。」

來自柏林的46歲德國旅客吉絲娜(Gisela Hoiman)說,雖然好想看看古巴在「還沒有變」之前的樣子,但對於機場排滿長長的人龍、到處都是叫賣的商販、和塞滿大量旅客等情況都感到失望。
她抱怨自己背著大背包,在哈瓦那的車站始終買不到去東部城市聖地亞哥的票而非常無助。她說:「實在太難買到車票,到處都塞滿旅客,我們一直排隊,在車站各個賣票櫃台之間走來走去。我不認為古巴有為觀光業做好準備。」
美國與古巴在2014年同意終結50年的彼此仇恨,要恢復兩國關係,讓國際社會又開始注意到古巴的存在。

基礎設施不足
古巴的對外開放有利其私人的小商家,他們大多從事餐飲業和提供民宿來賺觀光財。但目前全國只有6.3萬間飯店客房的古巴,其觀光業的基礎設施仍然主要由國家掌握,並且因為幾十年來被美國經濟制裁和缺乏發展而相當落後。專門安排美國人前來觀光的古巴旅遊公司Cuba Educational Travel創辦人柯林(Collin Laverty)坦承,從應付旅客下飛機到安排在餐廳用餐的過程裡,古巴的基礎建設所能提供的服務已經達到極限。
許多不想住國營飯店或民宿的外國旅客,除了像西班牙的Melia Hotels International等經營的少數飯店外就別無選擇。就算願意多付一些錢去住優質的飯店,也往往被美國旅行團在好幾個月前以更高價格給訂走。
雖然古巴政府正尋求更多外國投資,和計劃在2020年讓全國飯店客房數量達8.5萬間,但其進程仍然緩慢,而發展飯店地點又主要在海灘附近的景點,而不是古巴的文化中心。
哈瓦那的國際機場缺乏有效率的設施,像行李箱的輸送帶和電扶梯等常發生故障。

冷戰思維比冷戰遺產更可怕2016-3-29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古巴,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被美國封鎖多年的古巴,到底是怎樣的狀況?面對“鬆綁”,古巴人的反應是什麼?因為採訪,有機會在這樣的時刻走近古巴,身臨其境,在細節裡感受,也有了不一樣的體會。
  儘管早就身處手機一刷、全球通達的年代,但這樣的便利並未惠及古巴。票務網站相當多,但前往哈瓦那的航班卻相當少。鍵入“Cuba”,出現在搜索前列的,都是位於美國的密蘇裡、新墨西哥、伊利諾伊、阿拉巴馬以及紐約州等地名為“Cuba”的小鎮。
  訂房的過程更加曲折,光是美國代表團就訂走1200個房間,這讓接待能力有限的哈瓦那一房難求。費盡周折,總算想到剛剛進入古巴的“空中食宿”網,可由於哈瓦那房東多數上網不便,租賃信息更新緩慢,幾天之後才回復。
  等終於找到空房,付款時才發現,只有美國賬戶才可預訂古巴的房間。有人說這仍然是根據美國相關法案做出的規定。不得已,找了美國朋友才解決問題。
  人還沒到哈瓦那,就已提前感受封鎖政策帶來的諸多不便。根據美國相關制裁法案,跨國企業如與古巴存在商業往來,在美業務將受影響。也正因此,許多企業都不得不在美古市場之間選邊站,結果自不待言:無論是酒店、網絡乃至日常消費品,在古巴都是稀缺貨。物品稀少的貨架,讓人感覺回到了40年前的中國小鎮。
  這一切,都發生在奧巴馬訪問之時。也正因此,當美國政府宣布一系列對古巴鬆綁的政策時,古巴人並沒有太大的興奮:如果不能全面解除封鎖,這些政策能有多大意義呢?
夾在美蘇霸權中間,曾讓古巴失去了很多開放和發展的歲月。儘管奧巴馬在哈瓦那演講時稱是為“埋葬冷戰”而來,更有人將其古巴之行比作尼克松當年的“破冰之旅”,但事實上,從訂機票和酒店的不便就能看出,冷戰時代的遺產仍未走入歷史。不僅如此,奧巴馬在古巴還是大談“人權問題”,對古巴內政橫加指責,以至於和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的記者見面會火藥味十足。
  有人因奧巴馬訪古想起了1972年尼克松訪華。回溯歷史,那之後中國的發展並非西方一開始所預料。借由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成功帶領國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確立了自身的特色,並成功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之中,為東方與西方、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如何相處,貢獻了非常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借鑒。
  有的時候,冷戰思維比冷戰遺產更可怕。一個國家的前行歷程,從來都是本國人民的歷史選擇,而非外部強加干涉的結果,政經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不同,不應成為兩國交流的障礙。冷戰結束已25年,既然是為“埋葬冷戰”而來,那就應當破除冷戰思維,以平等和尊重的姿態面對過去的對手。過時而粗暴的封鎖,只會給古巴人民帶來不便,也令美國依然不能徹底放棄冷戰思維。
  當今時代,國際關係格局已與過往不盡相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在追求本國利益時,理應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無論對於古美關係正常化進程,還是對於世界範圍內的和平合作進程,這都應是共識。


台灣的孿生兄弟2016/3/30林健次(民報)
這個國家跟台灣一樣,在大海洋的西邊,北回歸線附近,多颱風、是個大島;盛產蔗糖,也產稻米和香蕉。歷史也很像;曾經是列強的殖民地,殖民者也留下了棒球;人民除了少數原住民,多是移民的後代。

地緣政治也跟台灣類似,島國的西北一百多公里外有一個對它素有敵意的、與它不成比例的大國。為了自救,這個島國不得不利用自己的戰略地位、尋求遠在東北數千公里之外的另一個大國的協助,並成為附庸。這個附庸也幾乎沿用宗主國的經濟體制,成為該體制的邊陲地帶;島國的統治者以西北大國對生存的威脅為由,在國內施行獨裁統治。

以上描述的是古巴,特別是三十年以前的古巴,當然也是三十年以前的台灣。古巴的敵國是美國,三十年前的宗主國是蘇聯;台灣的敵國是中國,宗主國是美國。

有些讀者或許對台灣被筆者寫成「附庸」,有點不習慣。「附庸」這兩個字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不過假如獨立百餘年的古巴都曾被台灣說成「附庸」,那麼連「法理獨立」都沒有的台灣會比較高級嗎?總統候選人必須到美國被了解、接受審查,就是這種「宗主」、「附庸」關係的展現。

台、古命運歧異的開始

台灣與古巴的類似命運在1991年發生了變化。而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國政治。

1991年蘇聯解體,古巴喪失了宗主國,承續蘇聯的俄羅斯政權改走資本主義路線而且自顧不暇,和古巴只有戰略利益、沒有意識形態的情感。不過,美國對古巴的孤立並沒有因為蘇聯解體、冷戰結束而明顯放緩,甚至為了逼迫卡斯楚下台,或者說害怕古巴變成一個成功的政治經濟典範,變本加厲在1996年通過Helms-Burton 法案,實施對古巴全面禁運,甚至處罰或抵制和古巴作生意的其他國家的企業。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孤立,可以與美國對北韓的孤立相比擬。

美國對古巴的嚴苛起因於國內政治。美國的國內政治對世界的弱小國家與民族可以是非常殘酷的。

同一時期,台灣則在蔣家王朝結束之後走上更為靠近宗主國的政治經濟路線。也幾乎在同一個時期,台灣的西北大國改走資本主義路線。自此,敵國、宗主國、附庸國由資本主義統一。弔詭的是,這種統一卻造成台灣的生存危機。和美國對古巴政策相反,中國對世界各國封鎖台灣,但是國內卻對台灣展開積極開放的磁吸政策,意圖瓦解台灣人的國家認同,使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美國與中國的經濟利益連帶與美國的模糊政策,也使得台灣陷入被宗主國出賣的危機疑雲中。

歐巴馬的美國vs. 習近平的中國

對於古巴和台灣,美、中兩國各有矛盾與盲點。美國承認古巴主權,卻孤立並經濟制裁古巴,根本改變不了古巴。中國國內對台灣經濟開放,卻以武力恐嚇台灣,阻擾台灣獨立,把台灣越推越遠。

作為美國國內政治的延伸,歐巴馬總統終於走出正確的第一步,先於2014年和古巴恢復邦交,後於今年3月21日訪問古巴。他對古巴人說: 「我們不會把美國的政治或經濟體制強壓在你們身上。我們知道,每個國家、民族都要規劃自己的道路,形塑自己的(政經)模式」。這或許只是門面話,但歐巴馬至少走上替美國減少一個關鍵敵人,增加一個關鍵盟友的道路。

歐巴馬總統對中國領導人的最大啟示是:中國何妨把政經視野放寬、放遠,在國際政治上減少台灣這個關鍵敵人,增加一個愛好和平的台灣。中國堅持所謂的92共識、「一中原則」、「台獨入罪」是跟這個方向完全背道而馳的。民報0330 

奧巴馬古巴行 美古一笑泯恩仇? 2016-3-30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評論員 張迎春)3月2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結束對古巴為期三天的歷史性訪問。這番“世紀破冰”之旅引人矚目,雖然奧巴馬此舉為的是給兩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敵對劃上句號,但遺憾的是,卻未能取得多少實質性成果。一般認為,美古兩國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道路有別,主流價值觀亦是大相徑庭,“相逢一笑,難泯恩仇”,也並不在人們意料之外。
  3月20日,奧巴馬抵達哈瓦那,終於實現了任內訪問古巴的夙願。美古兩國在1959年卡斯特羅革命勝利後斷交,這是時隔88年,繼柯立芝之後,首位造訪“政治世仇”古巴的美國在任總統。古巴距離美國海岸線僅僅90英里,兩國曾經親如兄弟,但在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兩國正式交惡,而自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以來,雙方敵對已經超過半個多世紀。白宮視近在咫尺的古巴為心腹大患,勢不兩立,千方百計予以圍堵扼殺,並曾多次試圖推翻古巴共產黨政權,但至今都沒有成功。
  雖然美古兩國關係冰凍三尺,但是奧巴馬此行卻並不突兀,實際上,白宮一直在為此鋪路奠基。自入主白宮之後,奧巴馬逐步扭轉了美國對古政策,並得到古巴的積極回應。2014年12月,兩國宣布重啟雙邊關係正常化進程,美古自此駛入關係解凍的“快車道”。一年多以來,兩國互動不斷深化,去年4月,奧巴馬和古巴最高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在美洲峰會上實現了歷史性會晤,7月,美古正式恢復了中斷50多年的外交關係。8月,克里成為70年來首個訪問古巴的美國國務卿。奧巴馬此時訪古,便是這一系列鋪墊後的水到渠成之舉。
  據中國官媒報道,對於這次訪問,奧巴馬賦予了諸多歷史意涵,他強調此訪“埋葬了西半球最後的冷戰殘餘”,是美國外交求變革的具體體現,認為“美古超越了歷史和意識形態的阻隔”,兩國開啟了關係的新篇。這次訪問也吸引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媒體普遍認為“奧巴馬將美古關係帶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輿論認為,奧巴馬此次破冰之旅,古美雙方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東道主整頓市容、翻修道路與體育場所,難得地掛起美國國旗以及奧巴馬與勞爾•卡斯特羅的海報,3月21日奧巴馬與勞爾會見後,罕見地舉行了聯合記者會,破格邀請奧巴馬22日通過官媒向古巴民眾作直播演講。而美國也回應了一系列善意政策,美聯社歸納為23條,包括放寬美國人赴古巴旅行限制、允許古巴公民在美國的銀行開設賬戶、允許在美國工作的古巴公民獲得薪水,將古巴從支持恐怖主義名單上除名,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奧巴馬三天行程,卻唯獨未與古巴前領導人、世界知名的反美鬥士菲德爾•卡斯特羅會面。雖然白宮表示,菲德爾作為一個時代和一種精神的象徵,他不與奧巴馬會面實屬美古兩國求同存異的明智安排,但卻被輿論看作是美國與古巴革命政權之間仍然心存芥蒂。
  還有報道稱,在奧巴馬與勞爾•卡斯特羅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上,勞爾意味深長地表示,“毀掉一座橋很容易,重建一座橋十分艱難”,顯然,勞爾並沒有對奧巴馬此行期待過高。而且,美古兩國沒有簽署任何文件,沒有發表聯合聲明,也未能厘定合作框架,所以難免有評論認為,奧巴馬訪問古巴並不算是完全意義上的“歷史性突破”。
  其實,針對奧巴馬改善兩國關係的要求,勞爾已經“開出藥方”:美國解除對古巴的貿易禁運、美國向古巴歸還關塔那摩,但這超出了奧巴馬的職能範圍。在美國常年禁運之下,古巴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據古巴有關部門統計,迄今,經濟制裁給古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萬多億美元。美國對古巴施加的諸多經濟制裁,都是以國會立法形式實施的,解除制裁也同樣需要經過國會批准。而共和黨控制的參眾兩院,任憑奧巴馬如何游說,仍然不願就改善美古關係軟化態度。至於歸還關塔那摩基地,儘管這是古巴提出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的硬件之一,但作為美軍在加勒比海和南美地區的戰略前哨,也是奧巴馬無法應允的要求。
前古巴110米欄高手無緣里約 曾被視為奪冠大熱門2016-4-3
  國際田聯上周四宣布,轉籍西班牙的前古巴男子110米欄名將奧蘭多-奧爾特加將不被允許參加里約奧運會,理由是他轉籍未滿三年。這位因為轉國籍事件連續錯過15年世錦賽,14年和16年室內世錦賽的選手,將不得不和田徑選手最為看重的奧運會擦肩而過。
  作為羅伯斯當年的小師弟,奧爾特加雖然名氣不如羅伯斯,但也是110米欄的一線選手。他是11年泛美運動會男子110米欄第三名獲得者。在2012年奧運會上,獲得了決賽第六名的好成績,而他身為古巴選手期間,最好成績達到過13秒09,是第三個達到該標準的古巴選手。在2013年世錦賽舉辦期間,奧爾特加選擇了叛逃。雖然早在13年9月份,奧爾特加就開始以西班牙選手身份出戰賽事,但國際田聯調查後認定,奧爾特加是在13年11月份才正式取得西班牙公民身份。這樣按照改籍滿三年才能代表新國家參加世界大賽的規定,奧爾特加還得憋到今年11月份,才能夠出席諸如奧運會、世界錦標賽這些以國家為單位的頂級世界大賽。
  奧爾特加無法參加里約奧運會,對西班牙來說確實是個獎牌損失,奧爾特加來到西班牙之後,水平直線上升,已經步入世界最頂尖行列。14年他110米欄最好成績達到13秒01,15年在鑽石聯賽巴黎站上更是跑到了12秒94,成為世界上第12位達到此成就的選手,他和牙買加的帕奇蒙特並列成為跑得最快的90后選手。今年奧爾特加還沒有參加110米欄室外賽,但今年在60米欄室內賽上曾跑出過7秒49,而他個人60米欄最好成績是去年跑出的7秒45,這些都是在世界大賽上具備絕對競爭力的成績。目前奧爾特加在男子110米欄上排名世界第四。
  但限於國籍,奧爾特加現在所能參加的最高級別賽事就是鑽石聯賽,這是運動員以個人名義參加的賽事。而到了必須以國家為參賽單位的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和室內世錦賽,奧爾特加就只能作壁上觀,好在奧爾特加還算年輕,91年7月出生的他,目前還未到25周歲,往事已不可追,或許在下一個奧運周期中,奧爾特加就是男子110米欄真正的新霸主了呢?
  (威猛)
詳全文 前古巴110米欄高手無緣里約 曾被視為奪冠大熱門-體育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0403/16691961.html

魔幻拉美》陳小雀(自由時報網)週評,2015.12.29-2016.4.5(目錄與電子連結)

(2015.4-12月的週評目錄與電子連結,請見  2015年12月22日古巴通訊582期  http://cubataiwan.blogspot.tw/2015/12/582-10040.html  )

魔幻拉美》革命、人權與禁運(下)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654172
魔幻拉美》卡蘿的時尚陳小雀 | 2016-02-23 10:37
魔幻拉美》卡蘿的廚房陳小雀 | 2016-02-16 16:22
魔幻拉美》卡蘿的世界陳小雀 | 2016-02-09 10:00
魔幻拉美》艾薇塔神話(下)陳小雀 | 2016-02-02 10:05
魔幻拉美》艾薇塔神話(上)陳小雀 | 2016-01-26 10:17
魔幻拉美》拉丁美洲的女總統陳小雀 | 2016-01-19 14:18
魔幻拉美》切.格瓦拉的背包陳小雀 | 2016-01-12 10:21


新書《被遺忘的古巴人》導讀
掀開古巴的神祕面紗
  。陳小雀
冰凍超過半世紀,美、古關係終於破冰,如此震撼消息,舉世矚目,紅色閃電一再躍登國際媒體版面。
古巴儼然神祕女郎,因為神祕就益發迷人,令人想一親芳澤!不少文學家喜歡以古巴為創作藍圖。史帝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金銀島》(Treasure Island),即影射位於古巴本島西南的「青春島」(Isla de la Juventud);據信,約翰.霍金斯(John Hawkins)、法蘭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亨利.摩根(Henry Morgan)等海盜確實藏身於此。海明威的《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Sea)、《溪流灣中的島嶼》(Islands in the Stream),勾勒出古巴人的韌性,也細膩寫出海的千變萬化,吸引了各國觀光客前往古巴,找尋海明威的創作足跡。葛林(Graham Greene)的《哈瓦那特派員》(Our Man in Havana),淋漓盡致地刻劃出諜報人員的爾虞我詐,神祕莫測的氛圍將時光凝固於一九五○年代。
古巴宛如千面女郎,隨著那首〈關塔那摩姑娘〉(Guantanamera)唱出加勒比海典型的慵懶,流洩出椰林搖曳的詩意,同時散發淡淡的哀愁。古巴素有「音樂之島」,無論是節奏明快的曼波(mambo)、抑或旋律輕柔的騷莎(salsa),無不令人為之神往。德國導演溫德斯(Win Wenders)曾穿梭哈瓦那的巷弄之間,請出一些國寶級樂人,拍攝了《樂士浮生錄》(Bunea Vista Social Club),使古巴音樂在國際市場再度掀起狂飆。
旖旎風光、音樂、雪茄、蘭姆酒、海明威、社會主義、禁運…… 諸多魅惑元素,讓觀光客不遠千里而來。
的確,她是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被譽為加勒比海的明珠;她位居戰略地位,被視為一把可以開啟美洲大陸的鑰匙;她曾是西班牙帝國最富庶的殖民地,是歐洲列強意圖染指的商業樞紐;她是昔日西班牙船隊往返大西洋的必經之地,一艘艘滿載珍寶的船艦,引起海盜的覬覦,而在驚濤駭浪中寫下海寇詩篇。
翻閱古巴歷史,總有教人出乎意料的插曲!
一五一一年,古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原住民族達伊諾(Taíno)人在不堪奴役之下大量凋零,於是,自一五五三年起,殖民政府從非洲引進黑奴替補勞力。黑奴以血淚灌溉「蔗糖經濟」,無形中改變了古巴的人種結構與宗教信仰,天主教信仰在非洲宗教的濡染下產生變形,而非洲部落信仰在古巴黑人社會中悄悄流傳下來,為古巴增添一支燦爛多采的新文化,展現出黑人富饒的生命力。
一八四七年,在奴隸制度走入歷史之際,俗稱「苦力」的「中國契約勞工」成為變相奴隸,步上黑奴悲慘的後塵。隨著歷史洪流,華工與中華文化融入古巴文化之中,古巴式西班牙文因而衍生出一些與中國有關的詞藻,中國猜謎遊戲成為流行娛樂,甚至嗩吶躋身古巴的重要樂器之一。在嘉年華會上,嗩吶絲毫不遜色,不讓非洲鼓聲獨領風騷。
古巴有一道名為「辣肉燉」(ajiaco)的菜餚,這道菜蘊藏最自然的隨興與浪漫,無固定烹調法,也無固定口味,而是依個人喜好,隨意在鍋中加入豬肉、馬鈴薯等食材,以文火燉煮到各種食材相互融合,其味道濃淡取決於從上面舀、或從鍋底撈。一如「辣肉燉」,上等古巴雪茄係由多種菸葉包捲而成;最香醇的蘭姆酒必須混合數種糖蜜,再釀製蒸餾而得;同樣,經由土地、命運和歷史的融合,古巴人已不分白人、黑奴、華工、穆拉特 ……
美、古之間的恩怨,可回溯自一七六二年,當時英國趁虛而入,占領古巴西部有十一個月之久,逼得西班牙以佛羅里達為條件,向英國換回古巴。美國獨立後,虎視眈眈,從佛羅里達窺探著古巴的一舉一動。一八九八年,美國與西班牙爆發戰爭,西班牙不幸戰敗,美國終於有機會托管古巴三年,雙方並簽定「柏拉特修正案」(Enmienda Platt),致使美國得以永久租借古巴第三大港關塔那摩,建立一個占地七十八平方公里、海域三十九平方公里的軍事基地。二○○一年,美國宣稱基於反恐戰爭的軍事需要,而將國際恐怖分子監禁於此。美、古對關塔那摩歸還與否爭議不休,卻因美國虐囚事件,而讓關塔那摩惡名昭彰。
揮別了西班牙長達三百八十七年的殖民統治,古巴陷入美國的經濟剝削與軍事干預達半世紀。一九五六年,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揭竿起義,一場大革命改寫了古巴歷史,尤其卡斯楚的社會改革和國有化政策,更是徹底顛覆古巴,同時動及了美國利益,美國於是對古巴實施禁運,造成美、古交惡逾五十載。期間,美、古頻頻過招,招招驚天動地,有令美國政府臉上無光的「豬玀灣事件」,也有眾所矚目的「古巴飛彈危機」。
在冷戰時期,有蘇聯撐腰,古巴得以全力對抗美國,成為反美典範。再者,古巴的社會改革成效,鼓舞了拉美貧窮國家的左派分子,紛紛仿效古巴,冀望以革命方式取得政權。古巴更大方傳承革命成功經驗,而有所謂的「革命輸出」,暗助他國游擊隊。一九七○至一九九○年間,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瓜地馬拉等國相繼爆發游擊戰,譜寫出二十世紀最驚心動魄的革命詩篇。
長久以來,美國對拉美外交政策的重點並非古巴,而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大國。蘇聯解體後,古巴一度孤立無援,美國認為只要持續對古巴實施禁運,這個彈丸小國應該撐不了多久。孰知,古巴以傲人的醫療水準做為籌碼,與拉美和非洲國家重建關係。即便禁運尚未解除,古巴還是重返美洲國家組織,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甚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勒比海國家協會等,古巴的威力實在不容小覷。
一九六一年,卡斯楚宣布古巴為社會主義國家,對此,天主教教會表明反對立場,令卡斯楚相當不悅,而禁止所有天主教活動,將教會財產收歸國營,驅逐外籍神職人員,下放古巴籍神職人員。數年後,隨著開放腳步,卡斯楚的無神論動搖了,正如他本身一般,也不再堅持穿著戎裝。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方濟各,三位教宗陸續訪問古巴,其中,方濟各還是美、古復交的重要推手。羅馬天主教與俄國東正教分裂千年後,雙方宗教領袖藉各自的出訪行程,於二○一六年二月十二日,首次在一個曾經是無神論的社會主義國家聚首,頗意外,也頗戲劇化。
「無社會主義,毋寧死!」卡斯楚的呼籲言猶在耳,老革命家的理想終究不敵時代潮流!勞爾.卡斯楚(Raul Castro)於二○○八年接班後,極力推動自由經濟,但一個老人政權能有多少創意呢?古巴彷彿一具變形的資本主義軀殼,披著褪色的社會主義外衣。平均月薪約二十美元,人民生活水準如何與國際接軌?荒謬的資本主義實驗室凸顯古巴人民苦中作樂的天性。
美、古雙方早於一九七七年互設利益局(Interests Sections),美國甚至開放其企業海外分公司與古巴進行貿易,顯然美國早有意與古巴重啟各項交流。只是,基於面子問題,雙方均不能示弱,否則就先認輸。終於,雙方這場角力賽到了最後一局了!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美、古決定互換間諜俘虜;二○一五年八月十四日,利益局升格為大使館,美國國旗睽違五十四年後再度飄揚古巴;二○一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歐巴馬總統赴古巴進行歷史性訪問,同時,美國職棒大聯盟與古巴國家代表隊進行友誼賽。
然而,在美國國會解除對古巴禁運之前,美、古關係正常化仍有一步之遙!
無論歐巴馬訪問古巴,抑或大聯盟登陸古巴,均非古巴小老百姓所關心的議題,家庭、愛情、工作、薪資…… 才是切身之事。觀光客不易窺知的民生問題,或政治觀察家無從預測的政策議題,必須長年生活在古巴,才能體會箇中滋味。法籍祕密通訊記者魯多.曼德斯融入古巴社會長達二十年,他以記者敏銳的雙眼,觀察古巴的現實社會,而寫下《被遺忘的古巴人》。書中有他個人的親身經歷,如言情小說般的浪漫,也有他對卡斯楚政府的批評,如政治評論家般的犀利。
在這個荒謬的資本主義實驗室裡,創造了兩種貨幣並用的悲劇,專業醫生儼如無產階級,參與醫療外交的榮譽感被蠹蝕殆盡,晚間兼開計程車所賺得的小費比白天當專業醫生的薪資多。在這個紅色的資本主義實驗室裡,古巴人練就了凡事自己解決的本領,同時衍生出許多特殊的現象,例如:一美元約為二十五古巴披索,但一個三古巴披索硬幣可賣給外國觀光客一美元,因為硬幣上鑄刻了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肖像,所以有這種行情。魯多.曼德斯雖在書中寫著:「在社會主義陣營裡,盈利仍然是個不為人知的概念。」事實上,古巴人在這個實驗室裡,煞有介事的玩起資本主義遊戲,任何東西皆可當成商品!
魯多.曼德斯將古巴真實生活赤裸裸地攤在陽光下。闔上書本,古巴曼妙的身影縈迴腦海,面對生活窘態,依然故作姿態,以清亮銳利如鋼的聲音大喊:「前進,不停前進!」
(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外國語文學院院長)

兩個古巴
馮建三
歷經奮鬥,二十一世紀的古巴不但「反攻大陸」,取得中南美大陸與加勒比海島嶼國家的支持;古巴更是「揮師北上」,力促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比數,連續二十多年譴責美國;美國承認古巴、重新建交,總統歐巴馬是有貢獻,若從古巴的角度來看,卻也不無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之處。
回首一九九〇年代,古巴的情勢險惡。普利茲新聞獎得主誤判局勢,撰寫《卡斯楚的臨終時刻》。次年(一九九三),財經雜誌《富比士》同樣誤認,舉該書作者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五百位記者之一。當時的人都說古巴「奄奄一息」,因為占其八成貿易的蘇聯與東歐集團業已背盟棄義,絕塵他去。古巴的進出口物資急遽下降,食品嚴重短缺。很具體也很鮮明的指標是,短暫兩個寒暑,古巴的人均體重減少十公斤。
美國絕不袖手旁觀,是緊抓時機,落井下石,祭出新法。依法,山姆大叔要求,兩國關係若要正常化,不難,古巴必須放棄社會主義,卡斯楚昆仲走人。美國以為古巴行將就木,備妥棺木,準備上緊最後一根螺絲。沒有想到,孤家寡人的古巴只是更新,不舉白旗。對於島國依舊完整存在,《紐約時報》因此大惑不解,以社論表示,古巴以前威脅美國安全,現在是「政治上,讓人迷惘」。
二十多年來,古巴並無春風,卻是否極泰來。這個過程若是讓人迷惘,原因是美國與古巴的關係有兩種;古巴的表現,也有兩種。
第一種古巴,美國「欲迎還拒」。前年底,兩國同時宣布關係將要正常化;去年建交,七月與八月兩國外長分別前往華盛頓與哈瓦那,主持首次升旗典禮;今年二月,雙方簽約通航,美國可望每日將有一百一十個航班直飛哈瓦那及其他城市,三月,美國八十八年來第一位造訪古巴的總統即將成行。然而,未來國會若是仍然拒不修法,美利堅國民前往這個海島的理由可以五花八門,可以是探親、交流、考察、學術或商務活動、市民團體互訪……就是不能寫「觀光」!
第二種古巴,美國「欲拒還迎」。美國在一九六二年開始封鎖古巴,一九七〇年代局部改善、甚至接近建交邊緣,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一九八〇年代雷根上台,升高封鎖。民主黨的柯林頓簽署兩個法案,小鬆大緊。共和黨的小布希成立「促進古巴自由化委員會」,以三千六百萬美元完成近五百頁報告,鉅細靡遺,儼然自居王師,躍躍欲試想要空降海島,改造古巴。但是,本世紀的美國也另定特殊法案,用意就在照顧自家農業,因此,過去十多年來,美商占有古巴農產品進口值的比例,最低百分之十六,最高曾達百分之四十二。
古巴的表現也有兩種風貌。
本書呈現的是一種,雖然這個實體相難免夾雜些許誇張成分。
惟有趣的是,即便全書以負面角度描繪古巴,作者的筆尖倒也透露了另一種古巴的面貌。六十歲的牙醫認真敬業,幫作者洗牙四十五分鐘。作者準備付錢,沒想月薪僅折合三十美元的醫師說,使用健保包含牙醫在內,「沒必要付錢」。這是因為,古巴人創造的價值已經先由人民授權政府,從中抽取部分,不分滂沱大雨或涓涓細流,都要匯流注入水庫,政府再設水管,將水導向人們的基本需要,所有人的醫療保健以及教育,必須是優先滿足的項目。
古巴的人均壽命與美國相當,嬰兒死亡率低於美國,原因在此。這就讓人想起,去年七月我們在哈瓦那拜會在圖書館工作的彼得與蘇珊娜(Pedro and Susana Urra)。銘如詢問,老城區何以房舍老舊。彼得想了一下,他的回覆是,古巴的資源有限,政府說醫療保健與教育的提供應該放在前面,他們可以認同,因此,房舍雖然也很重要,但假使入不敷出,只好稍往後排。
不但國內醫護成績斐然,古巴人溺己溺的國際主義實踐也很可觀。馬英九總統在二〇〇七年誤解古巴,曾說「台灣不要古巴化」,去年起改口,至今至少兩次表示,台灣要學古巴的醫療外交。革命成功後次年,古巴就已啟動海外醫療服務,近鄰智利遠邦非洲,無遠弗屆,到了一九九九年,古巴擴大規模,成立「拉丁美洲醫學院」(Latin American School of Medicine, ELAM),免費培訓第三世界國家的醫護人員,不是只救急提供魚貨,還要授予釣竿使其自立。至今,完整接受這些六七年醫學教育的人數超過五萬,包括二〇〇二年獨立的東帝汶之第一批醫生(八百多位)、中國醫學生首批一百零一位在二〇一三年畢業,美國低收入戶累積也有兩百五十位。一九九五年,台北的刊物《島嶼邊緣》呼籲慈濟發揮愛心,協助古巴;如今,慈濟前往加勒比海國家義診時多與古巴合作,捨此則人手不足,成效難以彰顯。
近年來,古巴曾有研議,要對海外前來習醫的人收取部分費用。古巴現在才做調整,算是晚了。反觀美國的做法,讓人難以恭維。小布希總統在二〇〇六年開始執行「古巴醫護專業人來美專案」(Cuban Medical Professional Parole Program),十年來總計有七千一百一十七位專才,利用古巴派往海外行醫的機會,就近取得簽證,移民美國。兩國關係正常化後,二〇一五年的人數不是減少,是另創新高,達一千六百六十三人。《紐約時報》歷來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但對這種公然挖角,並且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對古巴利誘,致使其人才外流惡化的做法,「格外難以接受」,曾經撰寫社論,大聲譴責。
醫護之外,古巴體育選手在海外滯留不歸的情況,也因為兩國關係改善,致使移民人數不減反增。以台灣最熟悉的棒球選手來說,二〇一四年走六十人,二〇一五年前九個月是一百零二人!即便這些外流者不全是好手,仍有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具有潛能成為美國職棒選手。一九九三年以後,經年累月有體育人才流出,按理說古巴棒球隊的元氣必受重創,實則未必,這又是一項讓人迷惑的表現。去年十一月,「世界棒球十二強賽」在台北舉行,台灣二十九年來第一次擊敗古巴,但最後是「中華隊很強,就是沒有進入八強」;至於古巴,仍獲晉級,前往東京爭雄。另一方面,至今舉辦三十九屆的「世界盃棒球賽」,古巴勇奪二十五屆冠軍。
不過,展現古巴體育運動實力的最佳指標可能不是棒球,是夏季奧運比賽。
夏季奧運總計已經舉辦二十七次,革命之前,古巴表現平平,其後參賽十二次,成績耀眼。冠亞軍獎牌總數一百九十七面,在所有國家排名第十六。若是更為科學地比較,考量參賽次數與人口規模,那麼古巴每一千萬人參賽一次,平均得到十四.九三面獎牌,僅次於芬蘭的二十三.〇八面,以及匈牙利的十九.三一面;亞洲較好的南韓與日本,分別是三.〇三面與一.四九面。美國是二.八六面,俄國是七.六七面。
醫療保健與體育運動的表現秀異,加上百分之百的識字率,以及從幼兒園至就讀博士的受教機會,不因經濟地位而有差別,都是政府從全國收入提撥部分而集體支付,不是讓學生個別交費,使得古巴在聯合國的「人文發展指數」素質優秀、名列前茅。二〇〇六年底,「世界荒野生活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發布報告,指全球各國當中,能夠兼顧這個指數與「生態足跡」的就是古巴,只有古巴人文指數高,同時耗能低,能夠永續發展。與此對比,美國的人文發展指數雖然略高,但資源消耗太多,生態足跡是古巴的四倍多。再者,依據世界銀行等官方資料,相較於東歐、中歐、蘇俄與中亞等國,至二〇一三年止,古巴在人均所得之實際成長率、嬰兒死亡率,以及人均壽命的表現,均是略勝一籌。
然而,古巴不是天堂,雖然海內外人士不乏心懷希望,期盼這個島嶼國家能夠作為示範,實踐不同的發展模式,亦即現在不是,但仍要爭取未來是社會主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互助而環保,不是競爭而鼓動消費主義。然而,行走古巴城鎮鄉村行之時,羸弱的古巴人雖然罕見,但古巴一般人的消費不足,並非遊記或新聞的向壁虛構,特別是海外別無親友匯款的人,以及經改革過程受到損害的弱勢群體,食衣住行都有欠缺,是真實的故事。反觀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為了享受便利、反遭便利制約,有人消費仍有不足,但總體消費卻是過量,更有不少人的個體消費流於浪費。在此情境下,任何對古巴的期許,除了同樣必須用來反求諸己,也得注意避免落入陷阱,不能流於站著說話腰不疼、甚至是說風涼話的譏諷。
美國是比較開放與民主,但對外仍有帝國行徑,鑄成災難與悲劇。對內,每二十四小時就有一位或更多非裔美國人遭警察「誤殺」,美國監獄關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犯人,美國情治單位對社會運動的滲透,擴大了學運、社運的派系與徇私,並使其在一九七〇年代走向暴力。拉美國家除烏拉圭,古巴是唯一社會治安平和的國家,但是,外有世界首強雷霆萬鈞的封鎖,內有美國縱容反卡斯楚群體的破壞,幾十年來,他們發動八百多次恐怖攻擊,造成三千四百七十八人死亡、兩千零九十九人受傷,也造成農作損害。在此壓力下,誠如美國學運老將、民意代表與教授海登(Tom Hayden)所說,古巴不但存活,還有醫療保健、體育教育等優秀表現及國際主義的實踐,「贏得大多數國家的敬意」,容易嗎?
除了若干地方使用「傳說」顯得失實之外,本書的鋪陳有其所本。但是,如同任何表述,即便是長期觀察、寓居其間而完成見聞與記錄,也都無法捕捉全貌。因此,閱讀本書描述的古巴,對照這篇短文的簡略補充,讀者也許會從內心產生《紐約時報》式的迷惑,但又不在此停留,而是激發另一股好奇,前進再做發覺與探討,產生因人而異的古巴認知與書寫。

古巴將發行首張銀聯卡2016/4/7
  中新社北京4月7日電 (記者 劉長忠)記者7日從中國銀聯獲悉,古巴將發行首張銀聯卡,銀聯卡可在古巴全面受理。
  4月7日,銀聯國際宣布與古巴收單機構RED.S.A深化合作,將通過後者的合作夥伴BISCA銀行發行當地首張銀聯卡。
  目前,古巴尚未發行國際卡品牌銀行卡,RED.S.A是當地市場唯一的銀行卡品牌。此次銀聯國際與之合作,計劃發行的銀聯、RED.S.A卡是一張國際支付卡,不僅可以在古巴本地使用,也能在覆蓋157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聯卡受理網路使用,為本地居民的日常消費和國際出行提供支付便利。該卡在古巴境內通過RED.S.A網路受理,古巴境外則通過銀聯網路受理。
  古巴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拉美國家,中古兩國間經貿和人員往來密切,現在有超過80家中資機構常駐當地。同時,古巴也是加勒比地區熱門旅遊目的地之一,去年有超過350萬遊客到訪。在此背景下,銀聯國際持續加快當地的業務發展,已通過與RED.S.A合作,基本實現銀聯卡在古巴ATM和POS的全面受理。
  中國銀聯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達成發卡合作標誌著古巴市場銀聯卡業務實現重要突破。下一步,銀聯國際將與合作機構一起,積極推動該發卡項目落地,同時在晶元化遷移等更多領域探討合作,支持提升古巴市場電子支付服務水平。
  目前,拉美已有12個國家和地區開通銀聯卡業務,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魯、巴哈馬、蘇利南等新興旅遊目的地。受理網點主要分佈在各大城市和旅遊景區,覆蓋遊客喜愛的景點、商場、免稅店和餐飲店等。(完)


洪永城古巴訪監獄拍節目 要感激奧巴馬2016/4/7
洪永城到訪古巴,大讚當地人熱情和樂天知命的性格。(溫菁莉攝)
香港兩家無線電視台日前同時在古巴製作節目。佔有60%以上電視收視份的TVB製作的
《在那遙遠的地方—古巴》,主持人洪永城說,他在古巴「感到驚喜」,2016/4/6日
開台的是ViuTV,拍攝《價值連城》。(溫菁莉攝)

洪永城今午出席無綫節目《在那遙遠的地方—古巴》記者會,對比上一輯到北韓拍攝,他坦言今次古巴遊感到驚喜:「雖然兩地都是走社會主義,北韓給予人感覺是恐懼,但古巴是比較開放。」

洪永城表示古巴給外界的感覺是封鎖,但今次到訪兩星期,讓他得知原來古巴民族是熱情和樂天知命:「他們的蒲點就是海灘,大家唱歌跳舞又過了一個晚上。」但節目重點,必定是到訪臭名遠播的關塔那摩灣監獄。洪永城透露當時籌備節目時,是先想到該監獄才決定到古巴:「當年該監獄最著名的是美軍虐囚事件,今次亦非常感激多方的幫助,令拍攝得以順利進行。」他其後笑言最感謝是奧巴馬,因為對方早前到古巴外訪,掀起不少話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