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古巴通訊(676) 川普減少美國遊客,古巴服飾公司Clandestina前往美國設網站,就地接單,直接銷售產品。

「台灣古巴後援會籌備中」,第676期通訊,2017年11月8日。

2017年11月8日古巴通訊676期


內容



古巴借哈瓦那國際博覽會大力吸引外資2017-10-31
  新華社哈瓦那10月30日電(記者馬桂花)第35屆哈瓦那國際博覽會30日在古巴會展中心開幕,共有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的3400多家企業和機構參展,為古巴吸引外資和進行國際貿易創造機會。
  古巴外貿和外國投資部長羅德裏戈·馬爾米耶卡在開幕式上説,目前古巴經濟面臨限制,但展會極高的參與度再次表明國際社會與古巴進行生意往來的興趣和意願。
  來自中國的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拖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等60多家中資企業及品牌也在博覽會上亮相。此外,中國館還將舉行中國日活動。
  自上屆博覽會以來,可再生能源、旅遊、建築、石油勘探和食品等領域的重要外國投資項目已獲古巴批準。“今年,我們批準了近20億美元的外資項目,還有一些新項目也將在年底之前獲批。”馬爾米耶卡説。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6月宣布收緊對古政策後,美國企業在古巴的業務深受打擊。盡管如此,此次博覽會仍有16家美國公司參展。
  哈瓦那國際博覽會始于1983年,如今已成為古巴最重要的商業博覽會,也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最重要的展會之一。本次展會期間還將舉辦第二屆投資論壇,發布《2017-2018年投資項目目錄》,為各國商界提供與古巴交流互動的平臺。


聯大通過決議責美實施古巴禁運 美投反對票2017/11/2
聯合國大會周三(1日)表決決議案,譴責美國對古巴實施經濟禁運,美國今次扭轉去年奧巴馬政府投棄權票的做法,對這決議案投反對票,反映出美國與古巴關係惡化。


決議案最終在193個聯大成員國中,以191票對2票壓倒性通過。以色列聯同美國投反對票。


2016年7月美國與古巴恢復邦交後,當時的奧巴馬總統政府在去年10月決定首次對有關決議案投棄權票。古巴領袖卡斯特羅1961年掌權及成立共黨政府後,美國與古巴關係中斷。


美國大使黑莉在表決前表示,只要古巴人民的人權與基本自由繼續被剝奪,美國仍將就禁運決議案投反對票。


原標題:在阿根廷探尋切·格瓦拉的生活軌跡 從他與哮喘抗爭的童年到激情飛揚的南美旅行青春,從阿根廷的青春歲月到古巴的革命成長再到玻利維亞的叢林游擊,一幕幕生活戰鬥…


從他與哮喘抗爭的童年到激情飛揚的南美旅行青春,從阿根廷的青春歲月到古巴的革命成長再到玻利維亞的叢林游擊,一幕幕生活戰鬥的畫卷撲面而來。
撰文 | 向群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的日子裡滑過,今年10月9日,已是切·格瓦拉離世50周年的日子。
50年,半個世紀的光景, 對於歲月的長河或許只是一小朵浪花,很多人很多事慢慢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淡出我們的視野。
但作為革命理想主義的符號和象徵,切·格瓦拉卻一直未曾遠離我們。


▲這幅切·格瓦拉頭戴貝雷帽、黑紅色調的經典肖像由愛爾蘭藝術家、攝影家Jim Fitzpatrick在1968年創作,成為席捲全球的自由、獨立精神的標誌
12年前,因為電影《摩托日記》和其中的主題曲《在河那邊》,我第一次在屏幕上認識了那個充滿著激情和理想的年輕切·格瓦拉。
歲月輪迴。仿若有緣,沒想到,12年後,在他離世50周年的日子裡,我會在切·格瓦拉的祖國——阿根廷向他致敬。
在阿根廷探尋切·格瓦拉的生活軌跡
▲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在阿根廷羅薩里奧,出生地現已經成為一個紀念館
記憶深處的閘門就這樣打開,腦海里再度浮現那個金黃秋日探訪切·格瓦拉曾在科爾多瓦居住過的小鎮阿爾塔格拉西亞的美好回憶。
1930年,年僅2歲的小切·格瓦拉和父母搬到小鎮阿爾塔格拉西亞定居,這個地方距他出生的城市羅薩里奧382公里,距他以後上大學的布宜諾斯艾利斯700多公里。
小鎮終年氣候溫和,空氣純凈,海拔553米,周圍綿延著高低起伏的丘陵,綠綠蔥蔥的森林、湖泊點綴其間。
無論是氣候還是海拔高度都很適合小切·格瓦拉治療自小患下的哮喘病,父母特意為年幼的小切·格瓦拉挑選這個地方居住,可謂用心良苦。


▲寧靜的小鎮阿爾塔格拉西亞。切·格瓦拉從2歲起在這裡度過了17年的青少年時代,直到去布宜諾斯艾利斯上大學
那是一個明媚的清晨,汽車在山谷里穿行,到達的時候已是中午時分。
小城很安靜,放學的孩子們在廣場上笑著向我們友好地打招呼,天空中飛過的小鳥不時掠過高大茂密的橡樹,嘰嘰喳喳叫著,彷彿在歡迎來自遠方的我們。
小鎮人不多,一路上只有偶爾駛過的汽車,偶爾擦肩而過的路人。沿著小路往前,一幢幢歐式小房映入眼帘,路邊的草叢中開滿了小花,蝴蝶飛舞其間,小鳥在歡唱。
我想,小切·格瓦拉從孩提時代起就在這個美麗安詳的小鎮上生活,那一定是一段美好純真的歲月。
在阿根廷探尋切·格瓦拉的生活軌跡
▲切·格瓦拉故居門口
汽車停在一片綠地前,沒有很多的遊客。與羅薩里奧和布宜諾斯艾利斯那樣的大城市相比,這裡的空氣清爽新鮮,我大口地呼吸著。
故居是一幢典型的歐式小別墅,門口可以看到切·格瓦拉標誌性的大幅畫像。畫中,格瓦拉凝視著遠方,目光堅定深邃。
沿著故居前鵝卵石鋪成的小徑,我們走進了博物館大門。整個故居分成前後6個展室,依次按照時間順序用大量的圖片、實物展示了切·格瓦拉的波瀾壯闊的革命一生。



▲故居門口切·格瓦拉標誌性的微笑
從他與哮喘抗爭的童年到激情飛揚的南美旅行青春,從阿根廷的青春歲月到古巴的革命成長再到玻利維亞的叢林游擊,一幕幕生活戰鬥的畫卷撲面而來。
切·格瓦拉出生在一個富裕的阿根廷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埃內斯托·格瓦拉·林奇是西班牙後裔,曾是南美最富有家族的後代,母親塞莉亞·德·拉塞爾納略薩是愛爾蘭後裔,祖上曾任西班牙駐秘魯末代總督。
切·格瓦拉擁有西班牙和愛爾蘭血統,是家裡的長子,他還有四個弟妹,最小的弟弟和他相差15歲。


▲1933年,5歲的小切·格瓦拉穿著當地的民族服飾騎在馬上
切·格瓦拉家族當時在羅薩里奧、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郊以及科爾多瓦、阿爾塔格拉西亞及西北部馬黛產區瓜拉瓜塔伊都擁有家產,屬於典型的上流階層。
小切·格瓦拉在羅薩里奧出生后,就和父母來到西北部瓜拉瓜塔伊鎮居住,他的父母在那裡經營著一個馬黛茶莊園,但小切·格瓦拉自小患下的哮喘改變了家裡寧靜的田園生活。


▲1948年20歲的切·格瓦拉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參加橄欖球訓練,右邊第一個是切·格瓦拉
父母聽取醫生的建議,選擇搬到了氣候更加溫和的阿爾塔格拉西亞。切·格瓦拉從兩歲開始在這裡居住,一直住了17年,直到去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院讀書。
如果要探尋切·格瓦拉在阿根廷的生活軌跡,沒有哪兒比阿爾塔格拉西亞作為起點更合適了。
整個展廳中最吸引我的是切·格瓦拉大學時,跟好友縱穿整個南美時騎的一輛摩托車。雖然只是複製品,但卻讓我一下回憶起自己在12年前看過的一部描述切·格瓦拉遊歷南美的故事的電影《摩托日記》。


▲1952年切·格瓦拉和好友第一次穿越南美大陸使用的諾頓500摩托車(複製品)
這部電影根據切·格拉瓦自己寫的日記《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改編而成,那是我第一次在大屏幕上認識切·格瓦拉。
記得當影片中年輕的切·格瓦拉向河對岸的光明游去的時候,主題曲在阿根廷大師桑塔歐亞的吉他伴奏聲中在大屏幕上悠揚地響起:
把你的槳插入水中把你的槳放到我手裡我相信我已看見河對面的光芒……這天或許會越來越冷但我相信我已看見河對面的光芒因為 我深信自己尚未遺失所有多少淚,多少淚和我,而我 已是一隻空玻璃杯我聽到一個幾乎是嘆息的聲音叫我奮力划啊! 奮力向前划!
這首主題曲叫《在河那邊》,是奧斯卡歷史上第一首獲得最佳歌曲的西班牙語歌。那一年是1952年,切·格瓦拉23歲,他休學一年,風塵僕僕環遊了整個南美洲。
路上的所見所聞,讓他開始真正了解拉丁美洲的貧窮與苦難,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未來的道路。
我們覺得自己呼吸到了更輕快、更自由的空氣——一種充滿冒險味道的空氣。我們躺在行軍床上,身體雖然疲累,但仍然不肯入睡,一任種種遐想——遙遠的城市、英雄事業、漂亮的姑娘,在我們的想象力里盤旋。
——切·格瓦拉《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電影《摩托日記》,切·格瓦拉的23歲
聽當地人講,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和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曾在2006年利用在阿根廷出席南方共同市場首腦會議的間隙,特意一起來到這個小城,向昔日的革命戰友致敬,蜂擁而來的記者和群眾一度讓這裡水泄不通。
當看到切·格瓦拉一張幼年的照片時,卡斯特羅開玩笑地說:「奧,切,你是在哭嗎?我真不敢相信。」
查韋斯則說:「能受邀拜訪這座切曾居住過的房子很榮幸,對我來說,能到這裡真的很榮幸,就像在歷史中走過一樣。」
在阿根廷探尋切·格瓦拉的生活軌跡
▲2006年卡斯特羅和查韋斯到訪切·格瓦拉故居,致敬老朋友
後面關於切·格瓦拉的故事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二次遊歷拉美的經歷改變了切·格瓦拉的理想和信仰。
就像《在河那邊》所唱的那樣,切·格瓦拉此後一直朝他嚮往的光明游去:
1954他離開祖國阿根廷,1957年在墨西哥結識了菲德爾·卡斯特羅和勞爾·卡斯特羅兄弟,參加了他們的革命組織,並很快成為卡斯特羅最得力和信賴的助手和傑出的軍事指揮官。
1959年,他和卡斯特羅一起領導古巴起義軍,推翻了美國支持的巴蒂斯塔政權,建立了古巴革命政府,在古巴起義軍中,切·格瓦拉被譽為「游擊戰大師」。
古巴革命勝利后,1959年31歲的切·格瓦拉擔任古巴國家銀行行長。後來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他選擇離開古巴轉戰非洲和玻利維亞,直到1967年,39歲的切·格瓦拉的生命在玻利維亞戛然而止。


▲卡斯特羅和查韋斯到訪切·格瓦拉故居,致敬老朋友
參觀完畢,來到故居後面的院子。院子不大,但樹木繁茂,綠草蔥蔥,還有一個小鞦韆。站在樹下,我想象著童年的切·格瓦拉當年也許每天都曾在這裡和弟弟妹妹們一起玩耍嬉戲的歲月。
長椅上切格·瓦拉坐著的雕像也微笑著注視著眼前的一切。我來到他身邊,凝視著這位對拉美革命乃至世界格局有著重大影響的阿根廷人。
雖然後來古巴政府授予切·格瓦拉古巴國籍,但阿根廷人民一直沒有忘記切·格瓦拉,視他為國家的驕傲。
在阿根廷獨立200周年的時候,阿根廷人民投票選出了最能代表阿根廷文化的名人和文化符號,切·格瓦拉得票最高,和艾薇塔、馬拉多納等一同入選「阿根廷十大文化象徵」,足見他在阿根廷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 7歲小切·格瓦拉銅像
走出切·格瓦拉故居,我回身凝視,看到小切·格瓦拉的銅像也在庭院的長廊上凝神般注視著我,夕陽的光輝灑在他身上,這光輝一直從這裡照耀著整個世界,思緒萬千。
切·格瓦拉的時代漸行漸遠,但他的名字、形象和經歷卻定格成符號、圖騰。
作為一個富有浪漫主義氣息的偉大革命者,切·格瓦拉最終實現了自己在《摩托日記》里寫下的話:「我不會在任何地方紮下根來」。
短暫的一生,傳奇的經歷,讓他實現了「或許,世界可以改變你,但你同樣也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中國企業持續看好古巴市場2017-11-04
  新華社哈瓦那11月3日電(記者 馬桂花)3日閉幕的哈瓦那國際博覽會上,中國憑借5個獎項成為獲獎最多的國家,中國産品廣受歡迎。不僅古巴方面喜愛中國産品,中國公司也表現出對古巴市場的持續興趣。
  當日,中國所獲獎項中,宇通汽車和熊貓電子集團65英寸曲面智能電視分別獲得質量獎和設計獎,中國館也被評為最佳展館。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駐古巴代表處主任范遵亮説,自2007年來到古巴,10年來雙方合作愉快。目前古巴有許多設備需更新換代,對重汽産品需求量大且穩定,重汽看好古巴市場。
  古巴拖拉機的主要供應商——中國一拖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市場經理李繼剛介紹説,古巴每年要花費近20億美元進口食品,發展農業已成為古巴的當務之急。中國一拖2005年就來到古巴,希望能助力古巴農業機械化發展,使古巴減少進口依賴。


  而對熊貓集團來説,今年是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年份。2001年,在時任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的直接推動下,古巴通過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買方信貸融資支持購買了130萬臺熊貓彩電,平均每兩戶古巴人家可以分到一臺,至今這批熊貓電視仍在不少家庭使用,口碑甚好。16年後,熊貓集團決定重返古巴市場,以最優化的設計産品滿足古巴電視更新換代的需求。


【你所不知道的拉丁美洲】
切.格瓦拉的痛:那首隨他進入墳墓的未完之歌2017.11.04陳小雀


切.格瓦拉曾在給父母的家書中,引用土耳其作家辛克美(Hikmet,1902-1963)的名言:「唯一隨我進入墳墓的痛,乃一首未完的歌。」2017年,恰巧是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1967)在玻利維亞遇難50週年,壯志未酬身先死,應該就是隨切進入墳墓的痛!
2017年,是玻利維亞礦區發生「聖胡安大屠殺」(Masacre de San Juan)50週年,恰巧也是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1967)在玻利維亞遇難50週年。兩者之間,看似不相關,卻仍可理出間接關係,甚至可說這起大屠殺悲劇係因切.格瓦拉而起。
長久以來,拉美各地的礦區,遭一個個偌大的天坑破壞天然景觀,同時採礦所排出的廢水及廢石含有重金屬,威脅自然生態,同時也嚴重危害居民健康。當礦工為己身權益而尋求正常管道抗議時,不僅礦場公司置之不理,政府機關也不支持,最後往往換來當權者的血腥鎮壓。即便早已預知抗議的後果,但為了生存權和己身利益,礦區內的抗議事件依舊層出不窮。
2017年是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遇難50週年,圖為切逝世地的紀念塑像。(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2017年是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遇難50週年,圖為切逝世地的紀念塑像。(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玻利維亞蘊藏金、銀、銅、錫等豐富礦產,礦工犧牲生命為礦場公司累積財富,不僅人民一貧如洗,國家也處於低地開發,成為拉美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因而被戲稱為「金座上的乞丐」。據統計,波托西(Potosí)一地,三百年間吞噬了八百萬條礦工的性命。切決定帶領十七名古巴籍志願軍,以玻利維亞為游擊隊基地,大量招募當地礦工及農夫,實踐他的革命中心理論(foquismo)。
切於1966年11月7日潛入玻利維亞山區,以良加瓦蘇(Ñacahuasú)莊園為掩護,籌備游擊戰。1966年12月31日,玻利維亞共產黨第一書記蒙赫(Mario Monje Molin)前往切的游擊隊基地,與切會談起義計畫。蒙赫表示,既然起義行動發生在玻利維亞領土上,政治軍事指揮權由他擔負。但是,切不從,因而造成切的民族解放游擊隊與玻利維亞共產黨貌合神離,部分玻利維亞共產黨員並未傾力相助,令切腹背受敵。
更為甚者,隊員尚未招募足夠,人員訓練也不足,切的游擊隊即因行蹤曝露,而被迫放棄良加瓦蘇莊園,並於1967年三月下旬提前展開軍事行動,在陌生山區漫無目的游移。起初,整支游擊隊人數最多時,達到47人,游擊戰頗有斬獲,誠如他在3月23日的日記裡寫道:「今日乃戰爭大事。∕……∕軍方的一支分隊中了埋伏。」
1967年3月至10月,切無視於各種棘手問題,而這漫長難熬的八個月裡,譜寫一曲未完的革命之歌。
游擊隊初期的勝利喜悅沒持續太久,即被迫分散戰力。由於游擊隊裡有兩名切的祕密對外聯絡人,為了讓他們將消息帶出戰區,並引起國際注意而聲援游擊隊,切在4月下旬讓後衛隊長華金(Juan Vitalio Acuña Núñez,1925-1967,古巴籍)護送兩名祕密聯絡人離開戰區,再率領部分的後衛成員,前往指定地點與切會合。切自己則率領前鋒與中路持續前進,他預估後衛將於三天後歸隊,孰知,這一分手,兩組人馬被山林阻隔而失聯,始終無法會合。
隨著戰事告急,戰區居民不但不支持切的武裝革命,甚至對游擊隊的突然出沒感到恐懼,頻頻向政府當局告密。再加上游擊隊員裡,有人能力不足,也有人適應不良而生病,甚至還有人異心叛逃,切的解放計畫漸漸露出敗象。4月25日,切的得力戰友羅南度(Eliseo Reyes Rodríguez,1940-1967,古巴籍)身亡,是第二個為這場游擊戰犧牲的古巴人,切在日記裡表示遺憾,也承認準備不足:
總之,今日的行動一敗塗地:羅南度犧牲了,不只如此,政府軍那邊的死亡人數不超過兩人,外加一隻軍犬;即便大伙全力開槍反擊,但未事先研究地形,準備也未盡完善,以致開槍的隊友看不清敵軍的位置;最後,瞭望台設得不好,使大伙未能在充裕時間內妥善備戰。
6月,玻利維亞波托西(Potosí)省的「二十世紀礦場公司」(Mina Siglo XX)爆發礦工罷工事件。玻國當時的總統巴利安多斯(René Barrientos,1919-1969)擔心礦工受到切的蠱惑而加入游擊隊,為了避免游擊隊壯大,於是以「礦工支持游擊隊」為藉口,下令以軍隊鎮壓礦工。6月23日深夜,礦工通宵達旦,歡聚於村落的廣場,準備迎接隔天的聖胡安節;孰知,玻利維亞軍隊於翌日拂曉進入村落,瘋狂向手無寸鐵的礦工開槍掃射,造成20人死亡,72人受傷的悲劇,史稱「聖胡安大屠殺」。


二十世紀礦場公司礦坑入口(圖片來源:Flickr)
切從廣播中得知這起悲劇之後,撰寫了〈第五號公報〉,向礦工傳遞革命思想,呼籲別一再運用錯誤戰術而白白犧牲生命,卻依然無法召募礦工投入麾下。玻利維亞雖曾爆發多次原住民起義事件,也是美洲獨立運動的起源地之一;然而,「二十世紀礦場公司」的礦工只是以罷工方式,為生態浩劫、過長工時與己身健康提出訴求,並未有揭竿起義之心。
8月31日,華金的後衛隊中了埋伏,悉數遭殲滅。至於切及其他隊友,也步步踏上死亡之路。游擊隊身處迷宮般的戰區,僅靠著收音機隱約拼湊出軍方的部署計畫,但軍方採聲東擊西策略,讓切產生錯覺,誤以為軍方無法掌握游擊隊的行蹤。10月9日,僅剩17人的游擊隊在猶羅(Yuro)峽谷遇到伏兵,切和兩名隊友被軍方俘獲,一同被押到無花果村(La Higuera),三人被分別監禁,翌日旋即遭處決。其他隊友不久也在突圍中遭到不幸,最僅五人成功撤離游擊戰區。
1956年,切曾在給父母的家書中,引用土耳其作家辛克美(Hikmet,1902-1963)的名言:
「唯一隨我進入墳墓的痛,乃一首未完的歌。」
那麼,玻利維亞解放之戰,應該就是隨他進入墳墓的痛。


第一家古巴服飾 美國網路上線求變2017/11/07


Play Video
自從2016年秋季起,美國駐古巴使館人員至少有24人,相繼出現腦部以及聽力受損的狀況,美方認為,是受到一種「神秘聲波」的攻擊,儘管調查還沒結束,但華府已在十月初,撤走過半數駐古巴使館職員,也向國民發布古巴旅遊警示。

http://cc.tvbs.com.tw/img/upload/2017/11/07/20171107211207-6dd5a322.jpg

美國遊客減少,不僅影響古巴旅遊業,一些在地的商家生意也受到衝擊,一間當地專門改造二手衣物的、服飾設計公司,因此設立了古巴第一間,在美國上線的網路服飾商城,不讓兩國外交風波,影響到業績,也帶領古巴企業轉型,再往前邁進了一步。

高頻率的聲音聽起來相當刺耳,美方認為這就是駐古巴外交人員以及眷屬,遭到「神秘聲波」攻擊的音檔,稱自2016年秋季開始,至少有24個人先後出現腦部以及聽力受損的狀況。

古巴電信專家莫里納:「我們比較了這個訊號頻譜,以及所有我們有記錄的波譜,這個聲音與禪的叫聲非常相似。」

針對美方「聲波攻擊」的說法,古巴內政部調查官員向路透社喊冤,指這不是在寫科幻小說,從技術的角度看,古巴也不存在這種武器,更找不到有損健康的證據。

儘管調查還沒結束,但華府已在十月初驅逐了15名古巴外交官,同時撤走過半數的駐古巴使館職員,暫停簽證等業務,並對美國人發出了古巴旅遊警示。

古巴民眾:「我覺得美國驅逐政策很愚蠢,這又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現有的問題更嚴重。」

古巴民眾:「這會讓企業處境變得困難,原本美國企業來這裡很棒,改善商業發展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現在有這個不確定的因素,一切都變得很糟。」

古巴與美國才剛在2015年7月全面恢復外交關係,如今又再度降溫,街頭上的美國遊客明顯減少許多,讓咖啡店老闆感嘆生意難做。

這一間位於哈瓦那的服飾設計公司,70%的客源都是外地人,其中美國顧客就占了一半,業務想當然爾也受到衝擊。為了不讓兩國政治因素的影響擴大,他們決定正面迎擊,創辦古巴第一間在美國上線的網路服飾商店。

美國人不需出境,只要上網點點游標就可以輕鬆下單,但由於美國對古巴實施貿易禁運,業者與西班牙合夥人想辦法解決問題,最後決定直接把生產線拉到美國。

Clandestina共同創辦人拉奧:「OFAC(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法律允許美國企業購買設計服務,所以這樣才能將Clandestina的設計所有的生產運輸以及銷售業務,都是來自美國。」

古巴經濟改革開放六年多以來,新興私人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間2015年成立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主打「變廢為寶」,改造二手衣服或是物件,成為獨一無二的商品。

Clandestina共同創辦人拉奧:「這些袋子的原始用途,是在集裝箱上運送糖或是米,之後碼頭的工作人員會將袋子賣給一些婦女,讓她們用來做大袋子購物。」

資源回收再利用,不僅賦予物品新的生命,更掀起二手時尚風潮,像這樣的簡潔原創「古巴設計」,在兩年的時間內打出名號,不少遊客都專程來這裡血拚。

美國消費者:「我們並沒有得到很多關於古巴發生了什麼事的消息,特別像是在設計服裝以及時尚的領域,所以我想這真的會很成功,因為設計真的很有趣而且很原創,所以我想好奇心絕對有助於銷售產品。」

隨著古巴開放資本化,代表著機會增多,旅遊業帶動人潮,更是重要經濟產業之一。只是正當國家外交關係尚未明朗,以及處於社會轉型之際,新興企業要面臨的挑戰,恐怕還會更多。

0 意見:

張貼留言